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服务强国建设的实践逻辑

「摘要」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强国都有强大的金融和农业支撑。作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现农业农村政策目标的市场化工具,农发行服务强国建设责无旁贷。本文从分析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入手,深入探讨在服务强国建设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与实践路径,为探索更加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契合功能定位、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银行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强国建设 职能定位 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先后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金融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为银行业服务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农发行作为国家层面支持“三农”的制度安排,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在助力强国建设、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国建设要体现中国特色

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强国都有强大的金融和农业支撑,要想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农业强国、金融强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我国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中建设农业强国、金融强国,要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走中国特色的强国建设之路。

(一)依靠自己的资源和供给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装好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粮食总量安全,但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口粮完全自给,但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足30%,大豆、饲料用粮等严重依赖进口,每年大豆进口量在8500万吨左右,占国内消费总量的80%以上。我国是大豆、玉米、肉类、奶制品等多种农产品全球最大的进口国,2023年粮食进口1.62亿吨。想要自力更生保14亿中国人的饭碗,需要突出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保障粮食和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食物和营养需求,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二)推进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文明相结合,提升农业竞争力。科技强则农业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是突出短板,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而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都在80%以上;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3%,而典型农业强国机械化水平超过90%;农机装备中,重大农机和食品装备核心部件80%以上来自国外。这直接导致我国农业竞争力不强,国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普遍超过国际市场。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和必经之路,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掌握科技发展的自主权,为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推动农业产业要素重组升级,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全球主要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突出,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分散化的农户经营模式,叠加技术相对落后,使我国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直接劳动力且生产效率较低,农业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长期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非农产业的25.3%。跨国农业企业数量和规模都相对较小,涉农产业链条短,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较低,价值链拓展不足,综合效益不高,难以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农业强国必须要强农业产业,要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理念植入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资源禀赋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上限,蔬菜亩均化肥用量约42.3千克,比日本高12.8千克,比美国高29.7千克,比欧盟高31.4千克。生态低碳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升级,既要减少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温室气体及污染排放,还要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三农”发展最大短板,城乡居民在收入消费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鸿沟,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39:1,消费支出比为1.82:1,资源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一定程度受阻。建设农业强国,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乡村全面振兴是重要的着眼点和发力点,通过把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更多投向乡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县域城镇化,使乡村成为农业强国的核心触手,而不仅仅是要素贡献者,在现代化进程中分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六)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核心在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极其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在政治性上,要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各项工作最根本的前提,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发挥好中央和地方金融委及金融工委的作用,聚焦政治素养、能力水平和优良作风,着力打造高素质金融队伍。在人民性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走科技创新之路、普惠金融之路,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效率,提高金融可获得性,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使人民获得更多幸福感、满足感。

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强国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在服务强国建设中,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与商业性银行有所区别,互为补充。农业政策性银行要坚守服务“三农”职责,聚焦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政策的业务与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较为突出的领域,深耕金融支农阵地,当好政府和市场的桥梁、战略落地的工具、宏观调控的手段、政策扶持的渠道和引领市场的标杆,为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一)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方面,发挥好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是农发行立行之本,农发行要担当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既要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国家粮棉油政策,配合实施好财政货币政策,又要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二)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好引领市场标杆的作用。在农业科技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需投入大量研发成本,更需要农业政策性资金精准“滴灌”,引导商业银行参与融资,推动更多农业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好政府和市场桥梁的作用。农发行作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桥梁工具,兼顾政策性目标和保本微利原则,在发展生态低碳农业中发挥传导中枢和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农业政策性金融“造血”与财政“输血”有效配合,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在农业竞争力方面,发挥好政策扶持渠道的作用。农发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通过发挥好政策扶持渠道的作用,确保信贷资金流向政府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项目,农发行的信贷资金与多元化的农业资金补贴相结合,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三农”领域,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五)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好战略落地工具的作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农发行作为国家实现农业农村政策目标的市场化工具,兼有涉农领域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资金的优惠性,能有效弥补财政资金在乡村振兴中公益性项目的支出能力不足问题,以及商业性金融在上述领域的失灵配置,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三、精准有为走好中国特色政策性银行服务强国建设之路

服务强国建设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体现,是政策性银行的天职。在服务强国建设中,农发行要专注主责主业,扎实服务“六大领域”,将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与打造“四个银行”品牌相结合,把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着力点,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当好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压舱石,进一步凸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和骨干作用。

(一)强化服务强国建设的政治担当。农发行作为中管金融机构,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各项工作最根本的前提,特别是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守政策性银行使命、定位和风险底线,紧盯农业强国、金融强国建设要求,对标对表、做优做强,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统筹用好各项政策、各种资源、各方力量,敢作善为抓落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农发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重点领域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确保在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二)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支农。服务“三农”是农发行的主场主业,要守牢为民初心,强化支农履职,为强国建设筑牢“三农”根基。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强国建设等方针政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工程”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三)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形成的先进生产力,也是农发行服务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对创新驱动领域的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支持农机装备、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大农业科技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支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三是支持乡村振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土地、人才、环境等要素支撑。

(四)下大力气从源头上抓好风险防控。金融风险往往处置难、成本高、代价大,防控风险重在主动作为、抓早抓小治未病。一要强化合规经营,严守业务边界。合规经营是防范风险的基本前提。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进一步明晰职能定位、业务范围、业务边界,从区域、产业、特定任务、负面清单等维度抓好边界管理,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产业为主线,服务农业全产业链;以县域为中心,服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贯彻执行国家意志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国家战略,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专项任务。严格执行负面清单要求,坚决不触碰违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规支持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偏离职能定位“三条红线”。二要强化前瞻性风险预判研究,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研究农发行服务强国建设的领域和行业产业,精准研判市场和客户的发展趋势,提高对外部政策、市场环境、企业状况变化的敏感性,密切关注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加大对潜在风险贷款的监测、预警、分析,提升前瞻性防控风险的专业水准,让风险管理走在业务发展前面。

(五)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银行的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履职的成效,要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履职创新、制度创新,畅通渠道,优化供给,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立法。吸收借鉴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立法经验,从立法层面明晰政策性银行的资本约束、公司治理、风险控制等机制,明确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权益和约束,为高效服务强国建设提供法律支撑,为政策性银行依法经营、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协调提供依据。二是持续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深入贯彻中央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分类分账改革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进一步强化农发行职能定位,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的质效。持续深化八项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进信息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增强金融工作本领和风险应对能力,全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六)加强服务强国建设的前瞻性研究。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与支撑。在服务强国建设中,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强国、乡村振兴、金融强国的重要论述,党和国家关于强国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持策略,开展前瞻性研究。一要深化强国建设的政策研究。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强国建设重大政策,及时研究分析农发行的跟进策略,抢抓政策窗口期,找准农发行服务强国建设的业务着力点。二要深化服务强国建设的业务创新研究。聚焦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合农发行建行30周年积累的办行经验与发展规律,借鉴境内外先进同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找准农发行服务强国建设业务创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服务强国建设的质效,以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