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媒体反映 > 正文
【金融时报】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访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解学智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多年的脱贫攻坚战中,金融为扶贫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当下,政策性金融将如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解学智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在各项脱贫攻坚举措中,金融扶贫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您曾工作过的农发行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请您谈谈农发行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解学智: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特别强调,要重视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农发行始终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业务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持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2015年以来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67万亿元,余额1.5万亿元,投放额和余额均居金融同业首位,切实发挥了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作用,连续五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在历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的最高等级,共有8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一是构建全行全力全程扶贫工作格局。制定政策性金融扶贫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在金融系统率先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和执委会,在国家级贫困县率先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或派驻扶贫工作组,实行总省市县行“四级书记”抓扶贫,建立行领导分片包干扶贫的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精准管理、考核评价、科技支撑等体系,形成了同频共振、力出一孔的工作局面。

二是集中力量支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出台支持意见,先后分3批出台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48条差异化政策,在信贷政策、资源保障、定向帮扶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倾斜。特别是去年,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分支机构开展挂牌督战,进一步出台11条特惠举措,有力支持了未摘帽县如期脱贫。

三是围绕产业扶贫和“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加大信贷投入。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专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全力支持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粮棉油收储、特色产业提升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信贷支持和后续扶持,持续发力支持基础设施扶贫。累计支持贫困地区新改建医疗卫生机构635个、学校3941所,支持新改建农村公路30.27万公里。

四是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积极构建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体”帮扶体系,向定点扶贫县选派“三人小组”,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招商引资,加强人才培训,累计向4个定点扶贫县投放贷款109.98亿元,协调引进投资项目33个,捐赠资金9803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13亿元,培训定点扶贫县“三支队伍”约9000多人,培训贫困地区大学生村官800人,助推定点扶贫县实现稳定脱贫。

《金融时报》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对“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请您谈谈对金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解学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脱贫地区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还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迫切需要金融行业,特别是政策性金融进一步发挥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任务。一是在5年过渡期内要保持金融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组织领导不减弱,扶持政策不减少,工作要求不减轻,考核标准不减低,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强化帮扶成效管理。

二是突出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粮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支持政策,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大力支持开展东西部协作和“万企兴万村”专项行动,继续做好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

三是扎实做好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项管理衔接,重点做好机构衔接、政策衔接、产品衔接、工作衔接和制度衔接,确保各项工作平稳过渡。

四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强力保障。

《金融时报》记者:我们看到,今年全国两会,您的提案是关于“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乡村产业体系建设”,请您谈谈如何发挥好供应链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持作用?

解学智:由于“三农”的弱质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呈现散、小、弱的特征,其经营普遍存在融资难、销售难、控制成本难、防控风险难等方面的问题,而供应链金融可以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连接上下游资源,激发产业要素活力,实现“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小企业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解决乡村经营主体面临的上述难题,进一步丰富乡村业态,提升乡村产业链价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当前,供应链金融已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供应链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效果还不明显,在支持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还不突出。为了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在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我建议:

一要强化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强化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间的有效合作。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有效合力,推动形成多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的合作模式。

二要制定行业标准。在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同时,要针对目前供应链金融平台各自为战、标准不一等问题,明确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打破不同供应链金融平台壁垒。

三要强化产品创新。鼓励各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的特殊情况,着眼于生产、收购、运输、存储、交易全产业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模式,创新各类供应链金融产品。

四要强化配套建设。加快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探索建立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强化科技支撑,有效整合金融机构系统、核心企业内部系统、工商、税务、司法、征信系统等数据。

五要强化风险防控。一定要坚持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实行穿透式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针对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要因企施策、精准施策。同时,加大产业链供应链、区块链等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乡村产业体系建设质效。(赵萌,《金融时报》二版·要闻)

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15455367_70039_jrsb.html?app=1&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