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发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及外部监管要求,切实推动农发行“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稳步实施。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农发行原信贷管理系统(CM2006系统)逐渐显现出管控能力不完善、与外围系统信息交互弱等诸多问题。为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总行党委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决定将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新信贷系统”)建设项目作为全行系统性重要工程,于2021年9月启动、2023年8月完成建设。新信贷系统实现了系统功能和信息技术全面革新,显著增强了农发行科技基础设施的硬实力和全面高效履职的软实力。
打造银行“智慧”系统
“智”造引领。新信贷系统的建设始终秉持审慎与前瞻并重的原则,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赴同业金融机构进行深度调研,广泛开展项目咨询。同时,与总行各业务部门及省级分行开展访谈,全面剖析信贷制度、业务流程、系统使用情况的现状,并进行详尽的差异化分析,确保新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智”慧聚力。系统建设汇聚了全行业务骨干,并特邀同业人员百余人参与,组成专业团队,通过深度学习、实操练习、详细比对、认真论证加强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实现空间上的合署办公,有效减少了沟通障碍,显著提升了系统建设效率。
“智”能提升。在新信贷系统一、二期成功上线的基础上,立足现代银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探索农发行信贷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思路,深入收集新一代系统的优化建议,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优化和升级。此外,还积极探索将新技术、新应用引入系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不断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坚持“四高”系统建设原则
新信贷系统是全行级的信贷业务办理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综合性信贷管理系统集群。系统建设采用了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构建信贷管理、信贷风险监控、信贷分析决策三大板块为目的,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
坚持高起点。高起点是指新信贷系统要达到同业先进水平。通过广泛论证系统功能架构,科学规划业务组件布局,充分吸收消化业内先进的风控管理经验,通过系统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对信贷业务的全面支持;强化数据应用,打通新信贷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链,实现各系统各环节数据无障碍交互,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坚持高标准。高标准是指要做到五个“一体”,即:生产与智控融为一体,监管规则与业务规则融为一体,产品原型引进与客户化改造融为一体,制度优化与系统重建融为一体,同业先进经验与农发行特质融为一体。进一步实现全行客户、产品、流程、授权、风控等管理要素的有机整合,提升客户服务、产品创新及风险防控能力,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支持。
坚持高效率。高效率是指要快速落地新系统,初始建设保基本,后期升级促优化。第一期工程重点围绕保障业务连续、实现监管需要、满足基本功能三个方面开展;第一期之后,将根据业务管理需要和项目实施计划,滚动接续项目建设快速提升系统功能。
坚持高可控。高可控是指新信贷系统要实现产权自主、运维自管、应用自研的目标。系统建设过程中,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系统研发,逐步掌握业内先进的管理经验、开发方法,以及金融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最终实现业务、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多维度创新,为服务“三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实现“五个方面”成效
实现改革适应能力的有效提升。新信贷系统通过全面化、精细化、组件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改进技术架构、重新规划建设、打通系统孤岛、提升迭代效率,实现对全行信贷管理理念、流程、制度、系统、管理、队伍全方位的大变革,全面提升信贷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履职保障能力。
实现履职水平的全面提高。新信贷系统针对农发行现有信贷业务开办的痛点和短板进行有针对性提升,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办贷、管贷功能,把科技支撑水平内化为自身的履职能力、服务能力。
实现风控手段的大幅改进。新信贷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建设信贷风险监控系统,实现贷前风险识别、贷中风险监测、贷后自动监控和预警,更加及时有效阻断信用风险传递链条。
实现管理能力的显著强化。新信贷系统重构农发行信贷业务流程,完善业务功能,夯实管理基础,可为信贷人员提供全流程服务,不断提升信贷人员履职质效。
实现数据质量的整体提升。新信贷系统统一信贷业务数据标准,以系统数据根源治理为抓手,解决外部监管、内部管理、数据统计等关键环节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基础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