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分行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进一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今年上半年,产业客户处贷款余额突破2100亿元,净增突破510亿元,其中,产业客户条线贷款余额1061亿元、余额净增308亿元,乡村振兴条线贷款余额1048亿元、余额净增210亿元,为江苏新时代鱼米之乡画卷增添绚丽色彩。
▲锡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业生态改造工程项目
聚焦土地擦亮“三农底色”。服务“两藏”战略,支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围绕增产推进标准化,坚持量质并举和用养结合,紧扣“十四五”时期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大对提升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等高标准农田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打造“吨粮田”,投放78亿元支持全省26个县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82万亩。围绕增效推动全域化,用好江苏作为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试点政策机遇,与省自然资源厅就共同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合作达成共识,成功开办全省金融系统支持自然资源部整县域推进全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首单,有效扩大“首单效应”,集中支持全域综合整治项目14个、整理耕地面积28.5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7万亩。围绕增能实现园区化,用好“农地+”模式,将土地与设施农业、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有机结合,服务农业强省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构建,投放超200亿元贷款支持高效农业园、农业示范园等农业提质增效项目实施,实现农地高效利用。
▲大美阳山生态环境修复与农文旅融合开发(EOD)项目
整治环境增添“生态亮色”。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聚焦人居添绿,以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公布的传统村落名单为抓手,授信190亿元支持名单内村落38个;运用“美丽乡村+”开发模式,支持淮阴区高家堰镇三级先导示范区、泗洪县天岗湖乡和美乡村等一批“三生融合”典型项目,并成功获批提级总行审批的30亿元贷款,用于支持运淮枢纽片区生态宜居产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助力“乡村蝶变、产业聚变、生活跃变”。聚焦能源增绿,以农村清洁能源生产、能源网络建设、清洁能源储存为重点支持方向,逐一摸排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地区名单,加大项目储备营销力度,授信115亿元支持国家试点地区项目30个,实现农村清洁能源“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线到链”全覆盖。聚焦生态复绿,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组合开发,加强对“1+N”模式的产业研究,率先支持全国第一批成功进入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项目——大美阳山生态环境修复与农文旅融合开发(EOD)项目,并以此为发展契机,迅速在全省推广应用EOD模式,实施支持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三步走”梯队培育战略,累计支持国家库、省库EOD项目12个,推动生态价值有序实现。
▲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高品质绿色生态水果番茄项目
发展产业提升“幸福成色”。以服务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依托品牌增值,从本地乡土资源中发掘潜力,全面对接省内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先后支持盱眙小龙虾、阳澄湖大闸蟹、阳山水蜜桃等50多种农产品种养殖,助力“农香徐来”“淮味千年”“宿有千香”等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优做强。发展“农文旅+”等乡村新业态,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地,扩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综合效益。依托科技增值,找准“科技生产——产业增值——农民增收”良性循环的发力点,提升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面和覆盖面,投放50亿元贷款助力种业振兴、高端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围绕“生产+加工+科技”全产业链组织方式,推动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发展,为实现科技生产插上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翅膀。依托流通增值,持续保障重要农产品流通,投放38亿元流通体系贷款支持一批农批市场及涉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对接省发改委“十四五”物流领域重点项目清单企业,支持南京、苏州、常州骨干冷链等物流基地建设,打通农业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