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扶贫小故事——甜到心里的粽子
发布时间:2018-12-25      作者: 郭艳芳 桑新光

初秋的清晨,吐格曼贝什村东边的天空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合丽且木·麦图松把长发往小花帽里掖了掖,哼着小曲儿走到厨房,熟练地把蒸锅里冒着热气的粽子,一个个摆放在白色保温箱里,再搬到院子大门口。

“合丽且木,你把粽子包成了绝活,方圆十几里无人能比啊!”只见一个皮肤黝黑、身穿迷彩服的中年男子,手里提着一部相机,笑呵呵地走过来。

“多亏了张阿卡你教得好!”合丽且木腼腆地答道。阿卡,维吾尔语是哥哥的意思。

张阿卡把相机放在一边,接过合丽且木手中的保温箱,关切地问:“有人来拉粽子吗?”

“对呀,就是你说的肉孜买买提, 前天从巴扎(集市)打来电话,让我准备400个粽子,待会儿就要来车拉走。”

“你现在转型啦,从零售走向了批发。不过卖完后一定要把账算仔细,算少了可不要哭鼻子哟。”张阿卡笑着说。

这个农民模样的张阿卡, 名叫张振威,今年45岁,是农发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驻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吐格曼贝什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还担任着三小队队长,已经驻村两年了。这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9户,村民穷,治安差,这不,天刚亮张振威就到三小队巡查来了。

故事还得从一年前说起。合丽且木是村里的贫困户,她一人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又没有一技之长,仅靠两亩薄田和门前的几棵核桃树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张振威主动与她结为亲戚,帮她干农活、改造庭院,还不断开导她。看着整齐的院子,合丽且木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张阿卡,我还年轻,不能等靠要,我要用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看到合丽且木有了新的转变,张阿卡由衷地为她高兴。但是如何帮她过上好日子呢?这成了张阿卡的一件心事。端午节回家探亲,他坐在餐桌旁若有所思,妻子将一盘清香的粽子端到桌上。“有了!为什么不让合丽且木学做粽子生意呢!”回到工作队,张阿卡立马把这一想法告诉合丽且木。“我要试试!”合丽且木坚定地说。

有了致富的路子,却没有致富的技术,这又难坏了张振威。晚上他值完班,就一头钻进厨房。深红的和田大枣、黄橙橙的葡萄干、绿油油的粽叶和浸泡好的雪白糯米,摆满了案板。“绕一圈,窝进去,再翻过来。”张振威盯着手机里的视频,笨拙地捏着粽叶,嘴里还不停地重复着。

“振威,你这几天晚上一个人在厨房鼓捣啥呢?是在给自己开小灶吧!”在为村民采集影像的路上,工作队员老陈打趣地问道。

“老陈,我想教合丽且木包粽子,可不得自己先练练嘛!”

“原来这样啊!振威,你金点子真多,就说这个采集影像的主意,让老百姓办证时少跑了好几趟路。你在咱村委会宣传栏办脱贫榜,激发了不少村民的热情呢。兄弟,这次我和你一起包粽子。”

经过十多天的练习,张振威俨然成了一位粽子行家,他到合丽且木家,从怎样挑选粽叶到怎样将粽叶绑得细密好看,从三角粽到四角粽,再到牛角粽、羊角粽,他都一一耐心地教给合丽且木。他们一个一个地包,一锅一锅地蒸,蒸笼上的粽子一圈圈围拢,挨挨挤挤,热气腾腾,就像各族人民的心一样紧紧地靠在一起......

天大亮了,吐格曼贝什村洒满了金色阳光。准备去铁艺加工厂的库尔班,看到搬保温箱的张振威,一手抚胸,弯腰恭敬地说:“感谢您,张队长,您不仅帮我找到了工作,还帮合丽且木做粽子批发生意,现在她都成大老板哩!”尽管他讲的是维吾尔语,但在南疆工作多年的张振威已经听懂了他的意思。“不要夸我,好日子要靠你们自己!”

说话间,拉粽子的电动车已经来了。张阿卡掏出相机:“来,合丽且木,拍张照片。” “咔嚓”一声,定格下幸福的瞬间。

“张阿卡,吃两个粽子再走吧。”

“谢谢你,不用了,我现在得去布置宣传栏,明天你们都去看看吧!”

一天后,这个勤劳的维吾尔族妇女的美丽笑容,出现在村委会宣传栏脱贫榜上。“劳动真光荣,我也要好好表现,争取自己的照片也能早日贴在上面。”库尔班指着合丽且木的照片羡慕地说。合丽且木看着自己摆放粽子的照片,甜到了心里。(郭艳芳 桑新光)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