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坚守职能定位 立足特大城市 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中展现责任担当

农发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高家宝(左三)考察九丰蔬菜农博园。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农发行上海市分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总行工作部署,认真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项命题,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局,全力推进履职发展。

一、深耕主责主业,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洪范八政,食为首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放眼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地区在创造了全国近1/4经济总量的同时,以4%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约17%的人口,这耀眼的发展成果背后离不开长三角农发行人在粮食安全领域的金融支持。上海市分行始终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持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全力服务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上海市分行在持续做好传统政策性收储业务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主销区粮食消费量大、自给率低的特点,大力支持市场化业务,紧紧围绕大都市农业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不断深化与光明集团、东方国际、供销粮油、国投生物、中牧上海、益海嘉里等大型涉粮企业和粮油宏观调控重点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延伸拓展粮棉油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覆盖。同时,结合苏浙皖地区农业资源地广量大的特点,通过服务企业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开展战略性合作以发挥上海在先进生产方式上的引领作用,大力支持光明集团等本地优质龙头企业在上海周边建设稳定、可控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开展跨区域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产供销加一体化业务,深度促进长三角粮食领域一体化协作水平提升。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分行粮棉油贷款余额184.56亿元,贷款支持企业粮油收购市场份额占上海市场总供应量近八成,获评总行唯一一个省级粮棉油信贷标杆行。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聚焦落实“两藏战略”。2023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2023-2025 年)》《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发展战略规划(2023-2035年)》等一系列文件,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上海市分行坚持发挥政策性金融示范引领作用,主动对接上海新建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00亩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新建1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规划,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探索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上海市重点项目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夯实项目主办银行地位,为客户打造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服务。此外,上海市分行充分依托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优势,积极支持种业振兴。在2017年至2023年间,累计向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雪榕集团发放各类贷款3.56亿元,该案例在2023年度第十七届上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洽谈会上获评“上海金融业助力科创中心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优秀奖,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二、聚力先行先试,锻造服务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指出,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做好郊区乡村规划,补好农村这个短板,让郊区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长三角地区承载着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和引领的功能,域内各地特色鲜明,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上海市分行坚持“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战略定位,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围绕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合规金融支持模式的研究设计,打造特色金融服务模式,以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也是上海市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民生工程。上海市分行主动提升站位,坚决贯彻市领导批示要求,全力支持本市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融资工作。针对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不强、现金流难以全额覆盖项目支出等问题,上海市分行会同市住建委等部门组织各类金融支持模式研讨30余次,多次就支持模式及贷款方案等内容向原上海银保监局、市财政局、原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进行沟通汇报,连续三年主动选派业务骨干加入上海市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专班推动业务开展。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论证,推出了两大类四个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方案菜单,设计了“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业园区开发”的金融创新模式,以收益性强的工业园区带动收益性偏弱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开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2021年,上海市金山区支行吕巷镇和平村和平里集中点基于“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相关产业开发”模式的农民住房(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荣获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提名奖。上海市分行也被市政府指定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领域融资主办行和牵头行。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分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累计审批金额85亿元,实现投放30亿元,有力推进了松江、金山、奉贤、崇明等地区的产业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将金融活水引入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领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有关工作要求,上海市分行坚持把服务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创新业务模式,为生态环保领域提供信贷支持,全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创新运用“特许经营权模式”支持上海漾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青浦区污泥干化焚烧项目。此模式以取得借款方与区水务局签订特许经营协议为前提,主要还款现金流为协议项下湿污泥处理服务费等项目运营收益。在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要求下,创造了合法、合规、合理的融资新模式,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及干化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实现域内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农发行上海市分行支持的奉贤区南桥镇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

三、强化战略协同,绘就共谋发展“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当前,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正深入推进,然而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不但要做好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更要在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做好联动合作、协同发展,构建联动发展格局。近年来,上海市分行对内加强兄弟行间协同联动,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客户开放共享,加速新客户营销成果转化,满足客户跨区域融资需求;对外加强同业合作交流,推动强化金融资源优势互补,丰富营销服务手段,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政策性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通。

