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农发行人”二等奖 边疆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发布时间:2018-01-05

秉持家国情怀的扶贫人

具东根出生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仍然保留着“牛拉犁”的农耕方式。因为贫困,村里的年轻人都“孔雀东南飞”了。泥泞的道路、低矮的土坯房,满目的苍凉,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有着心怀家国的大义,有着对贫困怜悯的小情,他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向州分行党委大胆地提出: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才能更加彰显农发行的职能作用,才能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他的积极建议和努力推动下,延边州分行在全省首创项目营销新模式,与省交投公司合作开展项目建设,把全州4个国家级贫困县纳入到其中。在延边州有一个县支行,已经连续6年未发放贷款,在当地金融系统已经被边缘化了,时任的县领导在公开场所直言:“不发放贷款的银行,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面对现状,该行员工颜面扫地,“坐冷板凳、挨白眼”的滋味很难过。新发放的4.4亿元贷款犹如一场“及时雨”,彻底改变了当地农发行的形象,现在每当县政府项目融资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农发行。他在1年时间内营销了13个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和棚户区改造中长期贷款项目,金额24.6亿元。

勇于创新的扶贫人

国家级贫困县汪清县的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已纳入国家“十二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该工程项目是政府主导,以PPP模式进行运作的项目。

当时项目单位急需贷款资金,先后接洽了当地几家金融机构都因为被告之没有先例无功而返,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延边州分行。当具东根看到国级贫困县领导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目光,强忍着病痛的折磨,悄然把住院通知书放在了抽屉里。

当时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以PPP模式在农发行进行融资也是没有先例的,是吉林省农发行系统内申报的首笔融资业务,而且是享受PSL利率优惠政策的项目。

由于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省、州、县三级行领导及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寻求该项目营销的办法,积极探索PPP模式的营销策略、操作流程,研究其贷款的可行性。在省分行领导及相关专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贷款最终顺利地得到了批复。

2.45亿元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项目建成后,可以带来三大收益:解决城镇居民饮水问题,结束县城每天只供应半天自来水的历史;提高下游农田灌溉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淹没区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人摘掉了贫困帽子。

舍“小家”顾“大家”的扶贫人

具东根的家乡是一个朝鲜族聚居的小山村,当地朝鲜族有一个风俗习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都要扫墓祭祀,而且要年年都不能间断,如果出现了间断,那么来年就不能再去了,这样会被村里人视为不孝子孙,会被村里人戳脊梁骨耻笑的。

但具东根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城乡发生了巨变,小山村也日新月异,低矮的棚户区不见了,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马路越来越宽阔了,自来水越来越甜了,村里人在县城里买楼房和小轿车,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农发行的扶贫贷款,而具东根与此密不可分。村里出了为家乡干实事的能人,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扫墓祭祀的事,村民都代劳了,确保他可以安心工作。

战斗在扶贫一线,具东根在家里成了一个“甩手掌柜”,自来水管爆裂,是妻子喊来邻居帮忙维修。儿子在学校的绰号是“野孩子”,因为同学们在家长会上,在接送孩子的家长群里,见到的都是他的妈妈。

具东根同志,这个面容略显清瘦却精明能干的朝鲜族汉子,心怀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勤勉敬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路上砥砺前行。扶贫,脱贫,实现的是百姓小目标,展现的是民生大情怀。在扶贫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人,风雨兼程,无怨无悔。百姓生活安稳,是他们在负重前行,他们是边疆扶贫路上的一线兵,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延边州分行的具东根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把扶贫攻坚当做自己的事业,几年间,发放扶贫贷款突破20亿元,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三农”经济发展挥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先后被总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总行“最美农发行人”候选人之一。

具东根同志到珲春市支行调研棚户区改造项目

具东根同志到延边州国家级贫困县—和龙市边境合作区进行调研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