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三农”工作的重心也实现历史性转移,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站在新起点上,乡村振兴波澜壮阔的画卷该如何绘就?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表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举全国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7连丰,最近6年全国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在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扩散、全球粮食减产或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仍要努力实现高质量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
“在确保产量的基础上,要着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产能稳步提升,确保需要的时候产得出、供得上。特别是要抓住种子和耕地这两个要害,持续推进种业创新自立,保护好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说。
粮猪安天下。猪产业占畜禽养殖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是中国最大的农业产业之一,但目前还存在周期波动大、育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5%。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短板、弱项。正如芯片对手机的重要性一样,‘猪芯片’就是当前猪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我们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加大投入,建立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产学研育繁推融合发展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奇迹真的发生了!”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激动地讲述着毛南族人民的脱贫故事。昔日那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家里家外,灯火明亮,果园飘香。这是小村寨摆脱千百年绝对贫困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伟大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三农”工作重心将历史性地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
在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看来,发展数字农业、促进农业智慧化与现代化,是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引导互联网科技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还应该大力吸引和培育信息时代‘新农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振兴产业,重点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党委书记、原董事长解学智说,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着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等问题,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案。他建议,未来应加强供应链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介绍,截至2020年底,泰州靖江市农产品注册商标数累计1116件,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品牌,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也认为,要想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需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以此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要立足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凝聚社会力量,形成产业支撑,才能防止返贫致贫,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说。
因地制宜抓好乡村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很多只是到了行政村,村以下到户还有很多‘堵点’。短板、弱项主要在这块儿。”唐仁健坦言。
“乡村建设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避免‘千村一面’。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联副主席韩文林说,“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多样且富有内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
快递物流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离不开的基础服务,农村寄递网络已基本覆盖县乡两级,短板在村一级。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司长马旭林表示,“十四五”期间,邮政系统将全面推动村级综合站建设,打造世界前列的农村寄递网络,为农产品出村提供精准有效的“最初一公里”服务。
“如何吸引更多农民参与乡村建设也很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等数字化终端设备在乡村大范围普及和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村民自治方式,有助于让农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去。要在乡村治理中更多引入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党建、组织动员、人口管理等乡村治理“应用矩阵”,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在乡村建设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雷鸣强表示,乡规民约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他建议,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的组织领导、价值标准、内容规范和奖惩体系,助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能力。(徐胥、姚进、常理、李苑、李景,《经济日报》一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