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科技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应直面发展要求和发展环境新变化

「摘要」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强化科技驱动是必须做好的大文章。应重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强化科技驱动的新要求,重视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分化和农业乡村产业组织方式变化对科技驱动方式的影响,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科技驱动带来的重大机遇挑战。

「关键词」科技驱动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科技创新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并“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在新时代新征程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科技驱动作用是必须做好的大文章。但是,科技驱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必须直面发展要求和发展环境的新变化。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强化科技驱动的新要求

(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持续强化涉农科技和装备支撑

当今世界,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日益成为各国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潮流,也是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趋势。有的国家能够跻身农业强国,而大多数国家同农业强国的差距相距甚远,甚至越拉越大;有些国家还要为解决一部分人的饥饿或营养不良问题苦苦探寻。造成这种全球性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存在明显不同,导致以科技为重点的农业或食品产业链创新驱动能力和竞争力存在明显差异。当前,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实践正在蓬勃展开,对强化科技驱动农业强国建设的要求更加紧迫。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实际上,在现有的世界农业强国,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供应链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一个共同经验和普遍规律是,坚持战略引领、需求导向、实用为重原则,切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顶天立地,促进农业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刘继芳研究员提出,未来农业发展有6大重点方向,即无人农场、精准畜牧、数字育种、绿色有机农业、新型农业(如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盐碱水域水产养殖、西北戈壁生态设施农业等)和食品科技。实际上,这6大重点方向都必须建立在涉农科技和装备支撑的坚实基础之上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之综合反映。农业装备特别是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装备,是农业科技和涉农工业、服务业科技的综合反映和物化形态。涉农装备外延更广,如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装备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将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并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夯实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科技和装备支撑。借此,促进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节本增效提质降险,为提升其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赋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多元化的推进,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增强农业竞争力日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许多特色农业分布在丘陵山区和园地、林地。但适宜丘陵山区特别是复杂地形地貌特征的小型农机、智能农机和园艺机械发展滞后,很容易导致部分特色农产品因采收成本高、难度大,经营主体缺乏积极性,甚至被迫转向粗放经营或陷入后继无人困境。又如畜禽养殖场工艺、工程和装备系统升级滞后,影响养殖场生物安全等级的提高,妨碍环境控制、消毒防疫、智能饲喂、物联网等系统功能的协同,不利于降低养殖场的人工成本、医疗防疫费、死亡损失费,对于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也有不利影响。加工技术和装备落后,甚至质量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是导致近年来我国部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也制约农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有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号称“其设备是引进世界一流的”,但没有世界一流的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能力,今天引进的“世界一流”很可能成为明天的“世界二流三流”。

(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亟待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拓宽思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还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通过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农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并结合加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人居环境的舒适度,推动打造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体验旅游圈,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此方面,科技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视野从农业生产科技向乡村产业科技和乡村生态、文化、社会领域拓展,甚至迫切要求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借此,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升级和节本降险,并助力产业融合、产城(镇)融合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融合。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要求,而科技往往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色所在。

推进科技驱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些方面属于现有科技的推广应用及结合农业农村实际的转移转化,如智慧养老技术“傻瓜化改造”后的推广应用;有些则需要科技攻关取得突破,如部分地方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疾病防控技术的创新;更有一些农村现代化问题需要基于对现有科技的集成创新或针对农村特点的适应性改造,如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等。部分原先看起来高大上的技术,直接移植到农村可能“水土不服”甚至“中看不中用”;但在经历广泛深入的适应性研究后再转移到农村,容易“开花结果”,变成农民或农村经营(服务)主体喜闻乐见或方便易学的形式。

