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7-10-24

十八大以来,农业发展银行秉承家国情怀,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聚焦农村地区人居环境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政策性金融“补短板、惠民生”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银行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引领作用。

钢梯架起“幸福之路”

“今年,上山的路可比去年好走多了。”这是“悬崖村”每一名村民的切身感受。这座名叫阿土勒尔的村庄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大山深处,村庄四面环山,海拔约1200~1400米,村民出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悬崖村”。

带着总书记的牵挂再次来到“悬崖村”,眼前一座坚固别致的钢梯腾空而起,直通悬崖下的村庄。千百年来的唯一“道路”——藤梯已与这里告别,崭新的钢梯架起了“悬崖村”幸福之路。这座全长767级的钢梯,正是用农业发展银行6000万元贷款所建造的。在当地政府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共同努力下,“悬崖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下一步“悬崖村”将通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彝族特色旅游新村。

太湖重现“青山绿水”

生活污水一直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短板,水污染不仅造成文化和资源价值的丧失,还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损害群众健康。江苏常熟市地处江南水乡,长期深受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为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盼望的民生工程。去年农业发展银行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适时投放贷款36亿元,帮助常熟市新建污水厂1座,修建污水处理厂2座,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大为改善,新修污水管道总长262.83公里,覆盖了10个乡镇201个行政村,实现了污水管道“村村通”,使89578户的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

现在站在太湖边上放眼望去,这里的生态环境已得到有效改善,“青山绿水”再次映入眼帘,湖面水波粼粼清澈见底,周围青山环绕树木茂密,眺望远方一排排美丽村庄尽收眼底,在夕阳的映射下,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

真情建设“美丽乡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古代被称为蛮夷之地,其中隆林县又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长期以来,这里农村基础设施欠缺,人居环境建设落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少、边、山、穷”的贫困县。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牢记支农使命,将隆林县确定为定点扶贫县,当地分支机构用真心,倾真情,全力指导帮扶。通过投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2亿元,支持该县16个乡镇、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22条道路及环境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覆盖该县8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64%。项目将使区域内3.5万农业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带动约7千余农村劳动人口就业。比起以前,如今的隆林县村庄美了,乡镇繁华了,群众富裕了,村村处处通公路,家家户户起楼房,各族群众载歌载舞以山歌、壮剧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喜悦,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十八大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坚决贯彻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和创新服务“三农”的工作模式,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支持“三农”建设重要支柱型信贷产品,确保贫困群众留得住、能致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截至2017年9月末,贷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445个,累计审批金额2194亿元,累计投放915亿元,贷款余额854亿元。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