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程浩|农发行服务养老金融的对策建议

「摘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归、发展所向。本文以农发行重庆市分行信贷支持养老金融实践为视角,基于重庆市情,就农发行精准服务养老金融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融 精准服务 信贷支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日益成为全社会热点话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2.97亿,占比21.1%,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社会。根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重庆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765.94万人,占比24%,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为603.50万人,占比18.19%,已进入中度老龄社会。

一、农发行服务养老金融的意义

(一)服务养老金融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作出战略部署。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养老金融首次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银发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扛起服务“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落实党中央养老金融决策部署,用好政策性金融资源,加快补齐中国式现代化民生短板。

(二)服务养老金融是融入新重庆建设的现实需要。2022年12月,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新重庆,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2022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养老基本服务体系、提升医养康养结合服务能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举措,明确要加强多元金融服务支持。2023年12月,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托育体系,明确要加快编制养老托育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强养老托育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等。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主动融入地方发展规划,补齐民生短板,是实现政策性金融价值的现实需要。

(三)服务养老金融是农发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制定“十四五”规划,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就积极应对老龄化进行专门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对于农发行而言,扎实做好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养老金融大文章,是农发行高质量履职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重庆分行服务养老金融的实践探索

(一)搭建合作平台,为服务养老金融打通合作经脉。重庆分行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常态化开展营销对接,近年来,与区县两级党政签订合作协议,均把支持养老作为重要合作内容。2023年8月,协调推动总行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将支持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合作内容,并争取三大方面差异化的支持政策。2023年4月,重庆分行联合市级部门举办“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建设新重庆论坛”,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为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工作举措,为养老金融项目落地提供支撑。一是激发内生潜力,发挥机构优势。组织辖内机构开展“大走访、大对接、大营销”专项活动,有效发挥县域机构优势,开展营销对接,了解掌握地方政府规划、企业融资需求,提高营销工作质效。同时,组织开展营销劳动竞赛,推动各行“赛马比拼”,放大县域机构优势,激发县域机构信贷人员干事创业激情。二是抢抓外部资源,推动协议落地。积极对接总行、重庆市政府、区县党政、市级部门,推动总行与重庆市政府、区县政府与重庆市分行、市分行与市级部门战略对接和协议签订。同时,全力推动重庆辖内分支机构立足实际,积极推动协议内容、具体举措、目标要求落实,充分用好外部资源,推动项目落地。三是深挖项目资源,创新信贷模式。针对养老金融项目普遍存在自身收益不足问题,按照“主体相关、内容相关、权益相关、还款相关”原则合规、合法、合理地组合现金流,加大模式创新力度,梳理总结出“国有企业承贷、建设+专业养老机构运营”“投贷联动”等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养老项目现金流还款来源问题。

(三)聚焦服务重点,为养老金融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近年来,重庆分行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支持新重庆建设,成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专项工作服务专班,对接了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重大项目,也支持了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牢牢抓住总行与重庆市政府,区县政府与市分行签订合作协议战略机遇,找准双方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契合点,强化工作对接,摸清养老产业薄弱环节,靶向发力,助推重庆养老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了养老院、康复养老中心等领域,累计投放各类资金近2亿元。

三、农发行服务养老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养老金融各项政策联动合力还不够。一是养老政策集合效应还不够。养老金融涉及发改、民政、卫健、财政、税收、金融管理等多个部门,政策制定需要跨部门、跨领域。同时,养老产业发展要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大工程”建设等政策契合。目前重庆市出台政策集成不够,导致政策放大效应不足,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力度还不够。二是养老政策调研还不够。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推动重庆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跨部门组建政策调研小组,下基层、摸实情,把制约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摸清、问题找准。从目前了解情况看,跨部门政策调研明显不够,导致政策执行与现实需要有一定差距。三是养老产业项目建设还不够。从调查情况看,养老资源下沉力度不够,县域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支持老年养护院、护理院等农村养老设施建设还没有实现扩面增量,相关项目储备明显不足。

(二)金融服务手段与多元化融资需求还不匹配。一是信贷产品供给相对单一。农发行支持养老金融产品主要为城乡一体化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两个产品,支持内容包括养老院、康复养老中心、老年公寓、老年综合服务社区等。另外,由于项目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多为打包项目,建设内容较多较杂,往往涉及多个营销产品支持范围,现行产品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二是无专门养老金融产品。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养老产业市场需求大,多元化养老融资需求大,现有的营销产品难以满足。同时,养老产业涉及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农发行养老金融服务团队建设明显滞后。三是贷款价格优势不够凸显。目前农发行服务养老金融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够灵活,与其他信贷产品的区分度不明显。另外,国开行及国有大行有央行再贷款支持,资金成本低,定价有比较优势,农发行分支行机构营销项目优势明显不足,介入难度较大。

