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分行调动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定点扶贫
发布时间:2017-11-03

近年来,农发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作为定点扶贫单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创新扶贫开发措施,支持定点帮扶对象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人人是股东、按股来分红”的合作经营模式,有效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定点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位于隆德县城南7公里,东临六盘山原始森林林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75人,占总人口的36%,劳动力人口结构以劳务为主,无可持续产业,贫困度深,基础设施落后。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农发行宁夏区分行先后选派两批干部到隆德县陈靳乡清凉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区分行领导多次率队实地调研定点扶贫工作。详细了解清凉村的生态、交通、土地、地理位置等情况,提出了以产业扶贫为主体、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为突破点的“一体两翼”定点扶贫工作思路,实施“党支部+带头人+合作社+产业+农户”工作模式,通过“五步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第一步,动员和鼓励创业致富“带头人”。部分党员和农户带头出资10万元,入股成立隆德县首家以经营林下经济为主的农民合作社——隆德县清凉山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试养的1500只本地土鸡得到市场认可,首批入股的农户户均增收1.08万元。

第二步,申请帮扶资金,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向农发行总行申请20万元专项捐赠帮扶资金,建设起3座鸡舍,并将其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按股“分红”归村集体,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将村集体收入逐步用于孤寡老人救助、贫困大学生资助、村风民风建设等村级公益类项目。

第三步,动员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大平台。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动员更多的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折价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入合作社,对生态养殖进行适度扩大规模。2016年,入社社员39户,其中建档立卡户9户,占比23%,入股资金38.8万元;复垦撂荒多年的山地,以每亩250元流转土地50亩,发展万寿菊种植,并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实现了从“资金入股”到“土地入股”的跨越。

第四步,通过财政、社会力量为贫困户、特困户募集股份。对于个别确实无劳动力、无资金、无土地的“特困户”,通过向社会募集股份或者申请财政类专项到户资金,签订合同直接投入合作社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为“特困户”增加收入渠道。2017年3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对2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精细管理、统一量化,合计为农户量化股份104.41万元,其中残疾重病等特困户8人,每人3000元;其他建档立卡户162人,每人2800元。为村集体量化股份47.59万元,村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量化股份38万元。2017年7月,区分行员工为村里的特困户开展募捐,5户特困户的8名成员每人获捐股份1650元。

第五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通过招商引资、参股经营等方式,积极引导区内外大型优质农业、旅游企业集团进入,提升农业优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将接收的原东毛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部(彩钢机构)进行改造,折价10万元,用于开办生态餐厅,引导青壮劳力就地就业,餐厅所用野菜等均由本村剩余劳动力采摘,合作社现时收购,合作社、餐厅、保洁等服务人员优先使用本村劳动力,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宁夏区分行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清凉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原来的“青山绿水无产业”逐步实现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也由劳务单一型转变为多产业多服务综合型,完成了转型升级。2016年末,清凉山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总收入104万元,营业利润9.8万元,农户务工收入2万~4.6万元不等,分红480~4000元不等。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努力,该行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实施的资产收益性扶贫实践逐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被誉为脱贫富民的“清凉模式”。

过去的清凉村。

如今的清凉村,农户建起新居。

村里开办的生态餐厅。

农发行驻村干部和村民交流。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