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分行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切实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古村落留下来、活起来、美起来,让巴山乡愁的文化底蕴切实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优势与动力。2020年以来,累计审批传统村落项目8个、金额28.04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8.08亿元,切实当好金融服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铸精神文明之“魂”,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通江县属商周时巴国的腹心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内容深厚,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四川省首批艺术文化之乡,也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迎春村等66个村落具有巴文化传统村落的普遍形态,承载历史记忆、维系文明根脉、寄托浓浓乡愁。“我就是在村里长大的。以前这里很热闹,街坊邻里一起生活玩耍。后来很多乡亲外出务工,‘人气儿’越来越少。现在政府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和建设,听说农发行给了贷款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家乡、留了下来,村里又热闹起来了。”通江县迎春村村民感慨道。2024年,巴中市分行审批贷款2.64亿元,累计投放8200万元,支持迎春村在内的通江县16个传统村落建筑改造、文化体验中心修复、产业发展等,充分依托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禀赋,着力打造特色民宿、文化体验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拓宽通江茶叶和巴山脆李的销路,实现特色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通江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实施项目
塑和美乡居之“形”,让人居环境“靓”起来 。巴中分行坚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传统村落保护“齐步走”,统筹兼顾传统村落建筑修缮和活化利用,2024年向平昌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一期项目审批贷款5亿元,支持民居主体建筑修复、乡村道路改建以及公厕、污水垃圾处理、消防设施等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对古民居、古迹、寺庙等建筑进行加固改造,既保留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又对村落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对村镇道路进行硬化拓宽,方便村民出行和游客参观;实施垃圾转运清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等举措,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新格局和乡村生活新品质。
▲平昌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一期)
强特色农业之“骨”,让乡村产业“旺”起来。巴中市分行立足整体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灵活运用整体保护与支持土特产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打捆打包”方式,以产业发展提升村落保护。2024年,巴中市分行贷款3亿元支持的巴州区传统村落保护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通过流转林地、园地等,将林下经济的发展理念运用到果园产业,采用果树套种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综合效益,实现“一地多收”,并通过合理套种低矮的中药材黄精,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适度规模化经营,提升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建成运营后,可实现年均收入约7000万元,为周边村落增加超过500个就业岗位,在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缓解乡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