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一个汉族党员与维吾尔族群众的亲情故事——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张振威

题记:张振威同志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营业部的一名普通党员。他先后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最美农发行人”“优秀共产党”和自治区“群众工作小能手”等荣誉称号。

“回想驻村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今天依然历历在目”。张振威眼里噙着泪,思绪的胶片又回放到了驻村期间的难忘岁月。

刚驻村时,驻村工作队没有专门的办公和生活用房,只能2个人蜗居在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室内,既办公又住宿。一次张振威到村民买买提·牙森江家入户走访,晚上就睡在他家。到半夜,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动,突然一睁眼,胸前竟然趴着一只老鼠,吓得他后半夜再也没合眼。后来到其他村民家住户,他就干脆自带一个折叠床睡到院子里,好几次突降雷雨,无奈只好移到屋檐下,半淋着雨睡下。有一年夏天,在一个“五保户”爷爷家住户,因为家中没有住处,张振威只好与爷爷同住在院子里的杏子树下,一大早起来,满脸满身满床都是从树上掉落被我压得稀烂的熟杏子,他自嘲是“世界上最幸(杏)运的人”。

受极端思想的影响,村民对扶贫慰问存在抵触情绪,敲门不开、问候不答、对话不理。怎么办?驻村工作队就自购糖果和点心,每次入户走访时看到孩子就抓一把糖果,看到老人就递上几块点心;留心村民家里的厨房,看看村民都缺些什么?下一次再去时就带上一桶油、一袋面、一袋米、一瓶醋,一把菜,以一颗颗滚烫的心去感化一个个冷却的心。

▲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张阿卡”

从春到秋,驻村工作队热心帮助村民割麦子、收玉米、摘核桃、锯柴火、清庭院;从外到内,帮助村民落户籍、办低保、找工作、解纠纷,以爱融情、以诚换心,村民的门打开了、心敞开了;见面有笑脸了、有交流了,工作队队员渐渐成为村民和孩子心中的好“阿卡”(维吾尔语“大哥”)、好“达达”(维吾尔语“爸爸”)。

40岁出头的合丽且木·巴哈尔独自一人带着2个年幼的孩子,既无就业技能,又缺乏劳动能力,生活过得一年不如一年。了解情况后,张振威主动与她结为帮扶“亲戚”,利用业余时间帮她干农活、修庭院、购买生产生活必需品,鼓励引导她在村里的小巴扎摆起了粽子售卖摊,如今每月都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从外地嫁到本村的阿依尼萨·茹仙古丽,在失去丈夫后无亲无友、无依无靠。张振威就经常上门开导和帮助她,多方联系她到一家铁艺加工小作坊干铝合金窗户组装工作。这样一来,工作离家近,时间相对自由,还能照顾孩子。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早晨送孩子上学后,就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到劳动中,切割、打眼、组装,每天计件收入至少能赚100-150元,顶得上一个男劳力的收入。她女儿高中毕业后,张振威推荐她成为了一名纺织工,每月固定收入3000多元,一贫如洗的家庭每月收入提高到了7000多元,成为邻居眼中的致富带头人。

 

▲张振威坐在马路边为村民玛和布巴汗·居里解决难题

去年7月份的一个酷暑天,张振威到乡里办完事准备回村,已是中午时分,刚好碰到了村民玛和布巴汗·居里大妈带着两个孩子坐在离乡卫生院不远的马路边上,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一问才知道,她带着5个月大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去乡卫生院看病,由于钱不够,没有多余的钱搭车吃饭。了解情况后,他马上带上大妈和俩个孩子来到附近烤肉店,付钱点了几十串烤肉、几个片馕,又去商店买了果奶红茶等饮品。烤肉店的老板好奇地问她这个汉族人跟你什么关系,怎么对她这么好,玛和布巴汗·居里高兴地说:“他是共产党,他是我的亲戚呢!”

为挽救吐送托合提·马木提的婚姻,张振威除了找肠衣企业安排他上班,又与他一同乘坐农村公交来到70公里外的罕艾日克乡,请当地驻村工作队领导一同做其岳母的思想工作,让回娘家大半年的妻子和孩子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夫妻矛盾解决了,如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73岁的依明尼亚孜·吐送由于长期患有慢性肺结核,老伴也63岁了,家中仅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外孙女。了解这些情况后,张振威就隔三差五买上一点米面油,给上一二百元钱,并为其争取了困难救助金。

白克热洪·吾日买提夫妇的女儿尔荪古丽·白克热洪考上北京内高班后,这让夫妇俩既高兴又担心。张振威就每逢周五、周六在学校将手机归还学生使用的时间段内,把夫妇俩带到他的宿舍来,让他们通过手机微信视频,与女儿见面通话。

每次休假回乌鲁木齐时,张振威都会带着一个能装20多公斤的超大行李箱,里面装满了家人们捐助的衣物和生活物品,回到村里后送给每一个需要的村民。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村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如今,吐格曼贝什村的国旗杆树起来了,新大门建起来了,百姓舞台搭起来了;农村夜校办起来了,技术培训班组织起来了,爱心托儿所运转起来了;农发行用120万元党费捐建的扶贫铁艺加工厂成为全乡的样板扶贫工厂,成为村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陈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