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课题组:遵义红粱产业信贷支持策略

「摘要」作为酱香型白酒原料之一的红粱,近年来已经成为促进遵义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作物。相关产业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遵义红粱产业发展现状及农发行信贷支持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推进红粱全产业链信贷支持策略落地落实的具体路径提出建议。

「关键词」红粱产业 信贷支持 全产业链 

“国酒茅台”是贵州遵义的名片,白酒产业是遵义最具特色优势的产业之一。作为酱香型白酒原料之一的红粱(红缨子糯高粱),近年来已经成为促进遵义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作物。相关产业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农发行遵义分行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到市、县(区)、乡镇深入调研,走访市农业农村局、仁怀市长岗镇、汇川区松林镇、遵义红粱产业集团、太平洋保险遵义分公司、桐梓金穗公司等单位和企业,摸清遵义红粱产业发展现状,探索推进红粱全产业链信贷支持策略落地落实的具体路径,创新推动“加工企业+贸易公司+基地+合作社+银行+保险+农户”的红粱产业新型发展模式,助推遵义红粱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红粱产业现状

(一)相关政策。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粱产业,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遵义市红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红粱产业发展。一是资源整合政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遵义市所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出资组建成立遵义红粱农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一个产业“遵义红粱产业(遵义酱香白酒原料红粱产业)”、一个集团“红粱股份集团”、一个品牌“遵义红粱(地理标志)”战略思路,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建成世界酱香型白酒酒用优质原料供应基地,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遵义红粱产业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区。二是产业支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红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在全市规划布局仁怀市、习水县、播州区、汇川区4个核心产区,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道真自治县、务川自治县等8个重点产区,市县两级财政统筹争取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四化基金、省千亿级优质烟酒产业振兴专项资金等向遵义红粱产业倾斜,加大烘干设施、精选设备及生产农机具的补贴额度,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支持遵义红粱良种选育和扩繁基地建设、土壤培肥和改良、栽培及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示范基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参照中央财政保费标准,将遵义红粱纳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名录,对经营“遵义红粱+”产业发展的企业,在土地出让、税收减免、用水用电、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三是企业扶持政策。以贵州茅台集团为首的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方面投入资金支持土地改良和整治、有机土地认证等,并向订单对象免费提供红粱种子、有机肥料、保险费用等。如茅台集团支持仁怀市长岗镇茅台酒用红粱基地土地改良和整治1.6万亩;无偿为订单农户发放种子、肥料,并承担红粱种植风险保费,参保费用30元/亩,最高理赔金额600元/亩。(二)红粱种植。遵义红梁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多年产业发展、经验积累,积极探索出了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科技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利化、机械化的“八化”生产发展之路,不断改进种植、收储、购销等方式,走出一条“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一是种植品种。遵义酱香型白酒原料主要使用本地糯高粱,主要以红缨子、红珍珠和台糯9号为主。其中,“红缨子”高粱是茅台酒指定生产原料。2008年“红缨子”通过贵州省审定,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有机认证的红粱种子品牌。二是种植规模。为切实建设好酱香白酒“第一车间”,遵义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红粱基地建设,红粱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106万亩增长到目前的160余万亩。根据《遵义市红粱产业“十四五”规划(2021-2025)》,到2025年,全市白酒产量达到60万千升,需高粱原料120万吨以上,按平均亩产250公斤测算,需种植高粱480万亩。三是种植技术。经过多年对“红缨子”等本地糯高粱种子资源的持续改良,以及气候、土壤、环境监测和田间管理等技术的有效提升,红粱种子质量、抗病虫害能力、亩产量逐年提高,2022年主要产区亩产平均达300余公斤。(三)市场效益。省、市政府加快推进白酒产业发展,为遵义红粱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一是本地红粱供不应求。2022年,全市红粱产量44万吨,规模以上企业红粱需求75万吨,仍有缺口31万吨;其余规模以下酒企(作坊)按照市场化原则采购酒用高粱原料,市内红粱自给率尚不足59%,红粱种植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二是收购价格稳步提升。茅台集团订单红粱收购价格从2007年3.2元/公斤提高到2017年7.2元/公斤、2019年9.2元/公斤、2022年11.2元/公斤,成为红粱价格“风向标”。其他酒企订单红粱同样实行保护价收购,收购价格2022年上升至7-8.4元/公斤。三是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红粱种植所需人工少、管理易、见效快,成为农村群众心中的“收益粱”。以1户农户为例,种植2亩茅台订单红粱,产量480公斤,一季农业收入可实现5376元,实行季节轮作仅农业收入家庭即可达万元以上。四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随着“加工企业+贸易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发展模式不断优化,茅台集团及其他酒企实行订单收购目标奖励,进一步增加了平台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如仁怀市成立了147个高粱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万多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000多户)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二、农发行信贷支持情况

