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分行紧扣职能定位,聚焦巴中革命老区建设“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针对革命老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当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金融排头兵”,累计投放各项贷款97.3亿元,支农信贷规模318.2亿元,居全市金融机构前列,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定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一等/优秀”,交出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扎根革命老区的亮眼答卷。
仓廪实 实现红色巴中五谷丰登
近日,巴中市恩阳区柳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被四川省政府评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农发行2.4亿元的信贷支持,项目园区耕地面积1.3万亩,常年种植水稻、油菜1.05万亩,辐射带动发展优质粮油10万亩。
2024年以来,巴中市分行累放粮油购销储贷款4.5亿元,支持全省粮油收购市场份额逾90%,全力守护老区粮仓,确保水稻、小麦、油菜籽、红高粱等主要经济作物颗粒归仓。聚焦土地做文章,不断创新支持模式,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8.3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近50万亩。依托“优质粮油基地+种养循环”模式,建设通江县广纳镇高标准农田,提升机械化水平,推动水稻核心园区亩产超过700公斤,同比增长30余万公斤。为夯实单产提升根基,通过“农地+现代农业园区”种植模式,支持南江县建立稻鱼共生、稻鸭共生及优质稻核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县建设翡翠米基地20万亩。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在保足“米袋子”“油罐子”的同时,托稳“肉盘子”,坚持用好用活重要农产品、农业科技贷款产品,投放5.7亿元支持巴山肉牛、南江黄羊产业全链发展,建设大基地、发展大龙头、做强深加工。
▲南江县长赤片区优质粮油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
促融合 支持潜力巴中城乡繁荣
如今,漫步在巴州区的大街小巷,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魁星楼广场建成使用,巴城人民又添一处休闲好去处。
城乡融合,一头是城镇,一头是乡村,巴中市分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总体思路,以县域为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024年以来,累计投放贷款53.5亿元,支持通江县产城融合示范项目、省道204线诺华公路通江县城至诺水河段等项目40余个,加速推动设施融合、畅通要素融合、促进产业融合,走出了具有巴中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围绕“乡”的提升,巴中市分行投放贷款3.5亿元,创新“传统村落保护+乡村土特产”打捆打包模式挖掘现金流,对38个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改造传统民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乡村风貌整体提升;投放3亿元贷款改造提升辖内乡镇7个供水场站,供水覆盖逾23万人。围绕“城”的提升,投放5.2亿元为全市256个老旧小区完善道路交通、照明、绿化环卫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投放3.4亿元贷款提升恩阳区、南江县城客运能力。聚焦“畅通中间”,投放13.2亿元路网建设贷款助力城乡连通,实现“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目前全市公路路网密度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首位。
▲通江县高标准农田项目
生态美 促进绿色巴中和美共生
绿色是巴中的底色,也是巴中的优势。作为四川省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巴中生态资源富集,绿色发展基础坚实,森林覆盖率超过63%。为让生态“颜值”转变为发展“价值”,巴中市分行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全面对接支持全市涉农生态环保领域,围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2024年以来,累计投放绿色贷款37亿元,截至目前,绿色信贷余额108亿元,支持巴河大佛寺至李家湾闸坝段和兴文片区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程等4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和秦岭重要生态屏障。
同时,巴中市分行积极探索依托红色资源做好革命老区绿色金融大文章的有效路径,以“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等新模式,赋能储备林、康养、红色文化研学交流等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激活老区发展引擎,累计投放贷款6亿元,推动巴州区、恩阳区等多条河流综合治理、供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
▲平昌县青花椒产业园基地项目
产业兴 助力特色巴中兴农富民
去年,巴中市平昌县青花椒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并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网站上向全球推广。平昌青花椒以其粒大饱满、色泽新鲜、清香浓郁、麻味醇厚著称,巴中分行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累计投放贷款2.3亿元,支持新建及改造集规模化种植、初精深加工、冷藏烘干等于一体的6万亩花椒核心园区,助力青花椒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富民产业。目前,全县花椒基地规模已突破25万亩,10万亩花椒实现投产,年采摘鲜椒5000万斤,产业发展辐射范围涵盖41个乡镇298个行政村,直接带动约4.6万人口。
巴中市分行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市”发展战略,聚焦“5+2+3”产业体系,2024年以来累放产业类贷款38.3亿元,支持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恩阳区食品工业园项目等29个示范产业园区建设,贯通“种养产加销”全链发展,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品牌,投放14.3亿元接续支持胡婆婆食品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助推中药材、青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以政策性金融助力“巴中产·巴中造”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