(三)承贷主体融资能力和担保资源受限。一是缺少省属国有企业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从重庆市省属企业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旅游、城市建设、房地产等行业领域,支持重庆养老产业省属企业缺乏。二是区县国有企业融资能力受限。从调研情况看,区县大部分项目由地方政府主导组织国有企业具体实施,虽近几年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经过市场化、法治化改革转型,企业自主经营能力有所增强,但受企业定位、市场环境、区域资源禀赋等制约,转型后的公司自身造血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融资需求。三是区县担保资源逐渐匮乏。区县国有企业承贷项目较多,作为项目承贷主体特别是区县级国有企业,如房产、特许经营权等经营性资产作为担保资源逐渐枯竭。对于养老项目而言,其资产流动性差且估值不易,难以作为理想的抵押物,同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收益稳定但增长缓慢,难以吸引足够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担保,导致项目难以落地。

四、农发行支持养老金融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支持养老金融政策体系。一是优化养老金融政策体系。对政府部门而言,结合新时代养老产业发展要求,从财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方面,优化出台推动重庆养老产业发展多元化、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同时要将养老产业发展与重庆城乡融合发展、“三大工程”建设政策结合,优化养老金融政策供给,打好政策“组合拳”。对金融管理部门而言,立足重庆市情、要素资源禀赋、区域定位等,出台支持养老金融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支持重点、支持政策、监管措施等,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各自优势、互相补充,更好支持重庆养老金融发展。二是建立跨部门联席机制。建立跨部门联席机制,组建跨部门工作组,定期开展联席会议,总结交流重庆养老金融工作成效、短板不足、政策障碍等。同时,发挥跨部门工作组作用,开展“养老金融区县行”大调研,深入基层一线,掌握各区县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加强政策研究,为优化完善政策,提出务实举措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建立健全养老产业项目库。各区县立足本地区养老产业发展实际,围绕“普惠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园、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养老产业项目库建设,建立项目库项目动态调整机制,保障项目入库质量。

(二)优化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养老金融的政策合力。一是信贷制度上,强化顶层设计。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养老金融工作部署,对外积极争取财政及金融管理部门支持,营造有力的外部环境。在系统内部建立与养老金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服务养老金融的制度、资源、产品、服务、人才等供给,增强金融要素资源与养老金融的适配度。基于养老金融领域,研发农发行特色专门信贷产品,满足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二是信贷政策上,出台差异化措施。要出台差异化信贷政策措施,增强农发行服务养老金融比较优势。针对当前养老金融领域项目综合效益明显、同业竞争激烈的问题,在贷款利率、贷款方式、贷款期限等方面对标同业,积极向人民银行争取养老金融专项再贷款,争取更多优惠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养老金融,降低农发行资金成本,彰显农发行金融服务的比较优势。三是专项人才上,组建养老金融服务团队。养老金融专业性强,跨行业、多链条,需要组建专门化、专业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团队。通过跨部门、跨条线、跨机构组建服务团队,打造一支“懂养老、懂政策、懂金融、善研究、善服务”的专业团队,为服务养老金融提供理论支持、政策支撑、人才支柱。

(三)充实主体资源,引导承贷主体壮大融资实力。一是打造实力强的省级重点企业。以客户大走访大营销劳动竞赛为契机,拓宽扶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客户群体,打造立足于普惠养老、医养集合、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省属企业,积极布局重庆养老产业,整合市级国有企业资源,优化产业类客户布局,提升改善客户层级,推动重庆养老产业规划落地。二是锻造区县融资主体。以重庆实施“三攻坚一盘活”改革为契机,加大区县融资平台整合力度,组建主业突出服务养老产业重点企业,并向政府争取优质资产与特许经营权注入或将政府职能机构所属的经营性资产进行市场化改造后再注入公司。同时用好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政策,积极引导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增强新公司的造血功能。加大区县资产盘活力度,释放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抵押资产,为企业融资提供足额、可靠的担保资源。三是加大模式创新,释放项目现金流。针对养老金融项目公益性强的特点,提前参与、前置设计、融智融资,合理设计融资模式,协助客户深挖项目现金流,以市场化、法治化逻辑破解养老金融项目融资难题。借鉴兄弟行支持养老金融有益探索,结合老年人需求和重庆生态资源优势,支持有资源禀赋的地区建设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积极推广“企业建设运营+引进医疗机构合作”的医养结合模式以及“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居家与机构相协调”的综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助推重庆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围绕重点领域,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以助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激发农村农地资源活力、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目标,探索支持一批田园养老、旅居养老、文化体验式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聚焦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地区,支持普惠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和社区适老化改造等,推动养老服务与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做大“银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