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强化使命担当 勇于先行示范

农发行浙江省分行行长薛莹(右二)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考察现代种业综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

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金融作用尤为重要。农发行浙江省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总行党委决策部署,主动提升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加大加快信贷投放,着力推进金融创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得到浙江各级政府、企业和监管机构的充分肯定。自2021年总行出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措施以来,浙江省分行累计投放贷款4250亿元,贷款余额增加2212亿元,提前实现“十四五”翻番目标,贷款增量增幅均居全系统和全省银行业前列。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完善工作机制,迅速落实总行政策措施。一是完善内部机制。省分行成立支持乡村振兴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及时研究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具体措施。设立工作专班,建立前后台联合会商机制,针对重大领域和重大项目,中后台靠前服务,随到随审、速议速批。定期梳理项目报审问题,多次组织辅导团队下基层,建立问题“闭环清单”,定责定人定时,事事有回音。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细化分解工作指标,纳入年度工作考评,并明确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二是强化外部合作。行领导当好“首席客户经理”,向省政府领导汇报,并递交多个调研报告,积极争取和引导省政府重视和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及时向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加强与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专班的沟通协调,精准对接相关厅局负责的交通、能源、信息、科技、体制等13个专题合作组。省分行先后与6家省直部门、40余家市县政府和国央企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与长三角地区农发行加强合作,形成支持合力。三是落实差异化办贷。充分运用总行给予的扩大授权、自主定价、对标同业制定差异化融资方案等17项优惠政策,服务重大项目实施。仅2023年差异化办贷92笔,涉及企业90家,审批金额707亿元。针对长三角一体化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精简办贷流程,项目贷款审查审议审批平均时长25天。

(二)明确目标任务,探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有效路径。一是确立服务思路。按照浙江省确立的“示范区先行探索、中心区率先融入、多板块协同联动、全省域集成推进”总体路径,围绕高水平建设大湾区等9项重点任务和204项重点项目,制定目标任务,明确支持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二是突出重点区域。突出支持嘉善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小洋山区域联动、湖州嘉兴等跨区域重点板块,在资金供应、差异化办贷、绿色通道、金融创新等方面实施倾斜。嘉湖地区2023年贷款累放352亿元,贷款余额增加214亿元,增速31%;湖州市分行是全省系统第一家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的机构。三是建立合作样本。选取湖州市南浔区作为银政协作支持共富样本,建立高层互访、专班互动、人才互派三大机制,以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瞄准长三角亲子乐园、长三角中央厨房、长三角农业硅谷三大领域,开展项目谋划实施,累计合作项目46个、审批金额418亿元、投放贷款243亿元。

(三)突出支持重点,全力服务一体化重大项目。一是推进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累放基础设施条线中长期贷款2690亿元,支持浙江省“十大工程”“千项万亿”等重点工程376个,其中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清单中重大项目21个,有力推进了公路、港航、能源、物流等领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化。如,审批贷款6亿元支持平湖市海河联运联网提升改造工程,推进平湖市更好地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二是合力打造生态美丽长三角。审批贷款1078亿元、投放422亿元,支持上虞美丽乡村精品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项目129个,在新起点上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积极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2023年,全行绿色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四成,占比达37%,居全省大中型银行首位;发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3.5万吨。三是促进长三角资源要素整治修复。设立500亿元水利专项贷款,累放267亿元,居全省银行业前列,有力支持清溪水库、曹娥江引水工程等国家102项重大水利项目落地,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和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投放农地类贷款474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保护与提升103万亩,促进了山水林田路村全域全要素综合整治修复。四是助力长三角产业兴旺。聚焦“一县一业”,发挥资源禀赋,支持了南浔区现代种业示范区、海宁市生猪数字化养殖、江山市江贺经济走廊整治提升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助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如,支持安吉余村两山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引入5G物联网+余村溪泉鱼智慧农业产业,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近300人,人均年增收4万元,并进一步带动余村民宿、餐饮、文创等业态发展,助力余村年游客接待量达到90万人次、旅游收入4500万元、村集体收入800万元。

(四)积极先行先试,为全行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浙江经验。一是完善创新机制。明确创新机构,发挥省分行创新工作小组的作用,吸纳省市县三级行专业人才,增强上下联动效应,鼓励大行、先进行、城市行担当创新使命,带动全省系统创新。制定创新方案,设立创新专项奖励,鼓励先进机构、先进部门领跑快跑。持续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组织“两山合作社”“村域小城市”等前瞻性研究,营造全行创新氛围。二是突出“融资+融智”。主动参与地方政府及客户项目规划、资源整合和资金方案设计。省分行组建五个片区宣讲团,实现市县政府政策宣讲常态化、全覆盖。定期在市县级政府组织召开项目推介会,对基层机构开展现场项目辅导,深化困难行帮扶,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强化模式创新。共首创安置房回购等信贷模式(项目)20个。其中,“坡地村镇”试点开辟生态型村镇建设新模式,以“管网租赁”支持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作为全系统首个典型案例报送生态环境部;嘉兴市分行率先创造的“支持浙江全域土地整治模式”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八大金融支农创新模式;湖州市分行创新“强村共富贷”入选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十大“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四是推广典型经验。联合总行乡村振兴部开展专项调研,提炼8个典型案例被推荐至中央主题教育办和农业农村部,提出9条政策建议,为总行经验推广提供参考,并在总行党委中心组会议上作支持“千万工程”交流发言。各条线先后26次在总行作经验交流。“南浔样本”创新的乡村振兴“整区(县)推动”模式,在全省系统推广;莫干山国际乡村未来社区等2个项目入选总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典型案例汇编;金融支持“千万工程”的3个典型案例被总行发文推广。