上海市分行积极探索通过统贷统还、行内联合贷及长三角联合贷等多种模式,支持域内“城中村”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2021年,为推动沪苏浙三地乡村振兴和新经济一体化发展,完善示范区水乡客厅生态空间和发展空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水乡客厅”正式启动,其中,作为核心标识性功能场所的“方厅水院”项目,横跨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地区,项目主体更是由三省国资委共同出资成立。由于该项目的特殊性,上海市分行与江苏省分行迅速搭建起跨域沟通协作机制,由苏州分行、吴江支行、上海分行、青浦支行组成联合营销团队,多次对接企业,为项目提供专项融资方案,契合企业当前工程进度和融资意向,为争取项目尽快实现阶段性成果转化奠定了基础。经过两年多培育,2023年6月,两家分行成功联合营销到对“方厅水院”项目的支持,采用跨省联合贷款方式,由江苏省苏州市分行牵头,苏州市吴江区支行为实际代理行,上海市青浦区支行为参与行,贷款总额22亿元,贷款期限25年。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分行进一步强化协同能力,聚焦苏浙皖基础设施补短板融资需求,审批安吉路网项目联合贷款2亿元,支持当地乡村路、旅游路建设等;依托长三角联合贷模式审批邳州港区邳州作业区搬迁工程PPP项目贷款9.5亿元,完善港口水路及陆运串联功能,服务支持苏北全面融入一体化发展。截至2023年末,上海市分行累计审批长三角域内异地项目贷款金额27.8亿元,有效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机构集聚,市场规模庞大。上海市分行依托地区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同业合作,服务全行发展。在业务合作层面,积极搭建合作交流机制,先后与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客户资源共享、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金融资源互补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三农”金融服务网。2022年起,为落实上海市政府关于推动上海市地产稻米品牌化建设要求,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海市分行与太平洋安信农保合作,整合大米全产业链资源,积极推动优质稻米“穗优行动”,探索推进银保联合增信方式,创新通过“保险+信贷”模式满足粮企支付农户稻谷货款的融资需求,有效提高了普惠领域贷款可得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同业交易层面,上海市分行依托金融市场部职能,以上海地区为主,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积极开展资金交易、票据交易等金融同业业务,通过市场化的资金交易业务以及与金融同业的广泛合作,搭建起全行与金融市场的对接平台,为全行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作出积极贡献。“十四五”以来,上海市分行累计办理存放同业存款业务1.48万亿元,票据转贴现业务3400亿元,持续不断引入金融“活水”,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享政策性金融力量。

四、扛起使命担当,书写履职发展“新篇章”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仍需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和发展还有不少短板。上海市分行在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从外部看,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三农”领域金融市场小,资金聚集度高,供给相对过剩,信贷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集团客户风险交叉感染、相互掣肘,重点领域信贷风险凸显,防控压力明显加大。从内部看,上海市分行扁平化集约化管理优势发挥不充分,部分基层仍存在客户基础薄弱、集中度高、业务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超大城市路径探索还未完全破局。

然而,挑战孕育着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为地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建设金融强国中的职能定位,“三大工程”等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的实施使得业务发展导向更加鲜明。上海市分行将继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履职信心,坚守职能定位,坚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农发行力量。

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推进管理机制改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全行干部员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严从实推进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和总行常规巡视整改,促进巡视整改与履职发展、内部管理贯通融合,促进长效提升。同时,立足上海市分行“机构少、人员少、层级少”的特点,继续推进扁平化集约化改革,统筹全行人力资源,提高动态配置效率,强化分行管理职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释放更多人力和资源投入到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中,全面增强营销合力。

二是坚持职能定位,全力落实重点任务。准确把握政策性银行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专注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六大领域”“四个银行”品牌建设,切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支农履职,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从客户、机构、产品、行业四个维度出发优化信贷结构,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把党中央部署的“三大工程”等专项任务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推动落实,紧紧围绕相关建设规划,加强与各级市政府、建设主体沟通衔接,摸排项目情况,加大营销力度,跟进做好服务。同时加快推动横沙新洲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区重点项目建设,聚焦区、镇下沉服务,切实履行好政策性金融职能。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构建两轮驱动新模式。立足服务“三农”的职能定位,探索创新信贷业务与同业业务并重的“两轮驱动”发展新模式。在坚持做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信贷业务基础上,勇当总行创新产品先行先试“试验田”。按照总行统一部署和统筹管理,发挥好上海市分行在发达金融市场的“前沿窗口”和触角作用,更好服务全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调节要求,并加强金融市场分析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模式研发力度,探索拓展同业业务范围,逐步实现信贷与同业融合发展态势,推动城市行创新转型发展,促进实现“两轮驱动”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