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卢健 李诗航 :探索“金融+企业+N”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摘要」本文探索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支撑作用,以农发行江西省景德镇市分行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为例,打造“金融+企业+N”模式,从党建、人才、资源、产业、民生、治理六大方面加以论述,为农发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 政策性金融 田园综合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发行江西省景德镇市分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探索创新“金融+企业+N”综合赋能新模式,支持“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切实发挥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撑作用。截至2022年11月末,项目累计获批帮扶贷款18.7亿元,累计投放帮扶贷款11.72亿元,荣获2021年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2年江西省乡村智慧旅游优秀案例。

“金融+企业+党建”搭建合作平台

景德镇分行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制定“123”党建共建工作制度,以党建为旗、政府为核、企业为点、农发行为桥,构建起党建引领、三方参与的服务体系,形成了通过政府找好企业好客户,通过农发行的桥梁作用帮助企业和政府加强沟通的良好局面。“1”即每月至少1天为“联学共建+政策宣讲”日,组织三方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交流研讨,切实将农发行信贷政策宣讲到关键人、讲解到关键点、落实到关键事,及时取得政府主导重点项目清单;“2”即每年与共建单位至少开展2次“情感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主动联系政府、主动深入企业、主动了解项目,编织服务“亲情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延伸合作情谊;“3”即景德镇分行三方党员围绕“发展共建+项目攻坚”做到互学、互联、互助3方面交流,切实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是由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直接挂点,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的省重点项目,是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发展特色产业、擦亮瓷都名片的迫切需要。在前期形成的政府信任、企业信赖的良好态势下,景德镇分行凭借政策优惠、专业素养、高效服务等优势,在项目启动前期提早介入、靠前服务、精准指导,推动项目迅速实施。

“金融+企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景德镇分行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上,成立“融资+融智+融情”专项服务团队,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高效推动项目实施。协调政府部门、企业、可研单位、农发行组成项目推进专班,每周至少召开1次调度会,做到项目从设计到落地全流程均有专人调度、专人联络、专人负责,打破沟通壁垒。市分行成立项目推进小组,建立“一天三过问、三天一督办、每周一总结”工作机制,对项目推进各环节进行全流程跟踪,强化三级行上下联动,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贷流程,加快办贷进度。仅用时不到一个月,便完成了项目审批及首笔2亿元贷款发放,擦亮“景快办、办德好、镇暖心”服务品牌。二是精准定制融资方案。景德镇分行全程参与项目总体规划布局,在项目规划、立项、可研、概算等前期培育环节提供融智服务,灵活利用PSL、减费让利、复工复产等多项政策,构建了集资源精准对接、产品深度匹配、政策配套保障于一体的链条式、闭环式融资模式。在深入调研企业经营情况及项目运营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期筑基、二期造势、三期赋能”总体战略,拓展政府和企业的项目设计和融资思路,帮助企业挖掘自身优势,与政策实现精准对接。2020年初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景德镇分行通过复工复产绿色通道投放5亿元贷款为企业“雪中送炭”,并积极争取“首年优惠100BP”政策,为项目复工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11月,共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3340万元。三是深入挖掘还款来源。协助企业梳理有效资产,积极拓宽项目现金流来源,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一期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二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风险,实现了多方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金融+企业+资源”释放发展动能

景德镇分行深入挖掘项目巨大潜力,与企业设计探索资源利用新路径,将高岭·中国村美丽乡村山水的“地利”转化为发展的“红利”,实现“景美、户富、人和”。一是用好土地资源。景德镇分行坚持把土地作为撬动农业发展的“扳手”、服务乡村振兴的“抓手”、实现稳产高产的“妙手”,支持企业对周边8000余亩农地进行流转,其中改建高标准农田4000余亩,有机百果园2000余亩等。同时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农民每年可获得每亩680元收入,实现了农田增产、农业增色、农民增收,打响“农地银行”品牌。二是盘活生态资源。农村集体资产普遍存在着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现象,该项目深入挖掘绿水青山的巨大潜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开展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的调查摸底、确权登记,做到家底清、权属明,大量闲置的生态资源被有效盘活,实现生态资源可量化、可抵押、可交易、可转化。目前已流转4000余亩林地用于种植茶叶,打造茶园观赏区、茶文化博览区、茶文化体验区、茶饮休闲区、茶商贸易区五大功能区,形成了集生态、自然、人文、贸易为一体的浮梁茶海美丽画卷。三是拓宽绿色资源。充分发挥“绿色银行”品牌特色,持续推进浮梁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整合零散农业资源,投放6700万元贷款支持建设有机蔬菜种植基地600余亩、稻虾种养示范园600余亩、农科园430亩、五彩稻田1300亩等,运用一系列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有机农业标准化模式和品牌运作模式,打造了景德镇生态农业新样板。