科技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一个“求高求新求精”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科技创新“走深走实走用”的过程。如畜禽健康对于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畜禽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畜禽所处圈舍和周边环境不佳、饲料营养供应和疫情防控跟不上,都可能影响畜禽健康,导致畜禽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在体内形成毒素,影响畜禽生产的效率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但保障畜禽健康,对圈舍建设的要求也不是越高档豪华就越好,不是要求饲料越精细越好,而是要求根据畜禽自然生产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去提供适宜的起居环境和饲草料供应,宜精则精,宜粗则粗;甚至在冬季对牛羊提供温水饲喂代替传统的冷水饲喂、对牛羊母畜提供放牧场条件以替代圈舍,也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此方面重视不够,是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畜禽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有些技术推广应用模式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存在较大争议,在尊重实践选择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原则下,推进不同类型技术模式的共存竞争和包容式发展,未尝不是一种理性选择,不宜强求“一个模式推全国”。如对农作物秸秆处理,可否因地制宜地设置禁烧区、限烧区和有条件允许区,鼓励探索秸秆科学还田、高效离田、能源化利用、有条件焚烧等不同模式,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鼓励发展秸秆工艺品、秸秆加工品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与此相关需要创新或推广应用的技术,可能未必新但往往有用,甚至“传统而有效”。

(三)推进农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农业农村科技转型发展相呼应

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而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都是重要的战略问题,虽然其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行,但推进农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并内化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行动中。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要求“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部分的4条内容之一。这对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转型升级的需求是广泛而深刻的。如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多元化的需求,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日益要求加强对农业专用化、特色化、绿色化、优质化、甚至品牌化发展的支持。这必然对农业科技转型升级和多元化、精细化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通过中美玉米生产亩产、产值、价格和成本及其结构的变化,可从侧面看出科技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降险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性紧迫性。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美国产量最高的农产品、最重要的饲料谷物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在美国粮食作物中,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大豆。从2010年到2021年,我国玉米每亩主产品产量由452.74公斤增加到506.96公斤,每亩主副产品产值合计由872.28元增加到1310.89元,每亩总成本由632.59元增加到1148.82元,分别增加了12.0%、50.3%、81.6%;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由93.62元增加到126.58元,总成本由67.89元增加到110.93元,分别增加了35.2%和63.4%。同期,美国玉米每亩主产品产量由606.75公斤增加到769.95公斤,每亩主副产品产值由712.84元增加到988.13元,每亩总成本由605.51元增加到742.65元,分别增加了26.9%、38.6%和22.6%;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由58.64元增加到64.01元,总成本由49.90元降低到48.23元。与2010年相比,2021年我国玉米生产每亩总成本和其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分别增加了81.6%、55.8%、90.7%和115.2%,美国玉米生产每亩总成本和其中的运营成本、人工成本(包括雇工费用和家庭劳动机会成本)、土地成本分别增加了13.0%、25.5%和22.3%。美国玉米单产明显高于我国,每50公斤主产品价格和总成本却明显低于我国;2021年美国每亩玉米生产的作业费、燃料动力费、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分别为24.97元、28.65元、40.36元和143.10元,同年我国每亩玉米生产的机械作业费、燃料动力费、人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分别为121.12元、0.67元、448.27元和3.35元,我国与美国玉米生产在涉及机械、人工成本上的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源自美国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

二、重视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分化和农业乡村产业组织方式变化的拉动效应

推进农业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分化趋势,推进农业农村科技结构转型升级,在继续重视农业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培育农村科技对农村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并且加快实现农业科技由粮食科技向食物科技、非食物科技多元互补的农业科技转型,在继续重视大宗农产品相关科技的同时,拓展和加强对小众、特色农产品相关科技的支持;推进农业科技由增产科技向协调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转型,由粗放化农业科技向专用化、精细化、特色化农业科技转型,由农业产中科技向覆盖全程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科技转型,加快对农业科技综合化、集成化、网络化、融合化发展的支持,培育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融合的发展环境。如促进农业生产科技与农产品加工科技、品牌科技、食品科技、数字技术甚至生物医学科技融合协同推进,更好地带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链与产业创新链融合共进,夯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基。随着特色农业、乡村产业规模扩张和产能过剩问题的凸显,随着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分化,如何更好地应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发现和识别有效需求,增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能力,日益成为推动农业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也需要农业农村科技结构转型升级与此呼应。如搭建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有效转化的通道。此外,随着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乡村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日益要求其在增强农业农村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中发挥中坚、引擎和引领作用。因此,直接面向千家万户的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其有效性已明显减弱,在许多地方甚至日益失去其存在价值;增强农业农村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日益要求发挥这些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的枢纽或示范带动作用,甚至通过他们“点燃一盏灯”,达到“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如果说,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守的主线,那么,引导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乡村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在科技驱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中发挥中坚、引擎和引领作用,则是必须始终牢记的。

