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助力打造北方冷链物流集散加工基地

「摘要」为推动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本文聚焦天津口岸冻品产业发展,以提升天津口岸进口冻品本地结算率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当前天津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机遇及制约因素,积极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冷链物流发展有效路径,示范带动社会资本向冷链物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集聚,推动天津市冷链物流产业由“通道型经济”向“产业型经济”转型,助力打造北方冷链物流集散加工基地。

「关键词」冷链物流 进口冻品 路径思考

冷链物流行业贯通一二三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产业,更是物流领域中的一片蓝海。天津港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海上门户枢纽,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开放平台,2022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位居全国第六位4年来复合增长率位居十大港口前列,为天津市冷链物流积极融入京津冀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中国北方冷链物流集散加工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地缘条件。

2016年,天津市被商务部、国标委定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城市”,2017年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天津市也相继出台了专项政策措施,大力引导天津地区加快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天津市已逐步形成以中心渔港、东疆港等口岸冷库群为龙头,向京冀延伸的京津走廊、津保走廊冷链核心承载区。

一、天津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机遇

(一)进口冻品高速增长推动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快速升级。天津口岸作为我国冻品最主要的进口口岸之一,是冻品进入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通道。随着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新西兰、澳洲及东盟等国农产品进口关税大幅下降,冻品进口数量高速增长,对天津地区现有冷链物流配套设施提出新的挑战。

2022年,天津口岸进口冻品货值943.7亿元,同比增长47.7%,居全国首位;天津辖内注册企业进口冻品货值279.1亿元,同比增长19.2%,口岸本地结算率为29.6%。2023年1-5月,天津口岸进口冻品货值308.98亿元,同比增长4.6%;同期,天津辖内注册企业进口冻品货值92.57亿元,同比增长9.91%,口岸本地结算率为29.96%,较年末提高0.36个百分点。天津口岸冻品主要来自于欧盟、俄罗斯、巴西和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冻品品类中平均价格最高的冻牛肉和冻甲壳动物进口表现最为优异。2023年1-5月,天津口岸冻品进口量均有所增长,其中,冻牛肉进口货值108.5亿元,冻甲壳动物进口货值107.8亿元,二者合计约占口岸进口冻品货值的71%,然而该两类附加值高的品类口岸结算率仅为33%和22%。

(二)区域居民消费升级拉动冷链需求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末,京津冀地区冷链物流需求量约为3219万吨,计算方式如下:

天津地区:2021年度,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49元,同比增长8.19%,紧随上海、北京、浙江、江苏之后,位居全国第五。2021年度,天津市主要冷链食品人均消费水平为290.5千克/年2021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1373万人,冷链物流需求量399万吨。

京冀地区:2021年度,北京、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002元和29383元。2021年末,北京、河北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2188.6万人和7461万人,主要冷链食品人均消费水平分别为291.6千克/年和292.5千克/年,冷链物流需求量分别为638万吨和2182万吨。

另外,天津口岸辐射环渤海地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有城市157个,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13个。同时环渤海地区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港口群和立体交通网络,也是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最繁荣的区域。据估算,2025年环渤海地区的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1.1亿吨左右