遵义分行依托辖区特色红粱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产品作用,通过粮食调控贷款、粮油购销储流动资金、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城乡一体化(标准化厂房)、供应链金融等贷款,全力支持红粱全产业链发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彰显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自2010年加大红粱信贷支持力度以来,累计支持红粱产业链贷款114.59亿元。其中,基地仓储贷款6.64亿元,加工包材贷款10.82亿元,粮油购销流动资金贷款97.13亿元,共惠及贫困人口约6.6万人。(一)做好产业基础设施,让产业“基础强”。一是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贷款品种支持红粱基地项目2个,占地7.9万亩,审批金额5.29亿元。二是通过城乡一体化贷款品种支持酒庄、白酒包材项目2个,占地面积408亩,审批金额共10.92亿元。三是通过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品种申报推进习水县土醒同片区白酒产业供水工程项目,申请贷款2.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为习水白酒产业园提供用水保障。(二)建好粮食仓储设施,让红粱“仓储优”。遵义市现有大型仓储设施27个,小型7个,年储存量约36.43万吨,15个县(市、区)只有仁怀市能基本满足当地红粱仓储。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世界蒸馏酒中心的战略部署,锚定白酒产业市场前景和遵义酱香酒“第一车间”有机原料仓储需求,遵义分行发挥“补短板、强弱项”作用,支持仁怀市应急保供粮食仓储物流建设项目贷款1.35亿元,发放贷款0.2亿元,占地48亩,建成后可增加红粱仓容10万吨。(三)用好购销储流动资金,让企业“活力旺”。自开办首笔红粱收购业务贷款以来,遵义分行累计发放粮油购销流动资金贷款97.13亿元,占红粱全产业链贷款84.7%,收购红粱11.52亿公斤。一是信贷模式不断创新。2008年以前,主要提供一年期粮食收购贷款、粮食流转贷款支持企业红粱购销经营,2008年9月调整为地方政府主导的调控粮食贷款,2011年调整为两年期地方调控粮食收购贷款。2014年以来,探索形成“国际品牌+订单收购+财政兜底+定向销售”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满意。二是支持范围不断扩大。红粱购销业务最早起步于酱酒主产区仁怀市、习水县,随着红粱产业兴起和种植效益凸显,农户种植意愿大大提升,以红粱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逐步覆盖至播州、汇川、桐梓等地,红粱贷款客户从2014年的3家增长到8家,信贷支持范围逐步扩大,红粱购销业务呈现“遍地开花”的良好势头。三是支持力度不断增强。遵义分行在红粱收储中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特色产业扶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予基准利率支持,采取非现金结算方式,减少企业财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企业订单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10万亩增至2022年的110.76万亩,产量从3万吨增至44万吨,信贷资金从几千万元增至22.12亿元。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地端”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需加强。全市布局仁怀、习水、汇川、播州等4个红粱核心产区和桐梓、绥阳、正安、道真、务川、湄潭等8个重点产区。其中,仁怀作为核心产区之一、茅台酒厂所在地,财政投入及茅台集团支持资金约5.4亿元,对23个高粱种植示范园区进行土地整治、机械化水平提升,机耕机防机收达到90%以上,率先实现基地现代化管理。仁怀以外的其余11个产区,除少数平整土地外,多数土地因地形面貌原因,红粱种植存在旱坡地、种植散、地块小、不连片等情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达不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条件,土地改良、病虫害防治、机耕道建设等现代化投入需要资金支持。

