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金融支持广西油茶产业发展探析

「摘要」茶油综合利用价值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广西是我国油茶产业三大核心发展省(区)之一,油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围绕广西油茶产业的状况展开分析研究,提出金融助力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油茶全产业链 金融 高质量发展  

茶油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植物油,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其综合利用价值潜力和潜在效益巨大,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更好促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从《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来看,预计到2025年我国种植油茶面积将超过9000万亩,产量将超过200万吨。由于油茶在种植中存在前期投入大、生长周期长等特征,同时对油茶林权的价值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当前市场上匹配油茶产业特征的金融工具相对较少。为有效提高金融资金对茶油产业的支持,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发适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支持油茶规模化种植和低产林改造”。作为唯一专司“三农”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助力油茶产业的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我国人多地少,在粮油安全保障上所面临的压力较大。以食用油来看,我国种植油料作物的面积不足0.28公顷,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放大进口食用油的担忧,保障“油安全”甚至比“粮安全”更加紧迫。发展油茶产业能够有效缓解食用油自给率低的问题。首先,油茶产业具有不与粮争地的优势,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和优势,建设森林“油库”,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广西作为国家重点集体林区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茶油产业潜力巨大。其次,随着技术的进步,茶油亩产量得到逐步提高,进一步提高膳食质量、优化油品结构。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主要食用植物油中,花生油亩产量120公斤左右,油菜籽油亩产量50公斤左右;标准化管护水平下的油茶亩产可以达到40公斤以上,近年来广西培育的香花油茶新品种,甚至达到了亩产100公斤以上。(二)践行“两山”理念油茶树不单可以提供优质油料,同时也是优良的生态树种,其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能够深达1.5米。从光合作用效果来看,每公顷油茶树每天可吸收60kg二氧化碳,同时释放40kg氧气。此外,油茶树的抗虫抗病性较强,可充分利用边地荒山进行种植,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绿化荒山、涵养水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生态面貌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油茶产业讲到了“两个好”:“茶油是个好东西”“种植油茶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要求“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发展油茶产业既可以为荒山增绿,又可以为国家产油,既统筹兼顾了生态与产业发展,又保障了林业发展与油料安全,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有效途径。(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造林整地种植油茶的收益较大,收益期长达30至50年,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线产业,同时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茶油种植已在广西的51个县进行了推广,种植面积超过40万公顷,产量超过全区总量的80%。一方面开展油茶种植能够为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另一方面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也促进了广西茶油产业的发展。在林地山区因地制宜开展油茶种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油茶种植产业脱贫长效机制,能够稳定持续提高农民收益,有效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发生。

二、广西油茶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国内油茶主产区之一

广西作为我国油茶产业三大核心发展省(区)之一,油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全区80%以上的县(区)都种植油茶。广西油茶具有保健活性物质含量大、出油率高、品种特优良、山地生长、硒土赋质等特点,深受国内外采购商的青睐。自油茶“双千”计划实施以来,全区累计新造油茶林206万亩、改造低产林175万亩,近5年的油茶新增面积超过之前20年的油茶新增面积总和。截至2022年底,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约880万亩,预计茶籽年产量可达50万吨以上,可实现综合产值420多亿元,产值与规模都稳居全国前三。同时,油茶产业累计带动超过5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超过60个县区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项目总投资达800多亿元,贷款余额超过200亿元,新建面积450万亩。 

(二)低产低效林占比较高

在广西当前的45万公顷油茶林里,老幼低产林的占比超过70%,其中40年以上的老龄林占比约30%,此外还存在产量较低、虫害严重、退化明显、疏于管理、灌杂丛生及林分过密等问题。从广西油茶的经营主体来看,大多由农户分散管理,集约化、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部分油茶林尚处于半野生状态,茶农的管理粗放,在投入、施肥与垦复上积极性不高。种种原因导致广西油茶产业的亩产率较低,与广西相对优越的油茶种植自然条件不符。

(三)油茶深加工水平较低

虽然广西拥有悠久的油茶制作历史,但长久以来普遍以小作坊形式为主,据统计全区小作坊油榨点超过900家,出榨油茶产量占比接近全区一半,大多采用原始的土榨方法进行加工,存在杂质多、出油率低等问题。从茶油加工来看,广西全区能够对茶油进行深度加工的企业不过百余家,其中具备1000吨加工能力的企业不到10%,企业规模多数偏小,链条短、价值低、品种少及设备工艺同质化严重,并且主要以低端毛油加工为主,缺乏能够综合利用茶籽精深加工的高端产品。

