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绿水”润“硒都”--恩施州分行支持精准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2017-07-28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享有“世界硒都”的美誉,同时,也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湖北省唯一少数民族全域贫困地区。

2015年以来,恩施州分行按照金融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秉承家国情怀,积极开创政策性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脱贫攻坚路。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84.24亿,其中:异地扶贫搬迁贷款19.19亿元,产业扶贫贷款11.36亿元。

清江水源变“财源”

清江全长423公里,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带着对美丽清江的无限向往,笔者来到恩施大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实地察看恩施州分行支持旅游扶贫结下的硕果。

盛夏七月,天空透蓝。碧绿的清江像一条绿色的绸缎蜿蜒在两山之间,两岸树木郁郁葱葱,河对岸的红色标语“珍爱河流  美化家园”十分醒目。

连接码头的台阶上,工人们正在紧张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经理许飞告诉我们:“这是恩施港汾水港区大清江综合码头项目的客运码头,500客运旅游客运泊位,年设计客运量25万人次,整个投资是1000万元,目前,9869㎡的护坡已经建好,150米的台阶也已完工。”

下午5点,景区里没有见到游客,恩施大清江国际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聂平说:“这两年,恩施清江流域十分秀丽的山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旅游者,我们公司一直苦于没有资金改善景区设施,扩大规模,多亏了农发行的支持,宽敞明亮的游客接待中心建起来了、近200个车位的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新的游船正在运营、新的客运码头马上就要完工”,聂平兴奋告诉我们:“去年一年我们公司接待游客数量是6.8万人,景区改造后,截至今年6月,公司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达到6万人了”。

恩施州分行的客户经理王望自豪的说:“我们支持的7800万元恩施清江国际旅游项目,去年12月26日实现了2000万元的首笔投放。这笔贷款是湖北省分行审批的首笔旅游扶贫贷款,也是全国首笔发放的旅游扶贫贷款。”

在游客接待中心,我们遇到了峁山村的李艳红。通过交谈得知,她有3个儿子都在读书,由于山体滑坡,家里的6亩地都被冲毁了,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多亏了公司的帮扶,我们一家人再也不用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李艳红感恩的说。

我们问道:“你现在家里够用吗?”

她憨厚的笑着说:“我在公司做饭每月工资1800元,待遇好的很,老公在外面做电焊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日子比原来种地好过多了”。

在游客接待中心的正对面,一个挂有“燕子坝村电商村级服务站”招牌的门面吸引了我们注意,老板陈兴斌是三岔镇燕子坝村一组的村民,通过淘宝和微信平台卖起了茶叶、土豆、玉米等土特产。

陈兴斌说:“我是去年4月份才做的电商,时间不长,正在摸索经验,到今年4月份有6万多销售额,一般年底的生意好些”。

我们看到门面后面还有套三层小楼,墙上写着“乡村农家乐、地道农家味”。惊奇问道:“这个农家乐也是你开的吗?”

他乐呵呵道:“这也是我的,每年夏秋旅游旺季来这里的游客不少,总有人要吃饭吧,就用补偿款开了家农家乐。”

恩施大清江国际旅游度假有限公司通过农发行信贷资金撬动,促进产业融合,输血与造血并举,通过提供工作岗位、免费提供商铺给贫困户、旅游产业带动农家乐、电商的发展,真正的将清江水源变成了农民致富的“财源”。

山窝危房变新房

笔者来到业州镇四方井村安置小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异地扶贫搬迁主办银行”的红色宣传牌格外醒目。两排白墙平房整齐的坐落在树林前。

村书记袁作寿告诉我们,这个集中安置点是去年8月开工,现在已经有村民入住。

我们参观了四方井村一组的村民陈名强的搬迁房,120平方米的三室二厅新房宽敞明亮。

我们问他:“现在这房子比您原来的住的房子怎么样?”

“那哪能比啊,我原来住在山沟的土胚房,冬天冷,夏天热,雨天家里穿蓑衣”,他满脸堆笑道:“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好的房子啊!”

“原来的田还在种吗?”我们问道。

“家里只有2亩地,在山里面只能种玉米,还经常被野种祸害,现在改种辣椒,野猪不吃,还能有点收成。”

“异地扶贫搬迁将老百姓从原来居住的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山里搬到集中安置点,离村公路只有200米,交通十分便利。这周围的猕猴桃基地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既‘挪了穷窝’,又‘摘了穷帽’”,业州镇干事盛金达说:“全镇有21个集中安置点,可以安置400多户贫困户,已经建成9个集中安置点,已搬迁入住270户贫困户;建成分散安置1500户,已安置700户。”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第一场战役。恩施州分行的办公室主任彭虎堂说:“我们以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重点,推动全州脱贫攻坚战略,确保每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顺利完成。目前全州有集中安置点1050个,截至6月已建成集中安置点626个,累计搬迁入住23264户,76932人。”

有机茶山变“金山”

在一望无际、碧绿如毯的茶园,我们见到了伍家台富硒贡茶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廖俊华,他告诉我们说:“精准扶贫离不开产业带动。恩施森林覆盖率近70%,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的茶叶、土豆、玉米等山特产远近驰名。茶叶产业一头链接着千千万万户贫困户,一头链接着国内外市场,公司是链接两头的‘链条’。”

“链条效益”取决于“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宣恩县长茅岭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是这一“模式”的典范。社长廖光海以前办过茶厂,有100亩茶叶基地,他告诉我们:“2013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和伍家台富硒贡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他与225户农户签订合同,春茶不愁销,农民可以自行依市价销售,夏秋茶没人收,就卖给合作社。合作社给农民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政府统一购买的有机肥通过合作社免费发放给农民。”

站在山凹,一望无边的茶树覆盖在山头。茶树中间,机器轰轰作响,只见男的挥舞着电动收割机,女的不时抛弄电机后面的布袋。

我们上前询问:“老乡,你们这是在采茶吗?”

“是啊,我们在采夏茶。”

他们是一对夫妻,男的叫张兴华,女的叫叶义芳,住在伍家台村。

我们问道:“你们家里有地吗?采茶收入怎么样啊?”

张兴华说:“俺家是贫困户,过去家里有3亩地种粮食,只能够吃饱肚子,缺钱花。全部种成茶叶后,每年能收入2万元,加上每天在专业合作社采茶,年收入3万多元,日子好过多了!。”

正在旁边查看茶叶质量的廖俊华总经理指着这对夫妻说:“公司现有机茶园5158亩,全部达到欧盟标准,有机茶园转换期基地3万多亩,公司自有合作社3个,带动9个专业合作社,每个专业合作社平均带动300户贫困户户,共可以带动了27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接着,廖俊华又介绍说:“传统的茶叶,只做春茶,因为春茶的品质最好,夏秋茶国内没人喝。于是,伍家台富硒贡茶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欧盟标准创新茶叶品牌,做到夏秋茶全部做出口茶,2015年公司还成为美国星巴克金牌供应商。 截至今年5月底,公司已实现产值2800万。目前公司产品40%是传统内销的春茶,60%是出口的夏秋茶,夏秋茶可以让传统茶农增收30%。”

“只有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培育脱贫‘造血’功能,才能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恩施州分行副行长王文成介绍说:“恩施州分行遵循‘帮急需、帮产业、帮长远’的基本要求,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探索政府+农发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五位一体’信贷扶贫管理模式,积极支持产业扶贫。截止2017年6月末,该行共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累计投放贷款11.36亿元。目前,恩施州通过把绿山变‘金山’,不仅实现了产业发展‘输血’,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实现永不返贫的目标!”(赵三志 雷雷)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