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百病”的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16-01-29      单位: 湖北省分行      作者: 甘绍群

“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六游百病”。在毗邻渝陕的鄂西北山区小县――竹溪,每年春节最热闹、最红火的一天,莫过于正月十六。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算真正过完年,而“游百病”就是竹溪在正月十六这一天的习俗。“游百病”也叫走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祈求健康的仪式。在这一天,大家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相传,“游百病”源于上古时期巴渝地区游猎民族的武舞,后与秦风楚韵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到了唐代,每逢正月十六至月终,家家户户都有欢聚饮食的风俗,妇女们坐在家中动针线会患百病,于是结队出行“游百病”。可以说,“游百病”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娱乐方式和健身行为。

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一吃过早饭,几乎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四处去“游百病”。老年人爱逛庙会,参禅拜佛;年轻人结伴出行,游艺娱乐。即便是那些平时喜好清静的老人,凡是能走动的,这一天也不会呆在家里,至少也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

老人们说,正月十六这一“游”,能将疾病“遗”在野外,使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身体强健。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春天的劳作即将开始之际,“游百病”可以调养身心、振奋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暗含科学道理的民俗活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百病”又有了新的内涵。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告别节日的慵懒与饱食,出门登高望远,呼吸春天的空气,欣赏美丽的景色,堪称“全民户外健身”。在竹溪当地,这一天还会四处举办杂耍、舞龙、民歌、灯戏等表演,尽情展现民俗活动的魅力。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会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他们以灯打灯,最后把灯碰碎烧掉,所谓“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时下,“文化”成为庙堂与江湖聚焦的热词,时刻撞击我们的心灵。久居城市后偶回乡间,感受一次原汁原味的“秦巴文化”,清清的故乡水、浓浓的桑梓情萦绕心头,念兹在兹。正所谓:“秦巴水调家家唱,古歌旧曲换新词。白雪梅花处处吹,村头又翻杨柳枝。”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