(三)产业升级带动冷链物流规模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随着人民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便捷、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冻品作为一种方便、保鲜、丰富多样的食品形式,市场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半成品、预制菜等精深加工产业已经成为未来冷链发展的趋势之一。冻品精深加工是在冻品原材料或者在其粗加工的基础上,按照功能成分等要素进行再次加工,是延伸肉类、渔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肉类加工企业中,河南、山东、上海、北京等省份均建有诸如双汇、金锣、梅林、龙大美食等大型冷鲜肉生产加工企业,2023年肉制品企业品牌价值10强榜中无天津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中,2022年中国水产行业百强企业品牌价值榜天津仅有5家,分别是滨海新区鼎正新兴和英伟水产、宝坻天骄水产、武清德邦生物、宁河创嘉生物,但该5家企业业务范围集中在饲料、虾苗等,尚未涉足水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二、天津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天津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进口资源和需求规模,然而冷链物流产业并未发展到与之匹配的水平,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及配套功能滞后,导致高附加值的冻品产业大量流入外埠市场,天津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产业因素。冻品产业对天津冷链物流发展拉动作用有限。一是产业集聚能力匮乏。由于天津在土地、人工等领域成本高于周边地区,尚未形成进口冻品上下游产业的聚集效应,产业布局较为松散,缺乏区域性消费市场和专业市场的支撑,难以形成规模集聚的区域性营销渠道和供应链条。天津口岸大量冻品入关后,主要流向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冻品加工和批发市场聚集地区进行深加工,口岸结算率较低,外地部分分销后又运回天津港分销或出口外销,冻品产业尚未在天津本地形成闭环,口岸、冷库等只提供通道作用,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进口冻品贸易对天津高水平冷链物流产业和经济带动作用有限。二是精深加工产业匮乏。天津地区冻品冷链企业主要以冻品仓储和冻品初级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大品牌效应缺乏,冻品深加工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单纯依靠进口贸易拉动产业发展,则易受价格波动、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多重因素导致天津本土冻品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如何把产业链延长,让产业业态更丰富,力争把货源留在辖内,提高产品附加值,是推动冷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设施因素。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较低。一是天津冷链物流设施尚存在缺口。根据京津冀地区、天津市本地冷链食品需求量、由天津港进口冷链食品量以及对未来增长数据估算,天津市冷库需求尚存在缺口,辖内具备分拣、加工等配套功能的冷库数量有限,缺乏增值服务能力。二是新技术应用水平不足。以农批市场为代表的传统流通业态还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最主要渠道,现实中新材料、新技术、新概念产品应用推广较慢,建设力度不够,落后的冷链基础设施与农批市场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诉求不匹配,也成为制约农产品高质高效流通的重要因素。三是冷链运输专用车辆发展滞后。与上海、北京等冷链物流发达的地区相比,天津市专业冷链运输车辆的数量仍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现有冷库的配套服务需求。现有冷藏车的跟踪定位、全程监控系统以及可追溯系统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三)配套因素。缺乏专业型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头部企业。一是缺少大型交易市场。冻品交易市场有助于增加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本区域及周边便利冻品交易流通,降低交易流转成本,促进价格理性回归;有助于优化物流配送经济半径,推动区域冻品产业资源整合。广东、北京、上海等多地均建有集冻品集散地、价格中心、信息中心于一体的大型交易市场,聚合冻品市场生态产业链,提升区域辐射范围。然而天津地区缺少专业化的大型交易市场和具有价格指导意义的定价中心,导致缺少定价话语权,这种局面与大型冻品流通港口的产业地位并不匹配。二是缺少龙头企业。冷链物流特别是冷库建造属于典型的重资产业态,投资周期长,回报见效慢,大型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上比中小企业更具优势。但是天津地区冷链物流企业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缺少大型企业、区域性和全国性龙头企业,冷链物流行业“小散弱”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行业整体竞争力不足。三是缺少综合融资服务平台。天津市冻品贸易主体多为民营企业,数量多但规模较小且实力较弱,再加上冻品货值高,储存条件特殊,价格波动频繁的特点,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难度较大。多数冻品贸易企业高度依赖进口代理商或大型融资服务平台的金融支持,而天津本埠融资平台的短缺增加了企业资金运行成本,同时,外地资方的话语权反向影响进口冻品产业在天津本地的布局和流通。

三、天津分行支持辖内冷链物流发展路径思考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会同农发行就共同推进冷链物流重点支持领域做出明确指示。结合天津实际,提出信贷支持辖内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金融助力打造北方冷链物流集散基地的支持路径和方向。

(一)布局上做到“三个围绕”。一是围绕两基地。围绕中心渔港和东疆综合保税区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贸”+“综保”功能优势,金融助力基地内国际冷链物流、口岸冷链加工、冷链保税仓储、冻品保税展示交易等业态做优做强。二是围绕三枢纽。以冻品进口贸易为切入点,支持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重点支持发展国际冷链物流、冷链保税仓储、国际食品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国际贸易等功能。三是围绕多节点。在滨海新区、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静海、宁河、蓟州等区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冷链物流节点。

