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当前位置: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支农品牌  >  国家粮食安全 > 正文
金融活水激发宁夏粮食购销活力
发布时间:2019-12-21

12月3日,冬日阳光明朗,寒风凛冽,青铜峡广明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叶红兵将一车车满载稻谷的货车送到宁夏昊鑫现代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宁夏昊鑫公司)的收粮现场,待自动扦样机忙碌起来,他坐到暖气房里,与记者闲聊起来。

   

循环:企业没钱收好粮——农民不敢种好粮——市场缺好米

“要是明年6000亩都能种上订单优质稻谷就好了,你看优质稻比普通稻谷价格每公斤贵0.2元呢。咱们种粮食的挣得可是分分钱啊。”叶红兵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只种了3000亩的“宁粳43”。

“今年为什么不全种上呢?”

“不敢种啊,卖给谁没方向啊。就算是订单,如果加工企业收粮时没钱,粮款不能及时给,我们赊的农资、欠的土地流转费无法全部交付,来年3月份种子下不了地。”叶红兵说。

记者询问叶红兵口中的加工企业——宁夏昊鑫现代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他说:“粮食企业如今是资金密集型企业。短短2个月的收购季,要收到足量的优质稻谷,90%的资金需要贷款。”

银行贷款是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的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大多数企业无法达到银行贷款严格的准入门槛,能够提供的有效抵押资产 很少,因此银行一般对粮油加工企业放贷持谨慎态度,大多数加工企业往往在收购季节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小型加工企业,不仅贷款额度十分有限,而且支付的利息较高,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建文曾告诉记者,以往贷款会将每吨大米的生产成本提高150元左右。王建华告诉记者:“近些年,宁夏大米企业每年会组团到一线城市推介,面对大订单的时候,我们不敢大着胆子接,因为,没钱就收不到好粮,没有好粮就加工不出优质大米,没有优质大米拿什么在大城市竞争?“

转机:企业贷款收粮——银行手握粮权——粮食出库还贷

融到足额的粮食收购资金,成了激发宁夏大米种、收、售活力的关键一环。

“企业没有抵押物,我们银行是不是可以先放款给加工企业收粮,再将入库的粮食作为银行抵押物呢?”作为专业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宁夏分行通过深入调研和探讨,结合总行相关制度要求,在不突破总行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动产浮动抵押+”信贷业务模式,支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展粮食收购工作。

“具备远程视频监控的硬件设施;具有1万吨以上粮食仓储设施能力,保证保粮食安全;企业有20%的自有资金参与收购,企业符合几个条件就能贷到款。”农发行宁夏分行粮棉油处负责人李柏桦告诉记者。

贷款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24小时驻库监管已抵押粮食,企业只专心收好粮加工好粮;引入第三方交易平台,于银行来说可快速实现处置抵押物,保证贷款安全;引入第三方公证,则又给银行加了一道最有利的保险,若贷款企业不履行义务,银行可以不经诉讼过程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解决了法律程序时间长、库存粮食易转移易变质问题。

多赢:企业有钱收好粮——农民有底气种好粮——粮食安全有保障

宁夏昊鑫现代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这一模式的首批受益者之一。王建华告诉记者,过去靠企业自有力量,每年只能收购1到2万吨的粮食,今年通过农发行1.5亿元的贷款,收购量能达到5万吨。

叶红兵高兴地说:“企业收购资金充裕后,付粮款特别利索,我今天交粮,隔天粮款就能到账。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投入,明年可以考虑扩大订单粮食种植面积了。”

在支持国有及民营大中型粮企的传统上,农发行宁夏分行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小微粮食加工企业。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得到了该行5200万元的授信额度,目前已向其发放贷款3000万元。

在今年的粮食收购季来临前,农发行宁夏分行通过“动产浮动抵押+”模式,向2家民营企业授信2.3亿元,根据企业实际资金需求已发放贷款1.1亿元,支持企业面向种粮农户及合作社共7000余户收购水稻5万吨。

这是一种多赢的贷款方案,解决了企业收购粮款的不足,保障了银行贷款的回收,保证了特殊抵押物——粮食的安全,保护了种粮户种好粮的积极性。

李柏桦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下的粮食收购贷款可以用于支持企业收购玉米、小麦、稻谷,并逐步探索在马铃薯收购中应用。

(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关闭】    【打印】

Copyright © 2003-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13号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京ICP备140128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