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丰县支行支持救后重建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17      作者: 赵三志 夏筠 秦国文

阳春四月,雨后天晴。走进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高峰村,一条宽敞干净的马路穿梭而过,犹如蜿蜒的长龙盘旋在青翠的山间;一辆辆汽车疾驰而过,发动机的轰鸣伴随着乘客的欢笑传向远方,村口的茶园里,村民们正辛勤的劳动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在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一块写着“山高人为峰 最美在高峰”的宣传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心”型笑脸墙上,村民们用笑脸阐释着幸福生活。

随行的湖北省咸丰县支行行长李琼介绍说:“谁能想到,2016年以来,这里是咸丰县遭受暴雨和冰雪灾害最严重的地方。为支持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支行已累计投放 2亿元应急救灾贷款,用于灾区修路、引水、恢复茶园……受灾地区才有了今日的变化!”。

为民修复“幸福路”

咸丰县是武陵山区国定贫困县。2016年汛期,全县连续遭受8轮强降雨,11个乡镇受灾,特大暴雨致使全县75条农村公路交通全线中断,直接经济损失约14643万元。道路的损毁,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高峰村受灾最严重的贫困村之一:暴雨诱发的山洪及滑坡灾害突降高峰村,导致14个村民小组严重受灾,村外的交通干道损毁严重。

谈起水灾情况,清坪镇路网办工作人员田琼英,一边诉说大水冲毁道路的情景,一边说:“走,我带你们看看恢复的乡村公路!”

在田琼英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离镇上10多公里一处受灾现场。只见一条近百米宽的山沟沟,被洪水冲毁的场景历历在目,田琼英动情地介绍说:“这一段32多米宽的乡村主干道,当时被大水冲垮了,整条路都不通了,村民出行十分不便。在农发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复,才通车”。她指着一段明显经过维修的路面对我们说:“像这样被洪水冲毁的路,全镇有100多处,修复花了300多万元”。

从田琼英的介绍中我们得知,眼前的这条公路叫庙阮线,连接着庙堂坝、高峰、龙塘司、阮塘河等4个村,是通往县城的重要通道,洪灾发生后,庙阮线受损严重,交通中断,影响4个村近千人出行。更为严重的是,高峰村是清坪镇重要的红心猕猴桃基地,庙阮线能否顺利抢通,关系到果农一年的收益。

“多亏了农发行的支持,道路才能够如此快速的恢复”,咸丰县交投公司负责人杨权激动地说:“利用申请的1亿元贷款资金,共清理路面泥石70019立方米,修复挡墙及护坡41694立方米,填补路基垮塌22853立方米,路面修复8418平方米,安保设施2323米,桥梁12座,涵洞87道,排水沟7983米。现在所有道路都恢复正常,而且比以前更加通畅”。

如今,泥泞的道路不见了,柏油马路平坦干净……一条条宽敞乡村“幸福路”实现了入村进户。

百姓饮上“安全水”

“以前吃水很困难,雨水流到棚上,我弄了个小管,从上面引下来,流到水池,就是那样吃。里边没有雨水流进去的话,就只能去其它地方拉水。”村民肖寿全诉说着饮水的艰难。

高峰村是喀斯特地貌,蓄水能力差,无法形成地下水源。缺水成为高峰村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过去,村民用水全靠老天爷“施舍”:在地面挖一个地窖,下雨天收集雨水,过滤后饮用,不仅水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天天喝的都是黄泥水”,卫生安全也令人担忧。

“我们村什么都好,就是缺水,只要有水了,日子过着就舒服了”,村支书田锦国感叹道。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在咸丰县支行的支持下,从25公里外的黄金洞引水,解决了包括高峰村在内的14个村、5000多户居民的饮水问题。然而,正当村民们沉浸在享受“自来水”的喜悦时,一场大雪,让村民们再度陷入了饮水难的困境。

今年1月,咸丰县大部分地区遭受冰雪灾害,气温骤降,在海拔较高的乡镇,水表闸阀、输供水管网等设施结冰破裂、受损严重,仅清坪镇就有1000多块水表被冻裂,严重影响居民用水安全,高峰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

