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载春华秋实。从1995年到202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牢记农业政策性银行初心使命,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从渤海之滨到巍巍太行,从粮安天下到农民小康,从脱贫攻坚到巩固衔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持续注入“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燕赵大地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栉风沐雨三十载 砥砺奋进正当时
穿越历史烟云,回首三秩芳华。河北分行在认真履行职责过程中,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经营效益稳步提高,营销服务不断深化,创新能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经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从组建初期82人的筹备团队,到成为拥有153个分支机构、2600余名员工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铁军”;从专司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到服务农业农村全覆盖大发展;从接收划转农业政策性贷款114.6亿元,到资产规模近三千亿元。发展历程中,河北分行一步一个脚印,扎根燕赵、砥砺奋进,不断迈上更高质量、更加稳健、更具持续的强行之路。
支农履职成效更加亮眼。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分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稳定经济大盘等方针政策,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2020年1月至2024年9月,累放贷款3614亿元,占建行近30年全部累放额的三分之一,贷款累放额、贷款余额等各项指标走在全省政策性银行前列,先后获得省“金融扶贫优秀单位”、“金融助力脱贫工作先进单位”、省脱贫攻坚成员单位考核“好”等次等多项荣誉。
创新发展力量更加强劲。新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运营大集中系统顺利上线,网银、手机银行全辖推广,相继落地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党政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项目。先后形成粮油“保值贷”、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贷款等10个“农发行全系统首笔”,实现“平急两用”物流大仓、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贷款、临港粮食流通体系建设贷款等30项业务“零的突破”,服务乡村振兴“整县推进”阜平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产供销一体粮食资金供应链模式获评总行“优秀创新成果奖”,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阜平骆驼湾文旅村落项目
履职尽责担使命 支农为国显担当
河北分行坚守主责主业,聚焦“六大领域”和“四个银行”特色品牌,持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建行以来,累放贷款10530亿元,政策性业务占比保持在90%以上,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主体和骨干作用日益巩固。
筑牢“压舱石”,服务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统筹抓好政策性收储与市场化收购,截至2024年9月末,累放粮棉油类贷款近4270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超5900亿斤,年平均支持粮食收购量占社会收购量50%以上,“粮食银行”品牌持续巩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6年以来,累放贷款707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盐碱地综合利用、种业全产业链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开发利用盐碱地2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1万亩,持续打造“农地银行”品牌。围绕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支持玉锋、五得利等行业头部企业入市收购、扩产升级、延伸链条,综合利用粮食信用保证基金,着力推广“竞拍贷”“定购贷”“保值贷”“小微智贷—融担贷”等供应链产品,建行以来,累放贷款1840亿元,支持市场化收购,切实延伸粮食供应链条。立足河北“港口大省”“能源大省”优势,从能源专项储备、储备设施和物流设施三方面支持能源资源收储和供应保障基地等项目建设,2022年12月以来,累计审批能源储备类贷款152亿元、投放71亿元,审批额、投放额均居全系统首位。
答好“民生卷”,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脱贫攻坚期间,累放扶贫贷款784亿元,服务带动贫困人口168万人次,扶贫贷款余额和投放额连续3年居全省银行业机构首位,农发行扶贫金融事业部河北分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十四五”期间,继续发挥先锋主力模范作用,累放帮扶贷款815亿元,带动及服务140万余名脱贫人口增收致富,累计向45个国定脱贫县投放贷款580亿元,实现62个脱贫县贷款投放全覆盖,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共建“乡村美”,服务农业农村建设。聚焦农村交通、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截至2024年9月末,累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4187亿元。其中,累放水利建设贷款355亿元,支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滹沱河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擦亮“水利银行”品牌。以河北实施“五大千亿级工程”为契机,2016年以来,累放农业现代化贷款1110亿元,支持一批农贸市场、农业园区和新型产业项目建设,助力君乐宝、大北农、牧原等龙头企业及涉农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疫情防控期间,认真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牵头落实支持复工复产工作,累放贷款235亿元。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项目
画好“同心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2024年9月末,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重点支持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承克高速等,实现交通一体化、产业升级转移。聚焦雄安新区发展规划,累放贷款191亿元,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支持雄安千年秀林、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东西轴线路网工程项目等重点项目。大力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继2024年1月30日发放全国金融机构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后,又接连向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发放专项借款19.2亿元;发放“平急两用”贷款1.3亿元,助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
聚焦“生态优”,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4年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148亿元,持续深耕“绿色银行”品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2021年以来累放贷款87亿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105个。依托冀北、太行山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支持光伏、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2024年9月末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29亿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放贷款66亿元,先后支持国储林、白洋淀生态修复、峰峰矿山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助力打造京津冀“绿色屏障”。
丹心向党铸根魂 勠力同心促发展
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河北分行坚持赓续红色血脉,深入落实党建领航工程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讲政治,党性意识不断增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总行党委决策部署,规范执行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印发党建工作要点和《关于推进高质量党建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创新开办“燕赵讲堂”,举办中高级管理人员、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专员培训班,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研讨、党日活动、红色教育、专题培训等教育活动,激发党员党性意识、锻造坚定政治信仰。
强组织,基层党建稳步推进。建立健全支部考核、党员积分制度,编印《党建工作指导意见》《基层党务工作手册》,完善党委成员党建联系行制度,建设“党员活动室”,与红色资源单位结对共建,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五型”党组织创建,举办“当好支部书记我来讲”系列活动,创新开展“六学六讲六争先”活动,组织“解放思想再出发、统一思想见行动”大讨论,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破除思想禁锢、凝聚发展共识。
正风纪,行风行貌持续向好。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持续开展纠治“四风”和作风纪律整治,推动行风行貌持续向好转变。坚持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在系统内率先探索建立实施巡察制度,制定相关办法和规划,进一步深化政治巡察,2018年起组织对所有二级分行、县级支行开展常规巡察,2023年实现落后基层党支部专项巡察全覆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抓队伍,干事活力不断增强。深入落实总行人才强行工程,组织青年员工跨层级、区县、条线交流学习。坚持以岗选人、以事择人,在二级分行设置专职团委书记,举办青年骨干培训班,多渠道加强年轻干部培养,2024年9月末,科级管理岗位干部平均年龄较2021年末下降1.3岁,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5%,较1995年增长1.9倍。制定思想政治工作六大机制,开展“两优一先”等评选表彰,不断激发队伍活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河北分行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干担当、砥砺奋进,以昂扬向上姿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农业政策性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