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 正文
“最美农发行人”推荐人选事迹简介 - 广西分行 汪长友

 

汪长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分行党委组织部

组织员

 

汪长友,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分行党委组织部组织员。今年57岁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汪”。他曾先后在广西南丹县和都安县支行任行长,在他的带领下,两家支行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南丹县支行贷款余额从13亿元增长至20亿元,增幅50%;都安县支行贷款余额从3亿元增长至13亿元,荣获总行2022 年一季度业务“开门红”劳动竞赛先锋支行一等奖。

精诚所至 “石山”开花

素有“石山王国”之称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当时的都安县支行亦是“困难支行”,贷款余额较少、项目储备为零、绩效排名全区靠后,员工干事创业热情不高、发展动力严重不足。2018年,组织考虑再三,决定把带领都安县支行发展的重任交给汪长友。老汪到任后,立即成立支行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服务都安县脱贫攻坚金融方案,把助力搬迁群众“稳”和“富”作为重中之重,在1个月内完成了都安县乡村振兴贷款一期项目的调查评估工作。然而,该项目未能通过贷审会审议,有的委员认为,项目建设内容偏多,可以慢慢做。“在最穷的地方,要下最大的力气。”老汪知道都安的发展等不了、慢不得。他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材料,先后六次赴区分行汇报,最终获得各位委员认可。项目获批的消息传到支行,全行上下欢腾雀跃,团队凝聚力空前高涨。

局面一旦打开,后续发展就顺理成章。3年来,都安县支行共投放贷款13亿元,支持耕地提质改造、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贫困村提升工程、教育扶贫、特色产业等项目建设,为都安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金融后盾。

赤子之心 担当作为

汪长友35岁时由粮食局“转战”农发行,他从最基础的业务做起,每到一个岗位,就把涉及的工作吃透、政策研精。无论是南丹县还是都安县,他都能把准发展“命脉”,牵住问题“牛鼻子”,逐个击破痛点难点。

2020年,都安县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民生防疫物资缺口很大。“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政策性银行发挥作用。”老汪成立应急办贷小组,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疫情应急贷款调查审批,在企业最急需的时候,投放贷款500万元,保障了县城的肉类供应。都安是教育大县,有义务教育学校395所,但师资力量薄弱,现代化教育设施落后,大部分学校没有教学电脑和电教设施。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上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模式,但很多学校无法完成线上教学任务。老汪和团队瞄准教育扶贫短板,迅速投放义务教育扶贫贷款1.85亿元,为9.65万名学生打通了线上授课的“最后一公里”。

乘势而上 奋力争先

贵南高铁是汪长友一到都安县就重点关注的项目。都安县长期受交通不便制约,牛羊产业、山葡萄、旱藕粉等特色农产品出不去,贵南高铁开通运营,将帮助都安县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老汪和团队一直为贵南高铁站站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东奔西走,做好相关准备。2022年开年,老汪和团队“五加二”“白加黑”,不到1个月时间,完成高铁站站前广场项目3.26亿元贷款的审批,并迅速完成投放1亿元,彰显了“农发行速度”。

辛劳付出,必有回报。2021年末,都安县支行各项存款余额5.47亿元,同比增加1.78亿元,存款增量在河池市分行8家支行名列第一;日均存款余额4.06亿元,日均存贷比47%,日均存贷比在全区48家支行名列第一。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汪长友家在天峨县,距离都安县200多公里路程,往返需要6个小时。22载辗转在外,他早已习惯“又离别”“再出发”。因为异地工作,照顾年迈母亲的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对于妻子的付出,老汪一直感到愧疚,可一想到十余名员工的发展和进步,一想到政策性金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只能将这份愧疚深埋心底。

老汪患有糖尿病、腰间盘骨质增生、风湿等疾病,疾病发作时痛得直冒冷汗。但他常说:“身体病痛,能忍,但发展跟不上,不能忍。”虽然他已调离南丹县4年,但南丹县政府和企业现在提到老汪仍然赞许有加,说他干起工作来像“拼命三郎”。在他的带领下,南丹县支行成为南丹县脱贫攻坚主力银行,贷款支持的丹泉集团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考虑到汪长友的身体状况,2022年3月,组织调整他到河池市分行任组织员。尽管已经为农发行事业奉献半生,可老汪仍然觉得自己得到的关照太多:“只要组织需要,我必竭尽全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汪以新的身份继续奔腾在“三农”发展的热土上,他用平凡而又坚韧的姿态辛勤耕耘,为乡村振兴多姿多彩的画卷增添光和热,绘就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最美丽的风景线。

 

 

供稿 | 广西省分行

作者 | 王晓萍

编辑 | 张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