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总行动态 > 正文
聚焦美丽中国建设 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之五

在今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支撑,而要保护高品质生态环境,就需要不断强化治理能力,坚决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极端重要性,突出抓好支持耕地保护,守护生态资源安全;积极探索绿色债券发行,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持续强化绿色信贷资金管理,精准引导资金投向,严防各类金融风险,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坚实的金融安全屏障。

抓好耕地保护 守牢发展根基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前提,坚持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是守护资源安全底线的关键任务。党的二十大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始终坚持把支持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作为重要使命和主责主业,积极配合国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黑土地保护、推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不断优化信贷政策,创新“农地+”融资模式,全力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

为探究政策性金融支持农田建设的有效路径,总行党委牵头开展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等课题研究,班子成员先后赴13个省开展实地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探寻提升服务质效的思路办法。针对耕地保护项目投资回报低、周期长、担保资源不足的特点,农发行出台推动农地业务高质量发展、黑土地保护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专项意见,配套授权、利率、期限等差异化信贷优惠政策,努力提升信贷政策匹配度,打造“农地银行”特色品牌。同时,持续加强政银合作,与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在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凝聚建设合力。

▲农发行支持的黑龙江富锦市国有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项目

在政策与实践的推动下,农发行各级行坚持以业务模式创新为核心,将农地业务与供应链金融、产业导入、综合整治以及线上业务相结合,大力探索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农田建设的通道,激发农村土地资源活力。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农发行黑龙江省分行开展“高标准农田+线上业务+保护性耕作”模式运作,积极对接北大荒集团等大型涉农社会化服务企业,量身设计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打造“小微智贷供应链订单贷北大荒场景”,支持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性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流转和全程托管种植,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截至今年6月末,向95户种植贷客户投放贷款8.76亿元,支持黑土地托管面积81.37万亩,有效推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可持续适度规模经营。在湖南益阳,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休闲文旅”模式,审批2.98亿元农地贷款支持清溪稻梦渔歌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在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9010亩的同时,推动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竹林休闲体验基地、精品果蔬种植基地、烧烤露营体验基地、乡村电商直播基地等建设,以产兴业、以游促产,变“小农田”为“大农田”,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今年上半年,农发行累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贷款超2000亿元,同比多放400余亿元;截至6月末,农地贷款规模近7000亿元,较年初净增1700余亿元,增幅达34%。

探索绿债发行 强化资金支持

持续推动政策性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坚实的资金保障。近年来,农发行着力完善自身绿色金融体系,在绿色信贷大幅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绿色筹资力度,促进绿色资产与绿色负债匹配,通过持续推动绿色债券业务发展,为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坚实资金后盾。

2015年12月,人民银行发布“39号公告”,明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引导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农发行以人民银行公布的标准为指引,积极推动开展绿色债券业务。推动存量绿债认证,于2016年8月委托第三方机构认证,将3只存量农发债共495.2亿元认证为绿债;开展境内绿债发行,从2016年12月至今,在境内发行4只绿债共356亿元人民币;探索境外绿债发行,于2018年发行1只境外欧元绿债5亿欧元,于2019年发行1只境外人民币绿债25亿元。

 

▲农发行支持的湖南清溪稻梦渔歌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绿色债券筹资通过其自身的低成本优势,为农发行节约了资金成本,对全行绿色资产形成了有效支持。农发行绿债资金被运用于国家储备林、污染综合治理、河道整治等多种生态建设项目,推动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改善,守护了国家生态安全,履行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农发行以绿色债券作为媒介,引导市场资金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投资机构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途径。农发行探索实行的“绿色债券+柜台”模式,吸引广大社会公众投资绿色领域,在满足居民和企业合理投资需求的同时,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美丽中国绿色发展。

强化信贷管理 提升发展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也是一项漫长而细致的工作。为保证绿色金融安全有保障、发展可持续,可靠的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不可或缺。为避免打着“绿色”旗号套取资金的行为,农发行在大力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推进绿色金融“质”与“量”协同发展,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农发行支持的辽宁辽阳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建立绿色信贷标准。根据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及监管部门要求,立足自身业务实际,建立由“认定标准”“测算标准”“统计标准”构成的农发行绿色信贷标准,并应用于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有效解决绿色信贷“怎么认”“怎么算”“怎么管”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提升识别绿色资产的能力,促进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精准反映项目成效。

实施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围绕“绿色融资认定”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两个方面,明确信贷全流程各环节有关绿色信贷管理的工作职责、管理要点,并将绿色信贷管理要求嵌入信贷生产系统,实现系统刚性控制,规范绿色信贷管理。

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建立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识别、监测和防控机制,推动客户及项目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分类管理以及动态评估,根据分类情况实施差异化措施,切实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

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在项目受理阶段,严格准入要求,明确负面清单,严禁违规新增涉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贷款。严禁支持“两高一剩”和节能减排控制行业,严禁支持被列入水资源利用、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负面清单的项目和企业,严禁支持能耗多、碳排放突出、影响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及节能评价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和企业。在贷后管理阶段,对涉及合规风险、信用风险、环境与气候风险的企业开展名单制管理,并加强跟踪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