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优势,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推甘孜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十四五”以来,累计审批贷款33.7亿元,投放贷款17亿元。今年以来,审批贷款9.58亿元,投放贷款4.48亿元,截至目前,各类贷款余额26.94亿元,同比增长3.6亿元,增幅居全州金融机构首位。
立足“保供应”,服务高原粮仓。青稞作为高原地区特色谷物,是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甘孜州是全省最大的青稞生产地,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量超过10万吨,占全省70%以上。甘孜州分行坚守粮食业务主阵地,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全力支持政策性收储和市场化收购。积极对接发改委、粮食局等部门,全面研判小麦、青稞等粮食市场收购形势,合理测算企业收储资金需求,提前做好授信核定工作,在粮食存储、轮换各环节把好关、站好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粮油贷款近3亿元,其中,投放贷款8500万元支持青稞储备、轮换。
着眼“美乡村”,保护传统村落。甘孜州拥有9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68个省级传统村落,总量均居全省第一。甘孜州分行紧紧围绕国家方针政策,把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有效路径,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今年10月,省州两级行联动,快速审批色达县传统村落保护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础建设项目贷款2.1亿元,并实现首笔投放2276万元。项目将传统村落经济与“路衍经济”打捆打包,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将部分社区空间规划为便民利民商业服务设施,带动当地农民参与项目建设、从事销售服务等工作,帮助农民增收,形成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四五”以来,甘孜州分行累计审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贷款4.8亿元,投放贷款1.41亿元,支持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项目4个、省级传统村落项目1个、涉及色达县翁达村、雅江县木泽西村等传统村落,形成了色达县“以传统村带周边村”、理塘县“人文品牌活化利用”、乡城县“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助力打造建设“千万工程”甘孜样板。
▲理塘县传统村落保护地德西村勒通古镇
聚焦“优生态”,支持林业产业。甘孜州作为四川的“绿肺”,拥有森林面积539.47万公顷,蓄积量4.865亿立方米,总量居全省首位。甘孜州分行立足当地林业资源禀赋,提前谋划,靠前发力,省州两级行协同联动,召开政策宣讲会,积极宣介农发行贷款政策和信贷产品,组建项目专班,提供融资融智金融服务。今年,甘孜州分行向泸定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审批贷款3.6亿元,并投放首笔贷款674万元,成为全州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首家银行。贷款用于支持泸定县7个乡镇林木的收储改培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营造林建设71700亩,经济林建设7000亩,林下经济建设7000亩。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县域森林质量,助力减碳增汇,促进林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共赢。
围绕“惠民生”,支持“三供工程”。“十四五”以来,甘孜州分行聚焦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支持供暖建设项目,成为甘孜州最早支持“三供工程”的政策性银行。位于甘孜州西北部的色达县和白玉县,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一年中有供暖需求的时间超过200天。甘孜州分行提升站位,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成立基金攻坚小组,通力合作、各司其职,2022年累计投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9090万元,支持色达县、白玉县供暖建设项目。建设总供暖面积63.82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室内外电气、室外热源及管网、室内末端、配套建筑及其他附属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高原藏区现有工作生活环境,对提高藏区居民生活水平、维持藏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