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映空,春潮拍岸。三十多年来,海南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乘着改革的东风,迎着时代的浪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经济特区成立到自由贸易港建设,记录了南海岛屿的美丽变迁,见证了琼州大地的日新月异。自1994年建行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始终坚守“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初心,坚持党建统领,深耕“三农”沃土,持续加大对海南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筚路蓝缕、砥砺奋进,贷款余额从1995年年末的29.5亿元到2024年3月末的642.21亿元,增长21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发表“4.13”重要讲话(以下简称“4.13”)以来,海南分行累计投放贷款762.2亿元,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历程中留下了坚实足迹,收获了累累硕果。
坚守主业,服务粮食安全稳根基
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是农发行的立行之本、发展之基。自建行以来,海南分行始终坚守主责主业,全力保障政策性粮油储备、市场化收购资金供应。“4.13”以来,累放各类粮食贷款267亿元,累计支持企业采购粮食1000多万吨,截至2024年3月末,粮食类贷款余额43.3亿元,为全省粮油市场流通安全、稳产保供铸就了坚实后盾。
海南省作为粮食主销区,重点是保供给。海南分行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粮油储备政策,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与中储粮(海南)有限公司、海南储备集团等重要粮食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4.13”以来累放各类政策性储备调控贷款92亿元,确保粮食储备、轮换资金需求。主动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突出支持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累放贷款2.6亿元支持海南洋浦国际粮油加工产业园建设,投放贷款8.31亿元支持海南恒兴饲料公司水产饲料加工销售,投放贷款6.09亿元支持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菜籽油、大豆油加工及出口,带动全省粮食产业升级发展。
种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金钥匙。海南分行聚焦种业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支持南繁种业发展作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出台《关于支持种业振兴实施意见》,助推南繁种业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4.13”以来,累放贷款50.4亿元,支持种业类项目21个,贷款余额居全省同业前列。同时,积极配合总行推动设立南繁种业基金,发行“南繁硅谷”建设主题金融债券,有力发挥了政策性金融支持国家“南繁硅谷”战略的引领示范作用。
▲海南分行信贷支持的农垦南繁种业项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海南分行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围绕土地做文章,大力支持海南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4.13”以来,累放农地类贷款43亿元。今年以来,海南分行围绕《专项整改复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主动对接海南省农垦集团融资需求,贷款8亿元支持“垦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专项整改复耕工程”项目建设,助力海南垦区耕地整改复垦,推动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产量。
立足区域,推动特色产业促振兴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是海南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是海南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海南分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服务以“五基地一区”为主导的热带特色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罗非鱼、文昌鸡、热带水果、“三棵树”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有品牌的农业企业。“4.13”以来,累放农业产业贷款282.14亿元、精准帮扶贷款275.1亿元,有力推动海南乡村振兴。
海南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海南分行以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为切入点,出台《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2006年以来,海南分行灵活运用流贷、固贷、贸易融资、国际业务结算本外币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累计向翔泰渔业公司投放贷款41.17亿元,办理国际结算业务4.54亿美元、贸易融资业务2.71亿美元,支持其发展成为渔业全产业链集团企业,罗非鱼出口销量连续10年全国第一,辐射带动12万户农户增产增收。
文昌鸡是“海南四大名菜”之首,2023年文昌市文昌鸡总产值接近40亿元。海南分行瞄定文昌鸡育种、养殖产业,累计向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放贷款2.41亿元,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在海南分行的支持下,公司通过“统一提供种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结算”养殖模式,带动当地养殖户人均年收益超过10万元。
海南天地人生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业为核心的热带水果全产业链运营公司,拥有凤梨、热带柚、火龙果等多种热带水果的生产、技术体系,是中国最大的金钻凤梨生产商。海南分行积极服务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累放产业帮扶贷款5646万元,支持公司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升级项目建设,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累计带动当地帮扶人口4222户、18811人,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
▲海南分行信贷支持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升级项目,图为金钻凤梨
发挥优势,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
基础牢固,方可行稳致远。作为海南经济腾飞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海南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贷款利率低、期限长、规模有保障等优势,将政策性金融资金源源不断注入经济发展薄弱环节,“4.13”以来,累放贷款243.86亿元,支持棚改、水利、路网、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为海南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干旱缺水是多年来制约琼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海南分行及时对接重点水利项目,提供8.3亿元贷款支持海南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解决了海口、文昌、定安、屯昌、琼海5个市县132.7万亩农田灌溉以及区域内31.9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提升了博鳌亚洲论坛和琼海市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在海南分行的支持下,一批省重点水利项目顺利完成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交通路网“一号工程”,贯穿海口、文昌、琼海等12个市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串联9个旅游小镇、37个产业小镇、50多个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主路线长988.2公里。海南分行获悉项目融资需求后,成立服务专班,高效推进融资落地,累放贷款24亿元支持项目建设。2023年12月,环岛旅游公路全线通车,各地民宿、房车营地、打卡地、农家乐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沿线327.11万农村人口迎来了“致富之路”。
▲海南分行信贷支持的省环岛旅游公路项目
为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进程,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设立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海南分行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支持自贸港重点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涉农企业发展,截至目前,累放贷款172.3亿元,重点园区类贷款余额151.2亿元。2021年以来,海南分行累放贷款45.47亿元,支持崖州湾科技城园区道路绿化、种子科研设备购置等城乡一体化配套和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344.26亿元,税收总额25.81亿元,对当地经济繁荣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践行低碳,助力绿色发展绘新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30周年大会上强调,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4.13”以来,海南分行累放贷款133.7亿元,先后支持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绿色产业等49个项目,助推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截至目前,全辖存量绿色信贷项目42个,贷款余额85.56亿元。
三年前,儋州莲花山矿区还是一片杂乱荒芜、地质灾害频发的废弃矿区。在海南分行1.5亿元贷款的支持下,莲花山植树造林3万多株,绿化边坡10万米,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带动附近乡镇产业发展和300多名周边群众就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共赢,该项目被选入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中部山区是海南岛的“肺”,承载着保护海南生态的重任。海南分行以位于中部山区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试点,探索形成“政府+政策性+社会资本”的“琼中PPP模式”,贷款6亿元支持琼中全域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实现供水、污水处理对县内村镇全覆盖,为脱贫地区全县域污水处理积累了成功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海南分行信贷支持的富美乡村水环境治理项目
东西湖曾经是海口市典型的黑臭水体,让当地市民避之不及。海南分行采用PPP模式,贷款2.68亿元支持海口东西湖治理,仅仅两年时间,“臭水沟”变成了湿地公园,在湖岸树荫下纳凉散步成了海口市民生活中的寻常景观。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打包运作”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打造了中国水治理的“海口样本”,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贡献了智慧,获得水业中国星光奖“工程之星”荣誉,并曾受到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的点名称赞。
三十而立再出发,扬帆远航正当时。海南分行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分行新一届党委明确的“党建开路、强基祛险、优化结构、有效发展”总思路,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海南重大项目投融资上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力服务“六大领域”,持续擦亮“四个银行”品牌形象,大力弘扬“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团结奋斗”海南红色文化精神,为乡村振兴和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