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基层信息 > 正文
广西分行坚决打好政策性金融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组合拳”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治本之策。2017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脱贫攻坚之中,紧紧围绕广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加大融智服务和创新力度,依托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设计融资支持方案,全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2020年5月,该行与自治区发改委联合印发《政策性金融支持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一揽子”配套金融服务措施,合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落地。

今年以来,农发行广西区分行已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投放34.94亿元,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余额72.34亿元,有力助推广西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南丹全域旅游项目

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民族风情多彩多姿,特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通过支持旅游产业带动易地搬迁群众脱贫,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是农发行广西区分行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一个重要途径。

乐业县作为广西旅游名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今年以来,该行精准对接乐业县“旅游旺县”发展战略,审批扶贫贷款7100万元,实现投放3000万元,支持乐业县城中旅游集散中心提升改造、盐乐友谊小镇(广西乡间·伴山)、云顶山舍民宿、兰花科普基地等旅游项目建设。上述项目毗邻乐业县城镇上岗安置小区和乐业县城镇当站安置小区,通过引进旅游产业,为3893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创业岗位,为搬迁贫困群众打通了增收的“门路”。

2016年7月,习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南丹县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瑰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俗文化、深厚的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如何把分散的各景点整合、联动、提升、定位,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南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产业支撑,是南丹县党委、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该行主动对接政府,了解政府融资需求,及时审批扶贫贷款42000万元,已投放32700万元,支持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中国白裤瑶民族风情小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优先安排南丹县里湖乡里湖社区王尚安置点搬迁贫困人口创业就业,使搬迁人口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目前,该行正在积极评审南丹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二期)建设工程、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生态民俗风情园建设工程等项目,全力支持南丹县全域旅游,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

让产业园成就安居乐业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关键之举。

该行以易地扶贫搬迁就业配套产业园建设为着力点,审批扶贫贷款22000万元,实现投放扶贫贷款16200万元,支持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扶贫移民创业园建设项目。该项目依托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产业园区14万平方米厂房,引导轻工业、纺织、珠宝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园驻巢,为搬迁贫困人口对口转移提供就业基地,惠及安置贫困户4296户、2.16万人,为搬迁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提供有力保障。项目建设后,将优先为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人群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扶贫移民群众可就近工作。

依托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项目(一期)87000万元贫困村提升工程项目,该行积极支持建设三江侗族自治县扶贫生态产业园建设,辐射三江县南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口20161人,充分发挥了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引领作用。目前,已有10家中小型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企业报名申请入园,可安置劳动岗位2000个。

让“上好学、看好病”不再遥不可及

 

▲百色市人民医院百东分院项目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分重要任务,也是阻断扶贫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农发行广西分行在支持贺州市八步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投放贷款1.65亿元,支持八步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项目,为八步区贺街、莲塘、南乡、桂岭、信都、厦岛等搬迁安置区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便利。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计划今年9月开始招生,届时每个学校将计划招收200名学生入学,贫困搬迁学生可以不再每天早起贪黑上学,还可以像所有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教育。

百色市深圳小镇安置点是深圳百色扶贫协作重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粤桂扶贫协作样板工程以及深圳对口百色扶贫协作标志性工程,共搬迁安置贫困人口近3万人,是百色地区最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了及时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就医压力,农发行广西分行靶向发力,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投放健康扶贫贷款3.4亿元支持百色市人民医院百东分院项目建设,不仅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享受到就近就医的便利,还提高了安置区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了当地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为解决搬迁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林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