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基层信息 > 正文
回首支农岁月|黑龙江分行:三秩芳华守初心 奋楫扬帆再启航

春华秋实三十载,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30年的日夜轮回,让时光有了纵深,岁月有了层次。

1994年12月27日,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有关文件要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龙江分行”)开始筹建。1995年2月8日,龙江分行正式宣告成立。

发振兴龙江青衿之志,开支农报国奋进征程。三十年来,龙江分行始终如一地高擎农业政策性银行大旗,始终如一地坚持农业政策性金融道路,始终如一地站在支农最前沿,在总行历届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扎根黑土地,倾情服务“三农”发展。截至2024年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5323.8亿元,是建行之初的19.6倍,近13年来贷款总量连续位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一;人员队伍从最初不足百人,发展为机构包含省分行机关、13个二级分行、65个县级支行,全辖干部员工2000余人的支农服务力量。三十年漫漫征途中,这支队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沿着“创业、转型、拓展、创新”之路,蹄疾步稳,迈出支农报国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奋进足音。

创业之路 奏响服务“三农”序曲

云程发轫,行远自迩。1995年2月至1998年3月,是龙江分行初建与高质量发展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省分行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严格履行国家赋予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围绕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这项核心工作,积极探索依法办行、规范管理路径,专注“三农”开展金融服务。1997年末,贷款余额645亿元,居当时全系统省级分行首位。

为有效防止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发生,龙江分行在全省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收购资金供求量较大的情况下,先后出台省内跨区粮食调销资金供应管理和结算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到1997年末,粮食收购贷款余额601亿元,比1994年末增加337亿元,比建行初增长2.2倍。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投放农业开发贷款,有效支持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助力全省23家竞争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良好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黑龙江分行信贷支持粮食企业开展粮食收购

转型之路 打造粮食银行品牌

作为因粮而生、伴粮成长、随粮壮大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龙江分行坚守“三农”主业矢志不移,把支农履职的“大文章”书写在广袤的黑土地上。1998年3月至2004年7月,省分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三项政策”,强化基础管理,促进粮改和粮食购销政策落实。

为严把粮食购销政策,及时足额供应收购资金,龙江分行于1998年成立结算办公室,制定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外埠粮点清查方案,对全省707户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负责对点直接结算到库,堵住资金流失的口子。为管住关键环节,省分行根据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的特点,严把收购、储存、调销关。同时,着力建立与封闭运行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充实了信贷一线队伍力量,到2001年末,全行监管粮食库存800多亿斤。

拓展之路 构建两轮驱动格局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2004年7月至2014年,龙江分行进入支农功能拓展阶段,这一时期,省分行坚决落实总行“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一方面全力以赴支持粮棉油收储,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履职重点逐步由专司粮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向发挥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力量转变。

水深则鱼悦,业旺则贾兴。在龙江分行拓展之路上,为推动粮油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全行积极探索构建粮油客户群体,对辖内粮食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确定一批重点营销客户,到2013年末,全行粮油战略性客户153户,占全部粮油贷款客户的34.1%,全行支持粮油收购市场份额达到53%,2005年至2008年粮油贷款连年实现大幅增长。

为扩大信贷支农范围,龙江分行于2007年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围绕全省资源特点和区域特色,依托行业和产业优势,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为支持改善民生类工程项目建设,主动与全省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对接,对关系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民生融资项目及早介入、全面评估、快速审批。同时,聚焦农资储备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办化肥储备业务,对具备承担国家或地方化肥储备计划的企业进行营销,助力全省春耕备耕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转化流通。从2004年到2014年,省分行信贷规模由655亿元大幅跨越到2484亿元。

▲黑龙江分行信贷支持的北大荒集团农地项目

创新之路 谱写支农报国新篇

2015年至今,是龙江分行历史上支农力度最大的时期。全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党委部署要求,坚定实施“六个坚持”总体战略、“四个全力”发展战略,按照“党建统领、创新发展、科技兴农、特色强行、保障安全”工作思路,紧跟总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特色大行”向“特色强行”迈进,这一时期,龙江分行累放各类支农贷款超过1万亿元,其中,“十四五”以来累放贷款4986亿元,在服务龙江振兴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银行“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职能作用。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贯彻落实闭环机制,引导全行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加强“两基”建设,强化机关基层党支部“一对一”对口帮扶。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践行农发行企业文化理念。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连续四年印发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意见,扎实推动中央巡视整改、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走深走实,党委纪委贯通协同,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断强化全面从严管党治行严的氛围。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聚焦落实省政府与农发行总行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科技兴农合作协议,着力打造粮油业务为主体,农地银行、水利银行、绿色银行齐头并进的“1+N”发展格局。在保障政策性收储资金供应的同时,创新推出省级信用保证基金、自有资金参与收购、“保值贷”、“供应链贷”、“仓单贷”等市场化办贷模式,“十四五”以来累放粮油贷款3639亿元,坚决助力龙江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连续三年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获评“优秀”等级。深度对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农业强省战略,支持水利、农村路网、公共服务等一批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的项目建设,高效落实好服务稳经济大盘等重大任务。加大对现代种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项目精准支持力度,率先落地佳木斯国家级农高区首笔金融机构融资,投放全系统首笔种质资源保护开发项目贷款。创新“农地+”系列融资模式,实现全省39个国家黑土地保护重点县全覆盖,农地贷款突破百亿元,服务龙江当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黑龙江分行支持鹤岗关门嘴子水库项目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总行“八项改革”、“八大工程”落实落地,充分运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和科技创新等项目,积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不断优化小微企业服务,大力推广应用小微智贷“北大荒场景”种植贷模式,打通信贷资金支农“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信贷政策宣讲、信贷规模“月盯月”、“1+3”专项营销行动,搭建“政银企”、大型战略客户、“银担险”客户共享、“万企兴万村”、科技兴农“五大战略合作平台”。构建清单化“大信封”金融服务机制,开通财政预算一体化、住房公积金银行结算应用和住房维修资金综合管理系统,加大手机银行、电子票据、二维码收单等信息化渠道建设,客户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坚持前瞻性防控、系统性管理、结构性施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夯实信贷管理基础,搭建“1+2+1”贷款审查审议和考评架构,持续提升贷款评审质效。深入推进“法治农发行”、“合规农发行”建设,开展“合规管理标杆行”创建、“合规管理精品行”提升工程,巩固强化联合监督、“靶点”整固、内外部监督检查一体化整改,按季组织市、县行“一把手”讲案防、讲操作风险、讲贷后管理,县级支行“三合一”专员讲合规典型案例,构筑内控合规“防火墙”。建立常态化安全法制教育机制,确保全行人员、业务、机构安全,着力推动“平安农发行”建设。

▲黑龙江分行支持宝清县翡翠湖矿坑森林公园项目

三秩芳华,弦歌不辍。三十年征程,记录了农发行人扬鞭奋蹄、乘势而上的实干气魄。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伟大时代,农业政策性金融在龙江大地将继续执实干之笔,以担当为墨,凝神聚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续写支农报国、龙江振兴时代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