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扶贫小故事——“争来”的驻村第一书记
发布时间:2018-12-21      单位: 四川分行      作者: 孙维波 李文

“搞快点、搞快点,救护车来了……”,四川省营山县新店镇铧镆村一个小山坡上,一群人七嘴八舌,你一手我一把,匆忙将昏迷中的农发行营山县支行驻铧镆村第一书记邹建华抬上救护车向县城飞驰而去。

这件事还得从半年前说起。今年5月2日,地处川东北的营山县,连续多日阴雨后,晴空万里,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早晚温差15度,最高气温超过30度。从早上8点出发到下午5点多,邹建华与支行领导班子3位成员一起走访了15户贫困户,查看了3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骤冷骤热、加之近10个小时连续奔波,邹建华终于昏倒在铧镆村扶贫路上。

铧镆村位于营山县新店镇东北部,离县城40多公里,幅员2平方公里。全村以深丘地貌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加之缺水,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落后,有劳力的中青年都外出打工,全村4个社、146户、552人,在家的仅124人,且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92人,贫困发生率16.7%,属省级贫困村。

2015年底,按照营山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四川省营山县支行结对帮扶铧镆村。

谁去担任第一书记?接到帮扶任务后,邹建华第一个递上了申请书。但考虑他家庭负担重、身体又不好,当时支行并没有同意他的申请。

“现在行里业务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正需要人手的时候。我是从贫困山村出来的,我了解农民,干业务我不行,这个‘第一书记’最适合了”。经与支行领导多次交谈后,邹建华如愿当上了铧镆村“第一书记”。

两年多来,他带领村民修路、建房、挖水池、发展产业……,昔日偏僻的穷困小山村正悄然改变着,计划今年底甩掉“贫困村”的帽子。

上任第一天,因为路太差,又下着小雨,汽车只能开到村子山脚下,邹建华连爬带滚像个泥人一样步行1个多小时才到村委会。

要致富,修路成了邹书记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情。

他跑镇政府、找县上职能部门,为村里争取到道路建设资金400多万元,打通了镇上通往村里的主干道,新修了2.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了1.1公里村民入户路。

“原来到县城,走路到镇上去坐车,来回要半天。现在安逸了,全是水泥路,不管天晴落雨,骑摩托车到县城只要40分钟”。铧镆村老支书廖元义说起村上交通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铧镆村是典型的旱山村,80%的村民居住在山顶或半山腰,一直以来靠着“望天水”过日子。

想着村民不能总是靠“天老爷”开恩,几经努力,他向县里争取了172万元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修缮了10口老堰塘,新建了5个蓄水池,将自来水管安装到各家各户,生产生活用水再不愁了。

自然条件太差,收入来源单一……邹书记认为产业扶贫是关键。在多次入户调查后,经与村委一班人反复商议,他正主导组建铧镆村集体经济管理公司,筹建农业产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黑山羊养殖。

“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像我这样七十来岁的老头,打工没人要,在家喂养牲畜还能拿得下来。等合作社建好了,我第一个参加”。铧镆村贫困户朱双安看着正在筹建的合作社,多次向邹书记表达自己的愿望。

两年多来,邹建华走遍了铧镆村146户人家,踏破了10余双鞋,用双脚丈量了全村每一寸土地,哪家男人在外打工,哪家娃儿在外读书,哪家有几个老人,哪家有几个小孩,哪家有困难,他都一清二楚。

“一户一策、各个击破”是邹书记帮助村民脱贫采取的“妙招”。

铧镆村一社的贫困户刘建东一家包括两个孩子及其单身哥哥共4口人,几年前妻子因病去世,留给家里一屁股债和两个未入世的孩子。刘建东两兄弟50来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一家人住在地质灾害多发区,挤在矮趴趴的土坯房里,家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两个孩子又在读高中,家里十分贫穷。

邹建华和村委班子商量后,把刘建东一家作为贫困户中的重点对象帮扶,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两年多过去了,刘建东成了全村10户重点贫困户中第一个脱贫的,不仅搬进了安置房,家里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样样俱全。

铧镆村三社红军烈士儿子唐国坤老人,已96岁高龄,身体一直不好。邹建华拿着其烈士子女证明,多方跑动,为他申请到了每月390元钱的补助金。

在铧镆村村民们眼里,只要有需要,邹书记总会冲在前面。

由于经常不分白昼的奔波劳累,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病越来越严重,去年下半年不得不做了手术,支行领导考虑他的身体状况,劝他不要再去做扶贫工作了。

“其他职工各有各的事,对铧镆村也不了解。扶贫是我的责任,铧镆村明年要脱贫,这是硬任务,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完”。去年手术后不到三个月,邹建华再次走在铧镆村的扶贫路上,坚决将支行新派去的第一书记替换了回来,这一干又是一年多。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军人出身且有着28年党龄的邹建华来自贫困山村,又回到贫困山村去,完全将自己当成铧镆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以朴实的作风、实干的精神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农发行服务“三农”银行的深刻内涵。(孙维波 李文)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