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建议

「摘要」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战略背景及意义;分析了江苏粮食全产业链业务发展现状和地方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相关实践;探讨了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从聚焦重点环节、聚焦支持主体、聚焦服务保障三方面优化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策略。

「关键词」粮食全产业链 农业政策性金融 金融支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将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业政策性金融因粮而生、伴粮成长,坚守主责主业,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如何立足粮食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提升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质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本文结合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工作实践,对新时期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策略研究。

一、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战略背景及意义

欧美等世界农业强国发展实践证明,粮食产业经济越发达,产业链条越完善,粮食安全根基就越牢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支持形成完整而有韧性的粮食全产业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习总书记强调,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大意。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提出“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要求。党中央的重要指示和部署,为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新发展阶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的重要基础就是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必须全力打通粮食全产业链上的各种堵点,深度强链、延链、补链,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释放内需潜力,提高供给质量,不断提升粮食全产业链价值水平。(三)提升政策性银行履职服务水平、实现自身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发行是党领导下的政策性金融力量,是国家在“三农”领域的重要安排。必须扛起“支农为国、立行为民”职责使命,聚焦粮食全产业链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从农发行改革发展看,随着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粮食信贷业务发展面临“天花板”,拓展业务“蓝海”、大力支持粮食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二、江苏省粮食全产业链业务发展现状

江苏是粮食生产、流通和产业大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8%,种植面积排全国第8位,生产出全国1/20的粮食产量,粮食总产居全国第5位、主产省第3位。近几年,江苏粮食产业发展“一产向后延”“二产两端连”“三产走高端”趋势明显,全产业链产值已超千亿,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规模化。全省粮食加工业产值2021年末达3368亿元,位居全国第二。现有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省级龙头企业131家。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约占全国的1/6,产值与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二)产业集聚化。全省建成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17个,入驻各类企业164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个、省级龙头企业22个。新增投资23.5亿元,完成粮食加工量1097万吨、吞吐量4877万吨,实现运营收入1438亿元、利润总额56亿元。全省白酒产量位居全国前十,年销售额超过 500亿,位列全国第三。

(三)产业科技化。立足科教大省优势,江苏已成立国家级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4家,创建米、面、油、饲料、粮机五大行业省级以上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聚力解决制约粮食仓储物流、粮油质量、加工发展的问题。培育国家级研发中心6家,省级研发中心21家。

(四)产业品牌化。“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省域“苏米”品牌,聚焦“五优联动”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完成38个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建设任务。全省目前拥有“中国好粮油”产品25个,“江苏精品”产品14个,“江苏好粮油”产品126个。培育“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十大区域品牌,苏米核心企业50家,评选“好吃苏米”金奖、优秀奖产品50个。

三、江苏分行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相关实践及问题

近年来,江苏分行始终将粮食信贷业务作为立行之本和发展之基,聚焦粮食全产业链持续加强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支持范围涉及种子繁育、收购、储备、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贷款余额超700亿元,贷款累放近500亿元。

(一)围绕产业禀赋,加强分类支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加大对粮油优势产业集群支持力度。苏北地区持续巩固提升粮食收储业务规模份额,同时信贷支持领域向粮油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设施拓展;苏中地区积极支持“苏”字粮食品牌建设,围绕粮食“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深耕细作,苏南地区发挥粮食市场规模优势,重点支持粮食中转贸易、粮食进口业务等领域。但是从链条维度看,产业整体性支持还不够。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菱形态势,即信贷资源主要集中粮食收储及粮油加工等产中环节,对粮食产前、产后相关企业支持相对较少。

(二)围绕客户质态,加强延伸支持。发挥核心企业战略支撑作用,积极支持涉粮央企、省属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排名靠前企业,将信贷支持链条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两端延伸。已支持粮棉油客户总量近300家,其中:央企成员企业4家,省属国有企业4家,上市公司3家,粮食行业全国排名前50强企业27家。但是整体推进优质客户群建设力度不够。一方面,支持客户业务领域较为单一。目前对部分多元化经营企业仅支持其粮食储备传统业务,市场化收购及贸易融资等业务仍存在合作空白点,未充分发挥“串珠成链”渗透效应。另一方面,涉粮龙头企业信贷支持占比有待提升。部分行仍存在“等客上门”“项目为王”思想,主动营销意识不够强,支持客户创建品牌不够到位。

(三)围绕服务成效,加强合作支持。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形成支持合力。一是创新金融模式。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供应链金融、收储加工联合体、产销区供需衔接等模式落地,探索金融助力粮食全产业链新路径。二是搭建合作平台。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粮油商品交易市场线上平台,共同研究支持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场景。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与省财政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联合印发《关于优化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升基金财政出资比例,配套差异化信贷政策,健全粮食市场化业务高质量发展制度保障。但是协调性推进还不够。一方面,金融创新力度不够。对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应用场景细化研究以及信贷产品的针对性、兼容性需要不断强化。另一方面,银政企合作力度还需加强。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涉及到发改委、农委、财政、粮食及商业厅等各个职能部门,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协调机制,真正形成政策、资金、项目无缝对接。