“主要靠里面的芯片工作,冻坏了整个就没用了,要全换掉,仅此一项就需40万元”,清坪镇供水站站长瞿勇拿着一个冻坏的水表说。

图为:瞿勇(中)向支行行长李琼介绍水表受损情况

村委会旁边的谭家屋基安置点,安置着贫困人口38户,132人。在年初的雪灾中,因水表冻裂导致全面停水。在村民的家中,仍然摆放着盛水的大缸。

走进高峰村,只见一排排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十分整洁。李琼行长介绍说:“这是贫困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有38户贫困户从几公里的山上缺水区搬迁到这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

接着,她又介绍说:“为了应对这场雪灾,支行投放了救灾资金8000万元,应急维护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4处,更换水表21460块,闸阀45000个,供水管道1171千米,让1万多户老百姓吃上‘安全水’”。

在贫困户易地集中安置小区,我们走进了贫困户马应超的家中,妻子张琴琴正在洗菜,清澈的自来水从龙头哗哗流出,水压很足。24岁的张琴琴一边放水一边高兴地说:“自来水通到了家里面,现在再也不用接雨水、吃苦水了,也不用去山脚下挑水了!”

张琴琴告诉我们,她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100平方米,丈夫当护林员一年工资4000元,打零工每月可挣2000元。“吃住不愁,我刚买了摩托,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喝了“安全水”,住进了新房屋,越来越多像张琴琴一样的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村民的生活像春日的太阳越过越红火。

为民栽上“致富苗”

春回白岩,花开正妍,一派生机盎然。在高乐山镇白岩村的白茶基地上,新栽种的茶苗长势喜人,新发的嫩芽上,几颗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

近年来,咸丰县大力发展白茶,白茶已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受年初雪灾影响,全县白茶基地损失严重。

“去年新栽种的5.2万亩茶园,由于茶苗抗寒能力差,3.2万亩受灾,成灾面积2.5万亩,绝收面积0.5万亩,3万平方米育苗棚垮塌,造成经济损失3300余万元”。咸丰县农业局宋平介绍说。

白岩村,是全县重要白茶基地之一。家住白岩村2组的66岁老人张荣华,去年新发展的9亩白茶,在年初雪灾中几乎全部冻死,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跟张荣华一样着急的还有咸丰县世硒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颜红江。合作社去年在白岩村发展白茶基地2000亩,此次受灾面积达1300亩,需要补栽260万株茶苗,91万元资金怎么解决,让颜红江伤透了脑筋。

正在他无计可施时,从农业局传了好消息:灾情发生后,农业局会同交投公司对全县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向农发行申请了2000万元白茶专项灾应急贷款,采购安吉1号茶苗5500万株,对全县受灾的3万亩茶田进行补种,同时采购枝条、遮阳网、薄膜等物资恢复育苗棚。

“太及时了,让我们抓住了茶苗补种的最佳时机!” 颜红江说。在公司将资金交付合作社的第一时间启动基地恢复工作,并在2月底完成了茶苗补栽。

茶苗补上了,张荣华的眉头舒展了。“9亩地,一年流转费1350元,有空就在基地做零工,一天80元,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还有1000元的养老保险,日子过得很舒坦!”。 张荣华掰着指头告诉我们。

图为杨权(左)介绍茶苗生产情况

张荣华告诉我们,像他这样的全村有348户,土地流转费和基地干活的工钱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合作社办公室,颜红江拿出一份土地流转合同指给我们看。只见合同中明确村民将土地统一托管给村集体,由村委会统一流转给合作社管理、经营。流转费用100元/亩。自第三年起,按照每年每亩50元标准为村集体分红,农户租金每年每亩增加50元,500元封顶。村民每年都有几千元的稳定收入。

“茶叶的栽种、管护、采摘都是聘用本村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现在入社的贫困户达141户、512人。现在,白岩村已通过州县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 颜红江兴奋地说。

看着基地里长势良好的茶苗,颜红江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要把白茶打造成全村真正的支柱产业,管好百姓的“幸福苗”。(赵三志 夏筠 秦国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