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千层倒,又到一年夏收时。站在湖北襄州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埂上一眼望去,4000亩小麦金浪翻滚,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金灿灿的麦浪间,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阳光下饱满的麦粒映衬着种粮户们脸上丰收的喜悦。在湖北省分行政策性金融活水的“贷”动下,护航“荆楚粮安”、服务“三农”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开。
备足资金“钱等粮”,“贷”动夏粮收购忙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全国南部小麦产区,为切实保障夏粮收购,湖北分行按照“保收储、增供给、当主导、防风险”总体要求,切实做到收购形势早预测、可用仓容早准备、客户布局早安排、收购资金早投放、风控措施早落实,积极支持储备粮油增储计划落地,全力服务“保收储”。
自5月19日新麦收购开秤后,襄阳市湖北汉江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夏粮收购点每天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满载小麦的大货车在公司门前有序排队入库。
“今年收购小麦预计需要资金8300万元,缺口有760万元。”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得益于农发行襄阳市分行提供的信贷支持,我们现在有充足的资金保证老百姓种出来的粮食应收尽收,还能实现当天结算,农发行及时的贷款投放真是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
襄阳作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全市小麦目前已收获完毕。为确保农民种粮“卖得出、卖得好”,今年以来,湖北分行紧扣夏粮收购政策、资金、仓容、人员等关键因素,提前周密部署,备足信贷资金60亿元,支持各类企业入市收购,开通办贷全流程“绿色通道”,在新粮上市前完成客户评级授信工作,切实做到“钱等粮”。截至目前,已投放夏粮收购贷款32.3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25.7亿斤。
深化政银企合作,多措并举拓销路
今年以来,湖北分行按照“全粮、全链、全行、全力”发展新思路,以“五个负总责”为抓手,以“十个进一步”为着力点,坚决扛牢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与湖北省粮食局、农业农村厅等联合召开全省夏粮收购专题会,安排部署夏粮收购工作。通过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等措施,发挥托底保障和引导带动作用,为粮食企业融资增信,有效激发各类资金投入粮食市场化收购。2021年以来,该行大力推广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支持46个县级机构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基金规模达2.7亿元,累计向60余家企业投放贷款11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0亿斤,有效解决粮企“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为“种粮户踏实、安心种粮,售粮人舒心、放心卖粮”提供坚实保障。
在保障粮食收储顺畅的同时,与省粮食局持续深化政银合作,通过宣讲农发行信贷政策、产品展示、品牌推介、合作洽谈等多种方式搭建产销协作平台,积极推介“荆楚好粮油”“湖北菜籽油”“江汉大米”等湖北优质粮油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开展外购外销,促进区域间粮食有序流通;以涉粮央企、省属国企以及行业头部企业为主要载体,积极拓展产销合作深度广度,助力粮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市场化收购业务,激活市场流通,巩固形成“主体多元、购销活跃、流通顺畅”的市场化收购格局。
加快仓储设施建设,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粮食要收得好,更要储得好、管得好。为全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湖北分行加强与地方粮食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引入物联网新技术、智能化新设备,成功对接省粮食购销监管平台端口,实现粮食出入库、存储全流程可视监测,助力提升库存监管质效,全力保障粮食存储安全。
自2021年以来,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湖北分行采取“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模式,通过“产购加销储”全产业链服务,率先支持国家102项“十四五”重大项目、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粮食现代(武汉)基地暨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项目。得益于该行累计70亿元的信贷支持,国家粮食现代(武汉)基地已打造成长江经济带“水、铁、公、空”立体交通汇聚一体的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国家粮食物流大通道,在“北粮南运”“鄂粮外运”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9月,湖北楚象、国控两家省级供应链平台重点企业在武汉揭牌成立,该行第一时间对接支持,累放贷款近30亿元支持两家企业生产经营,推动发挥行业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粮食、农产品等资源要素在湖北集聚,助力湖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近年来,湖北分行锚定服务湖北“建成全国粮食物流节点”目标,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围绕湖北省粮食区域规划,把服务基地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立体式营销、全方位服务”机制,2021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220亿元,对湖北14个“两江两节点”仓储物流实现信贷支持全覆盖,为助力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农发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