四、对加大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建议

牢固树立“大市场、大粮食、大流通、大产业”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立足于粮食收储领域,向粮食全产业链延伸,搭建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探索拓展链条两端领域,积极培育和扶持粮油龙头企业,打造粮油信贷业务新增长极,持续擦亮“粮食银行”品牌。

(一)在重点环节方面,加快建设产业集群。通过信贷杠杆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方向,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一是聚焦生产环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机装备发展。围绕全省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等目标找准支持切入点;围绕打造世界级粮机制造产业基地,重点支持扬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粮食机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二是聚焦加工环节。以打造千亿级优质稻麦特色产业为契机,主动对接建设苏米核心企业220万亩生产基地,积极营销支持以五得利集团兴化面粉为首的江苏优强面粉企业;围绕建强千亿级油脂加工产业集群,推动苏州、泰州、南通、镇江、盐城等地油脂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三是聚焦流通环节。服务提升粮食物流通道能力,重点支持“三纵三横”粮食物流通道建设、粮食重大物流设施建设;支持粮食物流节点建设,重点支持全省35个粮食物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园区。四是聚焦消费环节。探索支持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副食酿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业态产业集群。紧跟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发展风口期,积极对接淮安千亿级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基地和淮扬老字号餐饮企业;围绕制酒、副食酿造等江苏传统酿造产业,助力打造泰州“中国唯一”千亿级国际调味品产业集聚区,扩大镇江香醋、苏州黄酒等酿造产业发展规模;依托“三沟一河”白酒品牌优势,支持核心产区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聚焦生物医药高成长性产业,以“一谷一城一港一园”为主心,支持无锡、徐州、常州、南通、镇江等地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多极发展。

(二)在支持主体方面,加快培育战略客户。围绕涉粮央企、省属企业、地市级国有粮食集团以及省行级战略客户等重点客户,充分运用差异化信贷政策开展联动营销,做到“培育一批、成熟一批、落地一批、投放一批”,形成多元化高质量战略性客户群。一是支持转变经营模式。支持优质客户向生产、种植、收购、加工、仓储物流及消费等多个产业链条延伸,积极支持涉粮央企、省属国企等行业头部企业实施“粮油储备、粮油工业、粮油物流、粮油贸易、粮油期货”五位一体产业链战略,全力打造集粮油储备、贸易、工业、物流、期货、多元化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粮食产业集团。二是支持拓展经营方向。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引导粮食企业加大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力度。加强企业自主研发中心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支持创建经营品牌。以江苏“水韵苏米”品牌建设为契机,持续推动做强品牌与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着力支持一批“江苏精品”农业品牌。紧盯核心企业和品牌产品,积极扶持射阳大米、淮安大米、兴化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信贷支持粮油产品提档升级。 

(三)在保障能力方面,注重汇聚强大合力。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与地方党政合力谋划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切实做到“融资、融智、融商、融情”,不断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粮食全产业链发展质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粮食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特点,需要总行针对涉粮行业、产业进一步细分设计整合产品,特别是定制类金融产品,出台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差异化指导意见,根据企业经营质态从准入标准、授信额度、利率定价、贷款方式、用信条件、办贷流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先行先试,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以点带面加快推广。二是加强模式创新。以全产业链拓展及供应链场景为切入点,打造“产业是核心、金融是手段、生态合作模式是方向、共赢是结果”的粮食全产业链金融生态圈。构建“政府+龙头企业+粮食银行+产业联合体+基地+农户”产业联合主体,投贷联动支持涉粮产业“产购储加销”跨区产销衔接发展。运用大数据科技赋能粮食线上交易平台,打造粮食领域“淘宝网”“支付宝”。不断探索和完善动产质押、存单质押、仓单质押等组合担保方式,保障农发行信贷资产安全。三是加强内外协作。主动参与省农委、省发改委等单位关于政策制定与融资方案设计等工作,签订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对区、县、市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整体打包支持,积极与地方财政搭建抵御风险“资金池”,增强涉农保险覆盖面。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金融助力上下游产业企业。通过优化信贷流程、提供“一企一策”服务方案、推广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等方式,不断提升信贷服务综合效能,增强客户黏性。

参考文献

[1] 任路生.对粮食全产业链经营问题的粗浅探讨[J].农场经济管理,2022.  

[2] 张博.商业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探讨[J].信合金融,2020.  

[3] 张宏伟,仝红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J].金融创新,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