(四)品牌普遍缺乏影响力

市场影响力小、销售体系有待完善、产品推广滞后都是广西油茶在品牌打造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当前从事油茶销售的企业仅一百余家,并且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在品牌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通常各自为阵,无法形成合力,导致广西油茶品牌多而不强,缺少高端“拳头产品”,近年来无一能够入选国内十大油茶品牌。以“百色山茶油”为例,虽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但当前达到标准的企业不到十家,更多的为小作坊自行注册的商标,导致当地油茶品牌出现多而杂的现象,难以构建“一牌多品、一品多级”的品牌结构,区域公共品牌的影响力有待提高。

(五)销售体系有待完善

从销售模式来看,由于广西油茶加工企业主要以小作坊为主,因此大多为在本地口口相传的现榨现卖,有效的销售模式尚未形成。我国当前油茶的消费占比不到植物食用油总量的2%,年人均消费量仅0.4kg,而发达国家在橄榄油的消费上已达到年人均20kg的水平。虽然从市场空间来看油茶拥有巨大提升潜力,但广西的油茶市场体系相对混乱,产品丰富却存在价格错综复杂的问题,油茶从每千克60元至400元不等,并且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消费者难以抉择,影响油茶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三、金融助力发展油茶全产业链

(一)发展油茶全产业链的思路

农业全产业链包含了作物种植、农资供应、物流仓储、加工生产、营销产品与推广品牌等多个环节,是从开始种植到最终餐桌的全业态完整流程。从油茶产业链来看,种植油茶阶段、加工生产油茶籽阶段、包装销售阶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油茶树苗培育与种植为产业链的上游,加工生产与技术研发为产业链的中游,品牌建设与销售为产业链的下游,共同组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产业体系,具备了发展全产业链模式的条件。在油茶种植阶段,通过提高管理技术与培育优良品种,提高油茶的产量与品质,并且积极进行经营模式创新,大力推广林下经济,采取“林游结合”“林瓜结合”“林禽结合”“林药结合”“林粮结合”等模式高矮结合、以短养长,进一步增加油茶林的综合效益和单产水平。在油茶生产加工阶段,鼓励企业围绕油茶打造茶皂素等高端产品,抢占中高端市场份额,有效带动广西油茶产业的壮大发展。在打造品牌与市场营销阶段,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推动油茶产业资源整合,针对油茶衍生产品进行重点开发与建设,升级与构建油茶价值链。对标国际标准建立广西本地销售架构,借助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同时结合广西传统文化与饮食习惯,积极开发美容、药品、保健等油茶衍生品,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

(二)金融助力油茶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性

在推动油茶全产业链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个环节对金融资金的实际需求,根据油茶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支持方案,确保金融资金发挥最大效用,高质量助力油茶产业全面发展。广西当前部分地市的油茶产业正面临金融资金上下游支持力度不均衡的问题,存在油茶生产加工企业因原料不足而闲置产能,部分企业的设备空置期甚至超过大半年。若金融资本过多集中在下游的油茶生产加工环节,缺乏对上游油茶种植的支持力度,则油茶加工部门将规模日益扩大,容易出现因缺乏油茶籽原料而导致产能无法充分释放的尴尬局面,进而增加下游环节的信贷资金风险,影响到油茶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只有对油茶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均给予全面的支持,才能有效促进环节间的良性互动,在增加上游产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下游的产销量,打造油茶产业良性循环系统。此外,对油茶全产业链发展的金融支持不只局限于金融信贷资金支持,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共同出资设立的产业基金也能够有效推动油茶产业的聚集,为加入种植合作联合社的油茶企业授信担保。

四、金融支持油茶产业面临的瓶颈

(一)企业整体规模化水平较低

在广西当前的油茶产业中,茶林种植的主体以小农户为主,油茶加工环节的主体大多为小作坊,缺乏符合信贷条件的承贷主体。从油茶产业的特点来看,加工油茶籽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由于家庭作坊难以负担浸出油设备、精炼设备相对高额的闲置成本,所以大多选择压榨方式加工油茶,导致茶籽出油率低、生产效率低下,加上生产周期普遍偏短,因此较难达到银行信贷门槛。而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生产加工企业也通常面临着生产成本较高、开工时间较短、原材料不足等困难,进而导致经营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二)信贷期限与油茶产业周期存在错配