(二)领域上做到“四个着力”。一是着力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持基地内的各类冷库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功能设施建设等。支持基地内仓储企业加工冷鲜成品、半成品、预制菜等,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拉动冷链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延伸。支持中心渔港专业型交易市场,吸附大中型贸易商进驻,促进本地冻品市场规模化经营,提升进口冻品本地结算率。二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冷链流通集散地。支持东疆保税区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和综合服务型国际冷链物流集群建设,以冻品进口为切入点,打造冷链产业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天津滨海中储综合物流园围绕水果、冻品等农产品进口物资的商贸流通,打造商贸产业链增值服务中心。整合冷链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通从海外采购到终端消费的内外贸全流程服务,提升进口冷链商品流通能力,完善冷链加工功能。三是着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链。以肉类、乳品、水产品、果蔬、速冻食品等冷链精深加工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强冷链加工技术创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加工产品,提高企业分级分拣、精深加工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分割加工、预制菜、中央厨房等冷链加工业务,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冷链精深加工产业链。四是着力培育骨干冷链物流核心企业。营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推进冷链物流数字化升级改造,支持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嵌入小微智贷线上业务适应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例如通用咨询公司,在天津多地布局以农产品物流、精深加工为基础功能的物流体系建设集团化项目。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为冻品进口贸易、仓储、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银行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打破传统模式,实现贸易企业和银行直接对接。平台线上是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线上监管平台,农发行智贷系统与平台进行对接,借款企业可线上实现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平台负责控货和库存监管。同时支持企业线下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国家进口农产品流通战略支点、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组织平台、区域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绿色双碳加工产业园示范项目以及国家级产学研一体综合性示范产业园,立足京津冀,服务全球的绿色低碳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三)营销上做到“四个聚焦”。一是聚焦重点区域。依托滨海新区、西青、宝坻、静海等肉类冷藏冷链聚集区,推动肉类公共冷库改扩建、智慧化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肉类冷链物流与上下游深度融合,推动发展 “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依托东丽、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果蔬生产基地,加快果蔬移动冷库、预冷设施建设,支持广泛使用冷链设施应用于果蔬保鲜,大幅减少流通损耗。围绕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较大的欢坨西红柿、沙窝萝卜、齐心蘑菇等特色蔬菜产品,引导配备果蔬清洗、分级、分拣、切割、包装等设施设备,提高冷链服务保障。二是聚焦重点项目。以农业农村部推送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清单和天津市冷链物流项目合作清单为抓手,积极营销对接储备清单中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农发行已审批天津食品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二期项目并已实现投放,该项目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内项目,由农发行作为主办行的跨省集团客户天津食品集团成员企业承贷,是企业完善升级其产品供应链体系的重点项目。三是聚焦重点客户。一方面加强本地企业培育,抓增量。以营销进口百强企业中的宇泰元亨、中粮家佳康、天泰进出口、泰达行等冻品企业为重点,做好精准服务,促进信贷、结算业务增长。积极探索依托天津食品集团等国有龙头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天津冻品产业整体实力,助力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另一方面加强异地企业招商,促其本地转化。紧密配合政府部门,通过在津异地企业实施“一企一册”精准招商,对优合集团等意向企业点对点联络服务,争取在招商阶段植入企业金融服务板块。四是聚焦成果落地。紧跟通用咨询、普悦国际在津物流产业园集群项目,借助平台资源优势,整合从进口采购、生产加工、批发销售、金融服务等冷链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坚持数字化、平台化、集成化理念,打造线上进口冻品交易市场,促进外省市企业依托平台实现本地转化。

(四)服务上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产品组合。灵活使用产品组合,与冷链物流密切相关的项目通过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产品予以支持;涉及精深加工的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产品予以支持;涉及冻肉储备的通过省级储备肉贷款产品予以支持;授信总额3000万元以下的通过农业小企业贷款产品予以支持;涉及进口的通过信用证、押汇等产品予以支持。二是注重协同推进。前中后台协同,实现营销与服务有效衔接和精准匹配,简化业务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问题实时上传、方案及时反馈、团队全程跟进,提升服务质效。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差异化使用利率、期限、增信等优惠政策。三是注重融资融智。探索打造跨境供应链模式,尝试“供应链融资+小微智贷+TT汇款业务”,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支持跨境进出口企业与国内加工、生产、销售一体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注:

① 十大港口: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分别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第6位)、厦门港、苏州港、北部湾港、日照港。

② 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统计范围:指由海关统计的天津口岸实际进出的货物总金额。包括天津经营单位和其他省市经营单位经天津口岸实现的进出口货物总额。我国规定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

③ 居民消费类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2》、《天津统计年鉴2022》,数据均为2021年度统计数据。

④ 数据来源于《天津统计年鉴2022》中表6-5全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量(2021年):对食品有明确的统计分类,其中需要冷冻、冷藏设施的冷链食品主要包括:蔬菜及食用菌、肉类(猪肉、牛肉、羊肉)、禽类、水产品、蛋类、奶类及干鲜瓜果类。天津市2021年上述品类的人均消费分别为:116.3、27.5、6.7、17.3、20、17.2和85.5千克/年,合计为290.5千克/人/年。北京和河北地区2021年上述品类的人均消费分别为291.6千克/人/年和292.5千克/人/年。

⑤ 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8—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