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总行动态 > 正文
坚守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 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随粮壮大,长期以来始终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根本职责和首要任务,把粮棉油信贷业务作为立行之本和发展之基,立足于收储领域,沿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拓展信贷链,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2-2021年,累计发放各类粮棉油贷款6.59万亿元,其中发放粮油收购贷款3.49万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油3.98万亿斤,粮油收购主导银行地位不断巩固。

 

农发行山东郯城县支行信贷支持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

2022年,农发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保收储、增供给、当主导、防风险”的总体要求,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贷款投放,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截至9月末,农发行粮棉油贷款余额16875亿元,有力保障了粮棉油市场平稳运行,以实干实绩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

农发行始终把支持粮食收购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保障收购资金供应。优化政策性业务信贷服务,加强信贷资金监管,及时足额保障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增储、轮换和最低收购价信贷资金供应,增强国家和地方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在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或不启动的情况下,顺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大势,主动作为,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和贷款产品,全力推进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努力托住粮食收购的“资金底”,市场化收购贷款投放占比近年来呈上升态势,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市场稳定,巩固了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地位。十年间(2012-2021年),农发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能力不断提升,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全力服务稳住经济大盘。

(一)粮油收购贷款投放增加,持续发挥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农发行全力保障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以有力的政策性金融保障彻底解决了“卖粮难”和“打白条”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每年粮食上市前,总行提前赴粮食主产区开展实地调研,各分支机构第一时间做好客户布局和收储库点资格认定等准备工作,提早备足资金头寸,始终做到“钱等粮”。十年间,农发行支持企业收购粮食数量占全社会收购量比例常年达到50%以上,粮油收购主导银行地位不断巩固。今年以来,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克服重重困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保障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夏粮收购期间(2022年5-9月),累计投放粮油收购贷款1486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油1655亿斤。

(二)大力支持政策性粮食收储计划,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农发行始终坚守政策性业务主阵地,及时足额保障中央和地方储备企业执行粮油储备轮换资金需求,提前做好最低收购价收购各项准备工作。十年间,累计发放政策性粮食收储贷款2.41万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2.03万亿斤。

(三)加大市场化收购支持力度,积极配合国家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农发行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持续深化与中粮、中化等涉粮央企,以及冀粮、鲁粮等省级国有粮食集团的信贷合作,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支持金沙河、想念面业等优质民营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为其解决融资需求。十年间,累计投放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1.08万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95万亿斤;粮食市场化贷款投放量占全部粮食收购贷款比重,由2016年最低12%提高到2021年46%。

二、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国家开展粮食“去库存”工作

2016年以来,农发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升站位,坚持原则,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政策性粮棉油去库存工作。经过7年时间我国库存粮食消化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支持国家专项储备收储计划,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

农发行大力支持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专项储备,有力保障了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助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安全有效。

(一)积极支持储备肉收储工作,保障肉类市场的正常供应和价格平稳运行,维护养殖户和消费者利益。十年间,累计投放储备肉(含冻猪肉和冻牛、羊肉)贷款345亿元,支持中国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粮肉食(北京)有限公司、天津二商迎宾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承储企业完成国家收储任务。2013、2014年生猪市场低迷,生猪养殖户严重亏损,累计发放贷款57亿元,支持74户承储企业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26万吨,稳定生猪市场,保护养殖户利益。2018、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市场供应紧缺,猪肉价格上涨,发放贷款188亿元支持国家增储计划,平抑市场价格,促进生猪生产。2021年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积极支持储备肉出库,推动猪肉市场价格回落。农发行对储备肉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保障实现一周每人每天餐桌上有二两肉的目标,为人民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二)全力支持储备糖收储工作,为保障食糖市场稳定提供资金支撑。食糖作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市场稳定安全。我国食糖生产禀赋较差,年均产量仅1000万吨,而年均消费在1500万吨左右,为维护国内食糖市场供求平衡与价格基本稳定,把“糖罐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农发行全力支持储备糖收储工作,为保障食糖市场稳定提供资金支撑。十年间,累计投放储备糖贷款509亿元,支持华商储备管理中心、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完成储备任务,为弥补食糖市场供应缺口、维护食糖市场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发行认真落实国家食糖宏观调控政策,配合国家开展食糖收储工作,维护主产区3000万蔗农利益,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配合做好进口储备糖的收储工作,增加食糖市场供给,助力我国经济外交发展。

四、创新信贷产品和支持模式,推动粮棉油信贷高质量发展

(一)创建粮食信用保证基金,助力东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实行“市场化”加“补贴”的新机制,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农发行提高站位,秉持家国情怀,牵头制定信用保证基金方案和实施细则,在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支持市场化收购的同时,按照市场原则和银行规律有效防控贷款风险积极推动收储体制改革落地。信用保证基金的建立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激活玉米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其他品种粮食收购政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截至9月末,全国已经有17个省份建立了信用保证基金,基金总规模达65亿元,缴存企业753户,信用保证基金累计支持企业556户,累计投放贷款304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油226亿斤,成功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等各方多赢局面,成为解决粮食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保障了种粮农民利益。

(二)创新供应链金融信贷支持模式,大力支持粮油全产业链发展。农发行顺应粮油市场化改革大势,创新供应链金融信贷支持模式,大力支持粮油产业发展。一是加大信贷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产销对接,通过供应链金融信贷支持模式支持优质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参与市场化收购。2021年度秋粮收购期间,农发累计向211家企业发放贷款391亿元,实现粮食交易333亿斤;2022年度夏粮收购期间,促成企业达成购销合作意向75项,涉及购销需求154亿斤,发放贷款115亿元。二是研发线上电子化融资渠道。农发行创新发展以物资流为核心的供应链信贷业务模式,2021年“竞拍贷”在国粮交易中心上线运行,使用“竞拍贷”模式支持企业通过粮食交易中心、交易批发市场等平台拍卖中央和地方政策性粮食,实现竞买资金自动办贷,确保“去库存”下游信贷链条顺畅,与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进行实时数据交互,确保双方账务一致,信贷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