正如中央人民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所指出的,市场上针对油茶产业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少,大多存在产品期限不匹配、贷款规模有限、附加条件严格等障碍,限制了信贷资金在油茶产业上的效用。从茶林的生长特点来看,通常需要持续栽培护理五年以上才开始出产茶籽,八年以上才进入丰产阶段,并且每年都需要对茶林进行管理维护,否则茶籽的产能会出现下降,导致投资的回收时间变长。因此,油茶种植投资的前期投资较大,并且存在风险高、回收周期长的特点,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所承担风险压力相对较大。

(三)油茶林权抵押不足

与林权流转相配套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致使通过市场来流转林地经营权的难度较大,油茶种植的规模化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具备对茶林进行价值评估能力的中介机构也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林权的估值与流转的困难,这也是导致信贷资金难以进入油茶产业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的农村征信系统尚未成熟,种植油茶的农户往往缺乏有效的信用记录,加上农村的信用观念普遍淡薄,没有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来为金融债权保驾护航。在市场尚未构建高效林权流转平台的前提下,若出现林权抵押贷款不良,林权的处置变现工作将十分棘手,进而影响金融机构支持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五、金融支持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有效降低金融支持风险

首先,围绕油茶产业精准发力,出台一系列放宽相关信贷产品的利率浮动幅度限制或增加贴息力度的政策,刺激农村金融机构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其次,鼓励金融机构采用油茶种植农户联保贷款与银团贷款的模式,把发展潜力较大、信誉良好的油茶种植农户评定为示范户,给予一定的贷款利率或额度优惠。再次,建立针对油茶产业的风险财政补贴机制,设立相关的风险保障基金,通过财政补贴等措施来引导市场开发适合油茶产业的保险产品,给予参保的农户保费补贴,提高油茶经营与种植的抗风险水平。最后,对于油茶重点企业的基地建设与技术升级要给予优先支持,对油茶加工企业的推广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资金引导,进而增强龙头企业对油茶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二)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首先,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要进行相互分工与协作,为油茶产业链中的各参与主体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比如油茶加工环节的收购原料、压榨茶油与销售资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部分可主要由政策性金融提供支持;种植环节的资金需求额度小、农户较散,这部分可主要由商业性或合作性金融提供支持。其次,实行“银政保、企协农”的新型共担风险组合模式,增强金融机构与合作社、村委会之间的合作,提升信贷工作的效率水平。再次,对油茶产业的融资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渠道的优势,推出与油茶产业相关的股权众筹等融资新模式。最后,引导油茶龙头企业创建供应链金融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对平台给予资金支持,从而能够对油茶产业链上的各参与主体进行封闭授信,为各环节提供高质量的线上金融服务。

(三)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架构

首先,将各类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进行整合,委托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起设立油茶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商业化市场运作与政策有效引导,对油茶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给予支持。其次,鼓励地方政府主动牵头与金融机构联合组建统贷平台发起整体授信,可选择“市带县”的模式,每个区县都可以自行通过金融分支机构核准确定独立的承贷平台,实现统贷统还。政府对油茶进行统一收购,通过县一级的林业部门和统贷主体签署采购合协议,金融机构再根据各区域油茶种植的实际进度给予贷款发放,从而充分满足不同区域间的资金差异化需求。最后,促进油茶产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上转型升级,采取股份制模式、经营权返祖等合作经营方式引进外省龙头企业,增加企业获取信贷支持的可得性。

(四)构建油茶产业链上下游金融支持体系

首先,对油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短板补齐,利用综合开发资金给予油茶基地建设、油茶科技示范点及油茶良种培育中心重点支持。其次,发挥油茶龙头企业的综合性带头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开展品牌销售、油茶深加工、技术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种苗培育研发等,向农户提供种苗与技术服务,并且统一规划、回收与产品标准,采取OEM的方式对油茶进行初加工。最后,推动油茶产业链中的核心主体向上下游延伸,引导与油茶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增加油茶产业的经营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的总体投资收益水平。

① 2018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桂政发〔2018〕52号),组织实施“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的油茶“双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