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省分行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支农惠农“六大领域”,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需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今年1至4月累放贷款724亿元。随着一笔笔支农资金快速到位,一个个民生项目拔地而起,“天府粮仓”越来越满、产业发展越来越优、城乡面貌越来越新、区域发展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在灿烂的阳光下,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梓潼庙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地块平整、渠网配套、路网纵横,农民们正忙着犁地、栽种、浇灌。“过去这儿都是大小不一、散乱分布的‘巴掌田’,多亏了农发行的贷款帮我们建成了高标准农田,现在种粮便利多了。”村民老李看着如今的田地赞不绝口。
眉山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提出之地。眉山市分行因地制宜创新支农,通过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二三产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托管”等模式,带动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业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支持高标准农田新建、改建面积46.81万亩,全面助力粮田增产、农民增收。
▲四川分行支持的眉山市永丰村高标准农田项目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四川分行聚焦服务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全面落实“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责,在粮油购销、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粮油产业、农业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倾注信贷力量。截至今年4月末,累放粮油类贷款90亿元,支持收购调入粮食近310万吨;累放高标准农田贷款99亿元,支持450万亩高标准建设,持续擦亮“粮食银行”“农地银行”特色品牌。
勇当巩固衔接“主力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四川分行全力支持更多“土特产”做大产业规模,增强乡村“造血”功能。
“哞……哞……”走进甘孜州甘孜县,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牦牛正悠闲地在雪山下吃草。依托区位优势和牦牛资源优势,近年来甘孜县全力推进牦牛、青稞等有机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助力打造“有机之州”,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发展快,要靠龙头带。自2020年银企双方建立信贷关系以来,四川分行连续4年为甘孜县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解决融资难题,累计提供信贷资金2900万元,支持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覆盖带动村集体牧场93个,帮扶贫困村54个,助推“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良性发展。
同时,该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切实发挥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着力构建“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体化的帮扶格局,切实用好融资特惠政策,今年1至4月投放精准帮扶贷款287亿元;坚持融智帮扶,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乡村振兴党员先锋队前往凉山州开展贴近服务,一对一当好融资顾问;搭建融商平台,以“万企兴万村”行动和东西部协作为着力点,积极协调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帮扶;加强融情关怀,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加大资金捐赠力度,设立助学帮扶基金,着力改善民生福祉。
打好现代农业“组合拳”
南充高坪区川东北现代智慧冷链物流项目施工工地上,旋挖钻机、装载机、挖掘机不停运转,不远外,一栋主体建筑拔地而起。“多亏了农发行资金的注入,我们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最大的单体建筑——展示研发中心目前整体已完成封顶,项目完工后,将建成川东北地区冷链物流核心枢纽、成渝经济圈冷链产业高地、西部地区冷链产业标杆。”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南充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大力推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粮供给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桑茶之乡、晚熟柑桔之乡、冬菜之乡”建设,一大批南充“土特产”圈粉走红,鼓起了百姓“钱袋子”。然而,当地冷库容量较小,且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冷链需求,制约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四川分行立足实际,把支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全链条式服务,创新办贷模式,疏通难点堵点,确保项目高效落地,有力拓宽农业价值链和延长服务链,为做大做强“土特产”提供金融动能。
▲四川分行支持的南充现代物流园区项目
在农业政策性金融助力下投产变现的新质生产力不止于此。在德阳某粮油储备库现场,德阳市分行工作人员详细演示着“智慧粮库”系统操作流程:“通过数字赋能,我们可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和电脑24小时实时查看粮位面,监测库存数量;通过粮堆内分层铺设的信息采集感知源实现对粮情的监测;通过查阅出入库动态、库存管理等数据信息,及时掌握粮食出入库进度,了解库存粮食品种、数量等变化情况,实现全流程、全时段、多维度的数字化监管。”
产业兴则乡村兴。四川分行聚焦“10+3”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产业等领域,今年1至4月累放农业产业类贷款212亿元,积极推动四川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吹响和美乡村“幸福曲”
在绵阳市安州区,七里村闻名遐迩。这个距离绵阳市区仅1小时车程的美丽乡村,是市民们偏爱的乡村旅游落脚点,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村房破旧、道路崎岖。农发行的信贷支持为美丽乡村建设找准了门路,景观打造、房屋修缮、道路建设、停车场修建,一个个“微改造、精提升”基础设施改造落地开花,让这里蜕变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也吸引了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张华容便是其中一员。每逢节假日,他经营的农家乐都几近客满,新鲜菜肴香气飘散,他一边热情招呼着客人,一边高兴地介绍:“现在村子变美了,日子也红火起来。现在我不仅能照顾家里老人,年收入也轻松达10万元,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从七里村乡村旅游的热火朝天,到花荄镇九合村柑橘产业的蓬勃发展、秀水镇场镇的污水管网旧貌焕新颜......在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下,安州区9个乡镇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孕育。
为助力“千万工程”实践落地四川,今年以来,四川分行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截至4月末,累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296亿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助力区域发展“添动能”
眉山东部新城位于成渝发展主轴,是眉山融入成渝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四川天府新区环线的关键部分,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但由于基础弱、开发晚、起点低等历史原因,该区域城乡融合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得知此情况后,四川分行以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为支持眉山东部新城起步区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建设,三级行协同联动,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实地调研走访评估,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迅速推动项目资金落地投放,为提升城乡经济发展、增强区域内经济交流协作、促进成渝国际创新发展轴建设奠定基础。
川渝高竹新区是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共同批准设立的城市新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承担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高品质宜居新城、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等重大任务,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四川分行紧盯区域发展规划,以支持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建设为着力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累计投放相关贷款6亿元,全力保障川渝合作示范园区建设资金需求。
互联互通的川渝,日益洋溢着繁荣发展的活力。四川分行主动融入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的战略规划,聚焦川渝合作共建项目,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累计支持川渝合作共建项目28个、金额80亿元。同时,聚焦全省“一中心一方案”,先后出台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共富试验区等多个意见,创新差异化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今年1至4月累计向绵阳、泸州、宜宾、南充、达州等区域投放贷款276亿元,占贷款投放总量的38%。
描绘美丽四川“新画卷”
在成都彭州市主城区西北角,坐落着一座官渠郊野公园。如今,这座大型生态公园将迎来二期项目建设,致力呈现“远看无垠,近看成方,眼之所及皆是绿”的美好生活空间。彭州市支行聚焦公园城市“增绿”愿景,以5.81亿元贷款加速推动公园二期项目落地,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披上新“绿衣”。
▲四川分行支持的成都市彭州市官渠郊野公园项目
作为生态大县,洪雅县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森林覆盖率超过71%,被誉为“绿海明珠”。四川分行依托当地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盯当地林业发展规划,主动靠前服务,创新构建“储备林+碳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投放该行首笔采用碳汇质押担保的绿色贷款4亿元,用于支持洪雅县内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四川分行围绕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产业,与省生态环境厅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政府+政策性金融+企业”合作机制,深度参与全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绿色资源纳入增信范围,积极探索碳排放权、碳汇权抵质押办贷模式,建立更为广泛的绿色信贷服务,1至4月累放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贷款393亿元,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助力美丽四川建设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