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媒体反映 > 正文
【新华社】农发行行长助理朱远洋:为粮食安全铸牢金融之盾

据农发行行长助理朱远洋介绍,“十三五”时期,农发行累放各类粮食贷款2.78万亿元。下一步,农发行将进一步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信贷支持力度;还要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种业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国饭碗装上“中国芯”。

新华财经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王虎云)在疫情反复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下,粮食安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如何发挥金融支持“三农”事业发展主力军作用,为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提供金融保障?记者近日采访了农发行行长助理朱远洋。

服务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

据朱远洋介绍,“十三五”时期,农发行累放各类粮食贷款2.78万亿元,贷款投放创历史新高,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农发行拟安排支持粮食方面贷款投放不少于2.1万亿元。

在保障政策性收储和调控资金供应方面,他表示,2021年农发行发放粮食政策性收储和调控贷款3954亿元,同比增加868亿元。同时,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增强区域性市场调控能力。2021年发放地方事权粮食贷款1215亿元,同比增加274.8亿元。

为粮食市场化改革托住资金底,也是农发行的工作重点之一。“我行积极顺应粮食市场化转型发展大趋势,立足产业链,打通供应链,积极谋划市场化业务新思路。”朱远洋说,2021年全年,农发行发放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1501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市场性粮食3472亿斤,占粮食收购总量的72%。同时,2021年累计向211家产销对接企业发放贷款391亿元,支持产销对接粮食333亿斤。

他还提到,为稳定“肉案子”“菜篮子”市场供应,农发行加大生猪贷款投放力度,2019年以来累计投放生猪全产业链贷款1062.39亿元;积极支持“菜篮子”产运销储等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以来支持乳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和禽肉等5项重要农产品累计投放贷款604.64亿元。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但仍存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不足、配套机制待完善等难点。在朱远洋看来,为更好地支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有三大难题待解:

一是平衡粮食保收购与防风险的难度加大。“受部分地区冲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主要品种粮食价格不断上升。”他说,“目前,国际国内粮价持续走高且波动频繁,粮食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处理好保收购和防风险的关系成为我行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二是国有粮食企业在保供稳市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够。“国内部分地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未完全到位,没有真正意义实现‘政企分开’,导致粮食部门难以履行职能。”朱远洋说,未改革到位企业大多数土地性质仍为划拨地,无法真正为银行融资提供抵押担保。部分企业长期不搞自主经营,不能迅速转型成为市场化业务经营主体,无法在保供稳市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是生猪等非粮油类重要农产品政策配套力度不够。“目前我行支持生猪、食糖等非粮油类的重要农产品主要以自营性产品为主,受到贷款规模、考核等限制。”他说,“我行现已申请新设‘重要农产品贷款’政策性金融产品,重点支持生猪、食糖、牛羊肉、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目前尚未获批。”

当前,受疫情和地缘政治事件影响,国际农业产业链的不稳定性增强。强化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对于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尤为重要。

朱远洋表示,下一步,农发行将进一步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信贷支持力度。比如,及时足额保障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粮食增储、调控、轮换信贷资金需求,加大对储备肉、糖和化肥等重要物资储备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多元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精准支持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等项目;做优种业科技贷款,重点支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积极争取有关部委支持,申请开办“重要农产品贷款”,有效弥补支持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缺乏政策性产品的短板。

向种业振兴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

作为农业生产的源头,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推进种业振兴十分重要。朱远洋表示,农发行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种业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国饭碗装上“中国芯”。

“近年来,我行积极培育扶持了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垦丰种业等一批种业信用骨干企业,支持了‘南繁硅谷’、甘肃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成都天府国家级现代种业园、黑龙江国家级大豆良种扩繁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种业基地平台建设。”他说,今年1-4月,累计发放贷款122亿元支持种业发展,较去年同期投放额增长7倍,为民族种业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资金保障。

同时也要看到,金融支持种业仍存掣肘。朱远洋认为,鉴于种业具有投入大、回收期长、行业整体风险高等特点,金融支持种业面临一些挑战,尤其在种业企业授信方面,种业行业整体财务实力薄弱,种企普遍规模小、利润薄,种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难以为信贷融资提供有效增信措施,资产多以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轻资产为主。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估、抵押制度,金融机构将知识产权、技术专利作为抵质押品的接受程度仍较低。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种业振兴行动的关键之年。朱远洋表示,农发行将加大支持力度,争当金融服务种业振兴的主力军。对于下一步重点推进的工作,他用“早”“准”“快”三个关键词概括。

一是尽“早”做好制度安排。据他介绍,2021年以来,农发行陆续印发4个种业专项指导文件。对种业业务提供“利率最高可优惠50BP、期限最长可达20年”等一揽子优惠政策,为支持种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找“准”重点支持领域。“我行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的资金支持种业发展。”他说,针对种业核心技术攻坚难、担保资源不足等特点,聚焦种业发展短板弱项和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以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全力支持种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强化种业科技支撑;培育扶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种业基地平台建设,筑牢种业根基,全方位助力服务种业振兴。

三是加“快”推进种业发展。他表示,农发行将积极营销,精准对接各地特色种企、农作物种子阵型企业和重大项目等,根据各地良种繁育融资需求和区域禀赋,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提升客户服务质效;探索拓宽贷款抵押方式,稳妥推进品种权、知识产权等抵质押方式,充分发挥种企无形资产的风险缓释作用;积极运用投贷联动模式创新,发挥现代种业基金的创新引领支持合力,强化“以贷引投、以投促贷”。(王虎云,新华财经)

链接:https://bm.cnfic.com.cn/sharing/share/articleDetail/2795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