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基层信息 > 正文
河北分行:以政策性金融妙笔增绿“燕赵大地”

去年以来,河北省分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五篇大文章”,深耕“绿色银行”品牌,累放绿色贷款556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绿色贷款余额1129亿元、较年初增长5.8%,占全行贷款余额39.7%。

支持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让“天更蓝”。以河北建设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强省为契机,持续加大项目营销对接力度,与省能源局签订《金融支持河北省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框架合作意向书》,建立“政策引导+融资支持”合作机制,综合运用“清洁能源贷”模式,“一企一策”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项目落地,累放贷款24亿元,支持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紧盯县域节能改造、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民生工程,累放贷款11亿元,支持唐山曹妃甸工业区集中供热、河北巨鹿经济开发区蒸汽供能、永清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解决58个乡镇1900余个行政村集中供热、散煤清零、垃圾处理等难题。立足张承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以服务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累放贷款13亿元,支持蔚县50.94MW低碳零碳负碳分布式光伏、张北风力发电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1万余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信贷支持张家口光伏发电项目

支持生态保护修复和土地综合整治,让“地更绿”。围绕打造京津冀“绿色屏障”生态修复样板,探索推出“林业+绿色”“农地+绿色”等信贷模式,统筹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累放贷款166亿元,助力“燕赵大地”披上“绿装”。以储备林、生态林、碳汇林等固碳项目为重点,累放贷款69亿元,支持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太行山燕山绿化、峰峰矿区荒山治理等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党政关注、群众关切的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栽植各类苗木3.7亿余株,统筹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落实“两藏”战略,累放贷款87亿元,聚焦盐碱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等农地项目建设,支持开发利用盐碱地3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支持高标准农田面积占全省任务比例实现同比翻番,在增加耕地面积、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粮食稳产增收。

支持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水更清”。围绕全省水利发展规划,深化与各级水利部门的沟通合作,与省水利厅联合印发《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累放水利建设贷款133亿元,支持了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河岸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等重点水利工程。聚焦江河湖库流域治理,累放贷款27亿元,支持白洋淀综合治理、大运河水生态系统防控、唐山乐亭县雨污分流等项目,涉及20余个河道、湖泊清淤疏浚及生态修复,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聚焦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更新改造等为重点,累放贷款37亿元,支持正定县城区供水管网项目、临西县农村供水改造提升项目等27个供水工程项目建设,累计铺设供水管道1.1万千米,惠及城乡居民超2100万人,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设施,实现水资源集约利用及优化配置。

 

▲信贷支持白洋淀综合治理项目

支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城乡更美”。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宜居宜业、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全方位提供融资融智服务。采取“千万工程贷”方式,向栾城区和美乡村项目提供信贷资金2.4亿元,支持部分村街实施道路硬化及景观绿化,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乡村活动中心及配套工程等,显著提升村容村貌。以支持绿色产业升级为重点,以107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探索推出“整县推进模式”,累放贷款18亿元,支持无极皮革后整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河北威梨全产业链、故城液态奶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的同时,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900余个,辐射带动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大力支持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累放贷款12亿元,推广“稻鱼(蟹)共生”“草畜一体”等绿色农业,支持曹妃甸规模化特色海水养殖等项目建设,助力乡村实现“绿色生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