“金融+企业+产业”促进融合发展

景德镇分行积极为三产融合发展搭建新平台,整合农、林、文、旅等单体资源,形成了前端延伸农业种植产业,中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后端将旅游康养融入农业发展的多业态复合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一是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打造瓷土文化旅游、茶园观光与体验、水稻趣味农业等旅游产业和有机种植、加工与深加工、贸易、冷链仓储等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十一”开园以来,共承办了包括江西省旅发大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内的各类大型活动15场,接待游客共70余万人次,预计项目建成后年游客量可达100余万人次,预计有机稻田可实现年产值549.5万元,有机茶园年产值8395万元。二是培育融合产业。通过“企业+公司”“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当地传统种植业向有机农业、餐桌农业和订单农业发展,同时借助旅游推广功能,推进观光农业、田园采摘、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发展,积极开拓市场,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融合化、服务平台化。预计蔬菜种植基地可实现年产值1536万元,稻虾种养基地年产值480万元,百果园年产值2700万元。三是开拓康养产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茶米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消费升级为牵引,向大健康领域进行拓展,打造集绿色食品、健康度假、养老娱乐、康养居住等于一体的健康产业体系,实现了生活与劳动、医疗与养生、农业与休闲的有机结合。

“金融+企业+民生”增进农民福祉

景德镇分行在助力农业农村发展进程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乡村振兴有“面子”更有“里子”。一是推动帮扶措施落地。在项目介入阶段宣传帮扶政策、谋划扶贫成效,鼓励企业持续加大对当地困难群众、重点帮扶对象的扶持,将项目认定为产业帮扶贷款。该项目累计带动原贫困人口547人脱贫致富,占项目直接服务人口17.2%。同时创新推出产业帮扶新模式,通过“农民合作社+农户+流转收入+订单收入+第二次分红”的利益链接模式,带动原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每年每户增收3700余元,实现“扶上马,再送一程”。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增收。发放8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支持龙头企业粮食收购,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卖粮慢”问题。通过该模式推动4家龙头企业、10家农业合作社、9家个体工商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带动1万余农民共同致富。同时,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实现了“建一座田园、带一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放1.5亿元贷款支持建设铜钱湾安置新村,改善住房条件,增强交通便捷程度,为210户搬迁安置户提供优美村居、新式民居、精致家居环境。支持建成基础路网主干道—高岭风光环线和45110㎡的兼具防洪、灌溉功能的西部滨水风光带,为绘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画卷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

“金融+企业+治理”助力和谐发展

景德镇分行坚持“以农为本、益农为本”原则,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注入金融力量。一是吸引乡土人才回村。景德镇分行与企业、当地村委成立“微心愿”服务小组,摸底掌握村民各种期望和诉求,详细介绍项目情况,为村民们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树立信心,增强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满意度。项目实施以来,共带动2000余名村民返乡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二是开展金融知识进村。通过与当地村庄创新开展的“十必到”“农发行乡村振兴课堂”活动,向乡村选派“金融指导员”“金融联络员”“金融顾问”,深入参与乡村治理,架起乡村治理与农村金融之间的“金融金桥”,积极推进金融知识进村入户,以金融的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治理,以金融的红色队伍助力乡村治理。三是推动特色文化润村。项目深挖当地特色文化,依托“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镇之初”,讲述景德镇陶瓷繁荣世界的源头故事与人文风尚,提升村民文化认同感。

启示与思考

主动对接,多方参与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农业政策性银行肩负着落实党的政策、执行国家意志、服务“三农”需求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专业优势、服务优势,积极主动对接,将农发行信贷政策嵌入市县发展规划和投资计划,持续跟踪对接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提前介入项目立项和可研,帮助政府和企业发现、设计、创造现金流,推动项目落地。同时,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流程,与政府、企业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实现高位推动、高频对接、高效落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头活水。

因地制宜,三产融合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国各地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存在跟风现象,投产项目同质化严重,建设成果未达到预期。田园综合体最终建设目标是实现一个以田园风光和现代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深厚的乡村文化底蕴的田园社区,简单的复制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只有在充分考虑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地域优势的基础上,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盘活农业农村“沉睡资产”,创新支持特色农业,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才能促进田园综合体的高效发展,推动形成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三生三美”乡村。

以农为本,益农为主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初心是立足于农业、造福于农民,因此要顺应农民呼声、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乡村振兴持续动力。一方面,除提供精准服务帮助农民就业创业外,可通过创新利益链接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在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融智”“融情”作用,构建帮扶机制,促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这样才能使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田园综合体在发展过程中能有人可用、有才可取,进而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