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媒体反映 > 正文
【农村金融时报】开良田备良种——银行业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信贷保障

2023年,尽管受暴雨、洪涝、台风、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损失较大,但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依旧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这与我国近年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密不可分。当前,各银行支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种子企业,正在为我国粮食稳产、增产提供重要保障。

全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小田并大田的有效路径,逐步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水平。

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使用周期长、投资见效慢等特点。为加大政策性金融资金投入,加快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3月6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联合召开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加快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工作视频会,部署安排加强农业农村部门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工作联动。

农发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未来一个时期信贷支农的重点,把农发行打造成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办行。农发行系统要健全机制、压实责任,落实好优惠政策,增强政策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创新政策性金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加快办贷进程,尽快推动项目落地。

除与政府部门联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外,11月13日,农发行还在中央结算公司以公开招标方式,面向全球投资者发行5年期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主题债券70亿元。该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农发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地提质增效领域的贷款投放。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刚毅向记者表示,银行可以利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等发放贷款周期较长的抵押贷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匹配中长期信贷资金。同时,应发挥农业保险保单增信功能,开展农产品仓单、农业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

王刚毅认为,银行还可以与地方政府部门、农业产业主体、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等多方合作,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期规划、项目谋划、融资方案等工作。

新社汇平台联合创始人煜阳向记者表示,银行需及时向政府部门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和政策,确保信贷资金能精准投入需要的地方。银行还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与政府、农业企业等共同承担项目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借助多方力量支持种子企业

今年很多受灾地区并未出现大幅减产,除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外,抗倒伏、抗旱、抗病害的种子也起到了关健作用。

种子技术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农业技术,与粮食产量息息相关。想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稳产增收,良种供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育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商业化育种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核心种源在品种产量、性能、品质等方面水平不高。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大量投入,但种子企业往往轻资产、缺抵押,在贷款获取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为缓解种子企业融资难题,今年,光大银行联合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银高科”)推出可直达农户、无抵押、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皖美·光大种业贷”,在探索金融支持种业全产业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了解,“皖美·光大种业贷”已在荃银高科“种粮一体化”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线。农户根据自身农业生产需求,“足不出户”即可在该平台申请最高50万元且利率低于其他涉农贷款的信用贷款,款项直接受托支付至种子供应商户,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解决农户用资短频急、周期活、距离远等难题,畅通“从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王刚毅表示,对于缺少抵押物无法获得大额信贷资金支持,但有发展前景,关系到国家种业振兴的制种、育种企业,银行应积极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积极搭建银担合作平台,为这些企业增信,并积极为企业申请各级财政贴息优惠政策。

煜阳认为,针对轻资产、缺抵押的种子企业,银行可以采用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质押等方式提供贷款,并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贷款方案。同时,银行可以为种子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帮助其了解市场和政策,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郝飞,农村金融时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