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福建省南平市分行全面贯彻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依托闽北山区生态资源富集、特色农业鲜明等资源禀赋,坚持以创新为驱动,聚焦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1年年初至今,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32.28亿元,贷款余额从76.88亿元增长至183.38亿元。
践行大食物观 夯实农稳粮丰根基
五月的南平,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育秧备耕工作如火如荼。“十四五”以来,南平市通过创新“村党组织+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业从粗放管理向科技全周期管护。南平市分行坚持因地施策,推动南平各地开展土地复垦、新修农田、耕地改造,累计投放贷款42.93亿元,支持耕地改造提升等近9万亩,助力守好耕地“红线”,促进地力提升。
同时,南平市分行立足当地多元化食物供给比较优势,从“粮”到“食”拓展信贷支持领域,“十四五”以来,累放粮棉油贷款10.08亿元,支持水稻等地方重点粮食作物生产、加工、收储、轮换;累放农业科技贷款11.46亿元,支持企业解决粮种、菌种“卡脖子”问题和核心技术攻关;累放流动资金贷款10.6亿元,支持产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浦城大米、武夷茶叶、建瓯竹笋等“武夷山水”农特产品品牌建设,让闽北百姓从“吃饱”到“吃好”。
▲建阳区高标准农田及农业综合提升项目
守护“绿水青山” 激活生态发展动能
在延平区大横镇的华东球根研发中心近2万平方米的育苗温室内,一株株品种改良的百合花含苞待放、长势喜人。南平市分行1.85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使这里原本遍布山间的野百合实现改良培育、规模种植,有效打破国外进口限制、突破规模化繁育技术壁垒、降低产业扩张成本,在支持延平百合满足全国各地对百合花食用、药用、观赏等需求的同时,为当地花农带来超过2万元的亩产收益,助力擦亮“中国百合之乡”金字招牌。
为发挥南平作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的资源优势,南平市分行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出全系统首笔国际林业碳汇(VCS)收益权质押贷款,有效破解林业企业担保不足问题;紧抓南平市在全省率先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的机遇,创新推出“林下空间经营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激活林下经济发展新空间;立足竹木特色产业,累计投放贷款1.67亿元,助力全竹产业链从“竹笋”到“竹梢”的深度开发,推动当地竹材综合利用率提升20%以上,促进竹农就业增收。
▲顺昌县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项目
擦亮文旅品牌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2025年4月,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南平召开,建阳马伏村作为朱熹晚年治学著书的“理学摇篮”,是本次大会重点展示的文旅亮点之一。在南平市分行2.2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建阳马伏村乡村振兴项目聚焦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与特色农业文旅融合,建成集中心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外围风貌提升建设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服务体,为文旅大会提供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样本,让村民通过农特产品销售等渠道年均增收约1.2万元,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风景道上打造了“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乡村典范。
▲南平市建阳区马伏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南平市分行深学“千万工程”经验,借助建阳马伏村、建瓯伍石村等地探索乡村闲置资源活化利用路径,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与市政府联合发文推出“整村振兴贷”模式,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落地的典型示范。“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贷款9.6亿元,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项目建设提速赋能,助力历史人文景观与乡村旅游、特色农业融合,以生态美景引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