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爱
山东省分行信用审批处
副处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将爱党爱国的炽热情怀转化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将为农为民的质朴情愫转化为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不懈追求;作为基层农发行的一员,他用青春热血把平凡的名字书写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地上。他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分行机关“先进工作者”,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分行“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农发行山东省分行信用审批处副处长王振爱。
用实干担当践行入党誓言
2006年9月19日,是王振爱永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在他初入职的莱芜市分行党员活动室,王振爱佩戴党徽,举起右拳,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加入党组织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入党誓词是我将履行一生的承诺。”这个承诺,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中,烙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近年来,山东省分行业务发展步入快车道,存贷款、FTP利润屡创历史新高。为紧跟业务发展步伐,作为贷款审查中心专职副主任,王振爱勇挑重担,经常带领审查人员加班加点办公。他勇于创新,积极建言献策,主笔起草《山东省分行重点项目联合办贷实施意见》、编制《办贷进度透视表》,协助创建山东省分行信用审批“联合办贷机制、协同审查机制、部门会商机制和绿色通道机制”,推动20个重大项目、143亿元贷款快速落地,通过绿色办贷通道快速审批乡村振兴项目18个,缓解了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燃眉之急。
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他豁得出、顶得上,善打硬仗、能打胜仗。2020年以来,他参与审查各类项目2778个、金额1.3万亿元。为响应省分行党委“大营销”号召,他忍着右手拇指肌腱意外撕裂的钻心疼痛,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审查项目。仅2021年四季度,他就主办贷审会19次,审批项目376个、金额2138亿元,占全年审批量32.6%,为山东省分行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用执着匠心守护贷款安全
在同事眼中,王振爱不仅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还是个爱较真、认死理的“犟人”。从担任CM2006系统评级授信管理员到负责放款监督、信贷审查工作,他总是先把总行相关文件打印出来,逐句逐字研究,重要地方划线标注,叠放案头随时查证。他工作严谨,上级交办的事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贷审会委员提出的要求,他都工工整整记在本子上,一件件抓落实。正是凭着这股子爱较真、认死理的犟劲,他为农发行贷款安全加上了一道道“保险锁”。
细微之处守初心,是非面前敢亮剑。在贷款项目审查中,他坚持合规准入、还款来源、担保措施、风险提示、文字表述逐一推敲审核,发现疑点深究细问,敢于较真“唱黑脸”。审查一笔11亿元贷款项目时,他发现项目超出了农发行业务边界,而呈报行提出多种理由坚持要求入库。他的“犟”劲上来了,当面对经办人员说:“农发行贷款是国家政策性支农资金,每一笔贷款发放都要重点考虑支农成效。”最终,该项目被依规否决。
用忘我奉献诠释赤子情怀
时光追溯至1999年7月1日,王振爱上班的第一天,年近七旬的老父亲拉着他的手说:“你是咱家第一个走出农村的孩子,要努力工作,对得起单位,对得起国家。”他始终牢记父亲叮嘱,把对农业、农村、农民那份深沉的爱倾注到农业政策性金融事业中,舍小家为大家,融小我于大我,谱写了一曲青春奉献之歌。
2006年底,王振爱被借调到省分行负责CM2006系统推广应用工作,每天要接听来自全省108个支行的200多个电话问询。由于用耳过度,他的右耳听觉受损,落下了听人说话都像“喊”的病根。2007年10月,他的父亲病重住院,当时正值系统上线关键时期,他把父亲托付给亲戚照顾,自己毅然决然投入上线工作。听闻父亲去世,他才赶回老家,但葬礼结束后,他擦干眼泪,立刻又返回工作岗位。在他的全身心投入下,全省CM2006系统成功上线,并始终走在系统前列。2011年,他又被总行抽调参加CM2006系统升级研发工作,担任评级授信小组副组长,组织编写评级授信子案例37万余字,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均被采纳。他本人因此荣获总行“项目研发先进个人”“系统升级先进个人”称号,被公认为“山东CM2006第一人”。
2014年夏粮收购旺季,王振爱的八旬老母病重。爱人对他说:“咱爸走的时候,你没能好好陪他,这回你能不能请个假,好好陪陪咱妈。”他思来想去,为了不耽误工作,最终选择把母亲从莱芜接到济南治疗。在母亲最后的二十几天里,他白天坚守工作岗位,晚上去医院替换爱人进行陪护,困了,就趴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打个盹。为了让王振爱专心工作,也为了更好地照顾两个女儿,他的爱人辞去工作专心家务,默默地支持着他。对于家人的付出,王振爱深深记在心里。他把对父母、对家人的爱转化为服务“三农”的源源动力,风雨兼程,不舍昼夜。他的忘我精神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他对农发行工作的这份热爱,像一束光,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映射初心、照亮远方。
供稿 | 山东省分行
作者 | 王传韬 刘凤彬 吕思言
编辑 | 张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