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媒体反映 > 正文
【经济日报】农发行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绿色发展。近日,记者获悉,202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持续深耕“三农”沃土,擦亮“绿色银行”品牌形象,助力“三农”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截至年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2.67万亿元,有效补充了“三农”绿色发展资金缺口。

聚焦绿色精准供给

绿色是“三农”的底色,农发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三农”绿色发展重点领域优化绿色金融供给,支持了一大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果显著的绿色项目。

聚焦重点领域。农发行聚焦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长江黄河等重要江河湖库污染防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五大重点领域,支持了一大批环境、社会效益突出的绿色项目。2024年,全行累计投放绿色贷款7106亿元,截至2024年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26784亿元,占全部贷款27.8%,绿色贷款余额占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7%,有效补充了“三农”绿色发展资金缺口。

加快绿色创新。农发行积极稳妥探索碳排放权、碳汇权益、排污权等可量化交易的绿色权益担保方式,以及“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新模式,探索破解现金流管理难题,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信贷模式,落地了一批优质的绿色低碳项目,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4年末,支持的绿色项目共计节约标准煤超过12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过6200万吨、节水超过5亿吨,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等方面环境社会效益明显,彰显政策性银行责任担当。

加大筹资力度。丰富绿色债券发行品种,创新同期限要素的绿色债券和普通债券“孪生债券”发行模式,引导低成本社会资金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截至年末,累计发行绿色债券人民币1240亿元、欧元5亿元。强化碳减排贷款投放和资金申领管理,切实提升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质效,全年累计申领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4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风电、光伏及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一年来,农发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战略规划、公司治理、基础管理以及自身运营等各方面,持续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治理、管理体系,引导全行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环境、社会和治理能力。

强化战略引领。制定印发农发行绿色金融行动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美丽中国建设以及ESG理念等纳入全行整体战略,明确新形势下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充分发挥董事会绿色金融委员会和高管层绿色信贷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科学决策作用,形成各部门积极协同合作、分支机构奋进落实、全员参与践行的机制。用好绿色金融专项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绿色金融专项人才库,全方位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储备,提升绿色服务主动性、积极性。

夯实管理基础。严密的管理体系是系统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绿色银行”一揽子政策制度,给予绿色金融差异化支持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向支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效显著的绿色项目倾斜。持续优化绿色信贷管理,细化信贷全流程各环节管理要求,将气候风险纳入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开展信贷资产环境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持续深化合规管理,开展绿色信贷专项审计,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充分披露自身运营和绿色金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我行的风险影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推动自身减排。金融机构不仅是“双碳”的支持者,其本身更是“双碳”的践行者。农发行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大力倡导绿色办公,推行绿色采购,系统规划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建设和绿色改造,依托科技全方位开展自身运营碳盘查,持续推动节能降耗以降低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并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彰显政策性银行责任担当。

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亚太农协主席单位作用,推动将绿色金融纳入亚太农协长期战略规划,积极与协会及协会成员开展绿色金融合作。对外开展多层级绿色金融对话,与法开署双边会谈、赴法开署访问并就绿色金融合作深入交流,深化与亚开行农业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通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宣传服务生态农业领域经验。广泛参与国际会议,在法开署主办的绿色金融主题会议作专题发言,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部长会议分享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亚投行主办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研讨会等,宣传借鉴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经济日报记者 彭江)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编辑: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