(二)“配套端”仓储及相关设施短板需补齐。一是从仓储建设来看,全市仓储年储存红粱约36万吨,2022年收储44万吨,仍有8万吨仓储缺口。二是从设备配套来看,红粱收购环节需配备烘干机、色选机、数据平台等设备,以应对气候影响、做好品质筛选、便于集中管理,目前全市相关设备仍需加大投入。三是从物流运输来看,全市红粱调运依托酒类企业或小型运输公司,无专业化规模化运输企业。四是从质量检测来看,各县(市、区)农产品检验检测资源不足,收储的红粱需跨区检测,既耗费时间又加大成本。五是从再生能源利用来看,高粱秸秆废弃资源可生产加工经济价值较高的板材、生物燃料等商品,该领域有待探索推进。

(三)“贸易端”产、购、销风险防控需深化。一是本地红粱原料供不应求,全市现有酒类企业2000余家,目前种植160余万亩,红粱年产量远不能满足酒企需求,种植规模需进一步扩大。二是外地高粱以低价冲击本地市场,本地注册酱酒企业使用红粱标准不一,外地高粱虽在品质上与本地高粱有较大悬殊,但其以价格优势极大冲击本地市场,本地酱酒品牌准入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红粱购销企业、酒类经营企业缺乏流动资金,红粱从农户手中收购后需储存一年再销往酒企,酒企酿制基酒后储存一年再销往市场,经销方回笼资金周期长,资金占用成本高,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客户服务,全力支持红粱产业信贷。一是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以企业规模、效益和诚信为标准,积极主动“走出去”发现客户;按照客户分类管理要求建好“客户库”,培育客户、服务客户;探索建立“红梁服务专班”,分级制定客户服务方案,明确职能分工,“一把手”带头深化政银合作、银企对接,深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充当好政企联系的纽带、内外沟通的桥梁,在账户开设、贷款申报等方面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着力培育一批优质客户群体。二是全面了解客户需求。通过走访调研、交流探讨等方式,充分宣传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特色优势,了解掌握红粱产业现行政策、规划布局、资金需求、风险应对等要素,建立“我懂客户、客户懂我”的互信互爱机制,当好企业融资服务的“领航员”。三是精准使用信贷产品。坚持一事一议因企施策,合理选用信贷产品种类,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合理资金需求,支持红梁产业购销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强化创新推动,奋力推动红粱产业全链条发展。一是保障红粱收储资金供应。用好用足总行对贵州红粱购销信贷支持政策,持续以国有收储企业“调控+信用”为主,知名酒企“收购+担保”为补充的多元化组合方式,并在贷款期限、利率、管理模式上进一步创新,积极支持地方调控粮油体系建设,满足遵义红粱收储资金需求。二是支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按照《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作用,对原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进行综合评估,支持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改善仓储条件,提升仓储能力,探索建设收储、物流、加工等功能一体化的粮食物流园区。三是满足市场主体资金需求。以核心企业上下游合同、订单为基础,积极支持茅台集团等酿酒企业供应链上的优质企业和拥有稳定订单的粮食企业开展订单收购和调销业务,通过“定购贷、订单贷、仓单贷”等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支持。四是推动农业设施现代化。积极支持红粱产业高端农机装备、节水灌溉、智慧智能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提高农业产业现代化、科技化能力。

(三)强化合规风控,合力完善风控体系建设。一是增强风险防控意识。红粱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下游产业酱酒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政府要从市场规范上积极引导,企业要从经营管理上不断加强,银行要从资金使用合规上全面发力,强化全面、全程、全员风险防控,形成内外协同的多方共管和风险共担机制。将风险防控意识贯穿到办贷管贷全流程环节中,确保信贷制度、内部机制和管理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发挥保险防范作用。充分用好红粱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强化保险兜底补助作用,推动“银行+公司+红粱+保险”策略实施,加强多方对接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持续发展”的银保合作局面。三是建立产业农发风险基金。参照已实施的牛羊和刺梨产业农发风险基金模式,推动在仁怀、习水、桐梓、汇川、播州等区域设立市级(县级)红梁产业风险补偿基金,适时探索风险补偿基金动态余额管理方式,为部分链上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有效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市场风险不可控等问题,推动遵义红粱全产业链发展。四是强化系统数据共联共享管理。进一步完善现有仁怀红梁收购资金监管系统功能,并向针对茅台酒厂订单收购的企业和以茅台酒厂为销售对象的企业推广,将企业收购入库数、销售茅台酒厂数、茅台酒厂入库数均纳入系统监测范围管理,实现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系统互联与数据共享,监督把控好库存物资流向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