农业和乡村产业组织方式的重大变化,也日益要求创新农业农村科技组织方式。以农业产业化为例,这是与特色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问题,是推进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消费需求变化和需求结构升级对农业及其关联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呈现以下趋势性变化,即:1.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要求更加重视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精细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更好地规避同质竞争、产能过剩和无效供给问题;2.由松散型合作转向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战略性伙伴关系,要求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协调性和适应环境变化的韧性,增强对农户农村普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力;3.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转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要求转变龙头企业发展方式和竞争合作关系,引导农业产业化集聚、集群和集约发展,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4.强化分工深化和产业融合趋势,要求促进产业链延伸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甚至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引导科技和文化、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化业态和经营方式、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能力;5.企业或集群竞争战略由总成本领先转向差异化、集中化,注意营造产品特色并培育细分市场、开拓高端市场,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技术、产品、管理、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竞争力和价值链水平;6.建设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将环境保护、食物营养和健康、食品质量安全甚至食品供应链不同环节间的利益公平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将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盈利性和持久性,同增强农业产业化的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性、食品安全性和消费者导向结合起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顺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的转变,推进农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农业农村科技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呈现立体式、复合型、多元结合的特征,并需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管理创新融合发展、耦合共生。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导致科技驱动乡村全面振兴面临重大机遇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正在深刻影响各国现代化进程和产业竞合关系,影响各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遇和动力机制,推动各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格局加速重塑。与之前相比,新一轮科技革命更多呈现以下特征,即:1.从单一技术主导转向一批前沿关键技术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群簇涌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网络泛在为特征的重大技术变革。2.科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和研究技术手段的革命性变革,正在带动科研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如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先进的实验装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条件和国家战略性工程的支撑带动作用,大数据技术对化学、生物学等实验科学研究的影响显著加深,甚至成为继实验科学和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之后新的研究范式。3.以“互联网+”“智能+”等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主导力量,甚至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人工智能逐步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各项技术交叉融合成为推动产业融合的重要动力,甚至推动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逐步消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产业融合化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4.科学、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的联系日趋密切,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技术变革向现实生产力加速转化,产业链与创新链加速对接、深化融合的空间更加广阔。5.全球范围的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科技创新生态和产业竞争格局发生深刻重塑,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速深化,不仅给科技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导致科技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挑战明显增加。如新技术不断冲击传统产业边界,并通过技术的组合、集成应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形成,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激活其潜能、活力的同时,以应用场景为依托,形成市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带动构建创新导向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导致产业融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该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与时代潮流,更加重视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水平,创新探索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路径,努力规避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科研范式变革、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影响,更加重视国家战略性工程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条件改善对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撑作用,更加重视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政策,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机制。

鉴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叠加大国关系复杂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容易交织叠加,形成复杂化的系统问题,加剧经济社会运行风险。要注意深化农业农村科技的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以便更好地应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安全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要顺应全球、区域产业链治理导向从效率优先到效率与安全统筹,并更加重视成本、市场、公平、安全兼顾的转变,科学把握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布局本土化、近邻化、区域化、多中心化趋势,更加重视推动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涉农产业链供应链,并为此展开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合作和食品安全综合治理,鼓励培育都市圈一体化的区域科技合作激励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注:

① 本书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9-32页。

② 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③ 姜长云:《农业强国》,东方出版社2023年版,第30-71页。

④《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党委书记刘继芳:未来农业发展的六大重点方向展望》,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0584593.

⑤ 因为农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许多农村老人不识字,他们对数字技术往往可望不可及。

⑥ 王明利:《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畜牧业发展:成就、经验与未来趋势》,《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