农发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支行支持的杭州临平大运河北段治理工程。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服务力度仍未匹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来,浙江省分行贷款余额全系统排名从第13位提升到第9位,贷款占比从3.12%提升到4.58 %,在落实总行主要领导“浙江分行业务体量要与浙江省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指示上,虽有较大进步,但与浙江省经济总量全国第4的差距仍较明显。

(二)创新探索仍需加力。对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宣传推广仍显不足,一些模式的普及力度不够,很多创新点未形成系统优势。在合规支持准公益性项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新课题新业态上,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融资模式。

(三)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分行之间尚未建立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在组织领导、数据科技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撑。区域内政策信息、项目营销、模式创新、风险防控等交流合作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谋划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2024年是浙江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轮值之年。浙江省分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和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走在前列是最大的担当”理念,落实总行党委决策部署,继续加大信贷投放,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在更高水平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农发行力量。

(一)聚焦支持重点,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胸怀“国之大者”,扛起政治担当。在国内经济承压运行、中央加强12个化债重点省份风险管控,及总行优化调整区域布局的形势下,积极为全系统、全省发展大局作贡献,履行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使命职责。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坚守“六大领域”,高质量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深耕“四个银行”品牌,确保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优先满足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要求,确保完成整改各项投放任务。全力支持“三大工程”,争取更多地区、更高比例、更多项目。三是聚焦重点区域。突出支持嘉善一体化“双示范”建设,重点支持自贸试验区联动、小洋山区域联动、湖州嘉兴等跨区域重点板块。四是聚焦重点项目。全力服务浙江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迭代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畅联、协调、开放、共享、安全、美丽“七大行动”,突出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活动。全面对接2024年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138项重大项目清单,支持完成年度1400亿元融资目标。五是聚焦结构优化。落实总行2024年行业信贷策略和22项产品管理办法,更加聚焦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水利、农村路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保和修复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多个拳头产品。

(二)深化创新驱动,提供先行示范经验。一是围绕浙江优势抓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擘画和地方党政规划,运用好支持“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探索推广“共建共享、共富共美”新模式,在服务“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中当好先锋、做好示范。二是围绕现金流自平衡抓创新。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持续在“发现、设计、组合、创造现金流”上下功夫,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等方式,拓展更多现金流来源。结合地区产业特点,支持各地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品”,实现从单一项目营销到一揽子产业服务的跨越。三是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抓创新。聚焦数字经济、能源经济、生态经济、海洋经济、养老经济等领域,用好“直贷、转贷、智贷、快贷”等渠道,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三)严格管控风险,高效能提升内部管理。一是提升经营质效。深入落实“流量经营”理念,将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增加有效账户数量作为重要任务,持续做好支农资金筹集工作,引入更多“源头活水”。切实增强议价能力,从简单的价格营销、期限营销转向综合性政策营销、服务营销,根据业务属性、客户类别、风险状况,将差异化优惠政策进一步向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倾斜。二是严格风险管控。严格执行自营性业务负面清单要求,严守不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违规支持商业性房地产开发、不偏离职能定位“三条红线”。紧盯内部评级、调查评估、审查审议、贷款审批、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落实风控垂直管理。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化解、早处置”的要求,加强对关注贷款、风险贷款的监测,做实做细早期纠偏措施,严控新增不良。落实平台化债政策部署,合规有效配合地方政府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三是加强两基建设。落实“两基”三年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提升年”各项重点工作,纵深推进“四不”问题专项整治,分期分重点推进“靶点”整固措施,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深入推进“法治农发行”“合规农发行”建设,积极配合监管,主动接受监督,在“外规内化”上下功夫,筑牢合规底线。

(四)强化战略协同,完善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一是推进系统内合作一体化。健全优化长三角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三省一市分行轮流牵头合作事宜,鼓励就政策信息、项目营销、模式创新等深化交流,协调解决跨区域合作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建立重大项目会商机制,协同支持省际毗邻一体化重大项目,推进区域产业衔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深化对外交流。在现有工作机制基础上,加大与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专班等部门对接。进一步做好与地方政府部门的项目对接,加大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营销,推动各分类子项目落地。积极对接金融监管部门,寻求政策突破,把握合规底线。加强与同业合作,内引外联、借力蓄势。加强与新闻媒体对接,强化正面形象,提升农发行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三是健全制度保障。将支持长三角一体化与业务经营计划、绩效考核等全行重点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探索跨区域管理体制,有效改革当前各项绩效考评办法和利益分配等制度机制,打破区域联动限制。四是强化监测问效。建立完善督查考核体系,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落实情况纳入全行政治监督,通过检查、督查、评估等多种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