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媒体反映 > 正文
【金融时报】“春水”润无声南北尽春耕农业政策性资金护航春耕备耕巡礼

初春的阳光,照耀在新疆巴州尉犁县广阔的田野上。一眼望去,处处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汇聚成一幅壮美画卷。

谁能想到,因为有了13.85亿元农业政策性资金支持,从前这里零零散散的“巴掌田”,如今一跃变成了35万亩高产田。眼下,为使新疆各地特别是南疆地区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赶在春季播种前开工,当地农发行又在加紧新的一年农地贷款审批工作。

距离巴州2300多公里外,甘肃定西渭源县国丰种业公司的种薯繁育大棚里,一个个鹌鹑蛋大小的马铃薯格外喜人。这些重量只有几克至十几克的马铃薯,被称为种薯“原原种”。在经过晾晒、分选、挑拣之后,它们被储存入库,春耕时节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立足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当地农发行用足用活信贷政策,持续加大信贷投入——定西打造“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目标,在这个春天又进了一步。

又到一年农忙时。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从农发行了解到,作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金融力量,目前春耕备耕金融支持工作正从南到北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且力度比往年更大。

据悉,围绕耕地和种子两大关键,农发行已陆续出台多个支持农田建设的政策意见,推出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的专项措施,建立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优质优先优惠”政策体系。

为确保春耕备耕资金优先及时到位、不误农时,农发行提前谋划布局,开辟贷款绿色通道,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累计投放春耕备耕贷款近1000亿元,接近上年同期的两倍。

护航“春之粟”

保驾“万颗子”

春节后第一天,贵州岑巩县磨寨村制种基地一派繁忙。自动化生产线上,刚刚收购来的稻种经过混种、精选等步骤,被封装成小包、贴上标签,随后销往广东、湖南、重庆等多个省市,备战春耕育苗。

看着眼前的景象,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周波的眼中洋溢着自信的光芒。“今年我们要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实现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他说,眼下播种育苗关键时期即将到来,是政策性资金的支持让他有了这样的底气。

的确,岑巩县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农发行1.35亿元资金的迅速投入,有效推动了“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快速实施,实现了杂交水稻制种从传统种植到机械化、从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的历史性转变,也让广大种植户有了增收致富的新“稻”路。

日前,记者从当地了解到,按照“制种大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制种大户”模式,预计上述项目年产值可达2.6亿元,未来将带动5.7万名脱贫农户持续增收。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据农发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春耕备耕,该行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培育扶持优质种企、促进种业基地平台建设,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开年平稳。截至目前,全行已经投放贷款超100亿元,用以支持种业全产业链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随着各地陆续进入春耕时节,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保驾护航作用也愈加凸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农业生产等项目投资回报低、周期长、担保资源不足的特点,农发行在贷款方式、贷款准入、贷款期限、利率定价等方面实施差别化优惠政策,并在绩效考核、业务授权、内部定价、信贷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客户进行名单制管理,从而使春耕备耕重点领域获得更加充足的长期、低成本的政策性资金支持。

每一寸土地

都成为丰产增收的沃土

立春刚过,新疆昌吉农业科技园区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将一组组数据录入到一个名为“水肥灌溉云”的托管系统。

“这些是位于玛纳斯、奇台等地计划种植棉花和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经验、历史数据和作物图像数据。”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介绍说,以前种地都是大水漫灌,浇水、施肥都费时费力。如今凭借这个云系统的自动感知、自动上传、自动分析、自动管理等功能,能够使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3个等级以上,水肥利用率由30%提升到60%,综合亩均节本增效达到290元左右,亩产可以增加30公斤至50公斤。

“水肥一体化”技术被誉为现代农业“一号技术”,是精准施肥与精准灌溉相结合的产物。对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贾朝阳可谓深有感触:“去年初,农发行向我们公司投放农业科技贷款2.75亿元,用于昌吉州耕地水肥一体智慧化提升改造项目建设,让当地550万亩耕地地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农发行新疆分行累计投放农地贷款185.4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8.30亿元,为全疆各地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资金基础。

“支持扩大耕地面积,促进耕地增产增效,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沃土,是我们支持全区牢牢抓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举措。”农发行新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蒋群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3年,该行审批农地贷款将不低于600亿元。

据悉,作为支持春耕备耕的重头戏,目前农发行各地分支机构都在全力以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提质增效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在全行累计投放的春耕备耕贷款中,约八成为农地贷款,金额接近800亿元。

补强薄弱环节

春耕备耕服务添亮色

令人关注的是,今年,农业政策性资金更加关注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支持从农业生产托管到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解决方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补强农业生产薄弱环节,为各地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木龙村,土地托管“田管家”们正驾驶农耕机翻整土地,轰鸣的机器穿行在田野,交织成春耕的序曲。

得益于农发行四川省分行2.83亿元贷款的高效投放,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农村土地托管项目正快马加鞭地进行,随着4万余亩土地精细整理逐步开展,农业生产加工中心、烘干中心等配套设施也陆续开工建设。

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此前,这里的农业生产曾一度面临规模经营小、基础设施不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忠兴镇党委书记梁红梅告诉记者:“乡镇务农种地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全镇撂荒耕地2000余亩,急需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不过,喜人的变化正在发生。“土地托管项目将各村各户单打独斗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跨区域的规模化生产,不仅破解了土地撂荒等问题,还创新了信贷支持模式。”农发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农发行融资、政府主导、国有公司和集体经济管理、农业保险兜底,不断引进技术、机械、品种,让现代农业真正接盘撂荒农田,从而实现农村稳产、农民稳收。

土地托管项目还让忠兴镇1.2万户农户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解放出来。木龙村村民肖勇就是其中一位,他说:“我把土地托管出去,让小田变成大田,田里通了水、修了路,既方便灌溉又方便机械化操作。”如今,在托管中心当农耕机操作手的肖勇,能拿到土地托管和农机操作两份收入,这让他特别满足。

村民们告诉记者,比起以往农户自行种植,现在每亩地可节约农机、农资成本100元左右,农业生产成本可降低28%,粮油加工销售盈利最高可达每亩3000元。更重要的是,项目的实施让年轻人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真正实现“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

(作者:李岚 编辑:杨晶贻 责任编辑:白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