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情系山村的“领路人”——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田庆平

在生活中,他是大家的“知心大哥”,热心与人分享人生经验;在工作中,他是大家的“身边教师”,将自己所学所悟倾囊相授;在官舟村,他是大家的“领路人”,在乡间田野里挥洒着汗水,为官舟村“找穷根、治穷病”。他就是共产党员、重庆市秀山支行综合部业务副经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田庆平。  

入行20余年,田庆平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因田庆平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2015年7月,他被组织选派到秀山县兰桥镇官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就是要天天和村民吃住在一起,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临行前行领导叮嘱道。“我不怕吃苦。”田庆平嘴里是这么说的,可心里也没个底。虽然在脑海中设想了种种情形,但村里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赤脚的孩子、倾斜的木屋,全村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从此,如何让官舟村的老百姓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便成了田庆平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铺上“希望路 ”

官舟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秀山县兰桥镇西北部,面积14.61平方公里,全村2636人中有贫困人口267人,是全县85个贫困村之一。山高田少、地瘠民贫、劳动力补给不足、交通运输不便、农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成为山村脱贫致富的瓶颈。

田庆平从进村开始,就把自己当做官舟村的一员,为掌握官舟村的真实情况,他埋头扎进村子,苦寻精准扶贫的路子。

田庆平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走访调查清单,与村干部一起,奔走在村组的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开院坝会、搞夜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全村的贫困户档案。他总结出了“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的“四看”经验来判断基本贫困情况。研究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完成了《官舟村扶贫攻坚规划》,制定项目计划16项,投入资金330余万元。其中,扶贫资金项目建设投入167万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贫困户帮扶等多方面。

“要想富先修路”,困扰官舟村村民和脱贫攻坚的首要难题是高山交通问题。刚进村时,大部分村路仍是狭窄的山石路,村里有好几个组只有小路上山。田庆平每次去这几个组看望村民都要爬三、四个小时的山路。村民平日对外联系有诸多不便,生产生活非常受限。因此,修路便成了帮扶官舟村脱贫的头等大事。心中有了这个念头,他开始每天去村落里了解情况,与村委干部磋商,打报告,递申请。

田庆平立即向秀山县支行筹款5万元支助该村发展,同时积极对接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全力争取扶贫资金。最终,在各方努力下,田庆平为官舟村争取到移民搬迁资金80万元及其它资金共计180万元,帮助官舟村实现了全村通路。

“以前孩子上学要起早贪黑走两个多小时的泞泥山路,现在好了,通向家里的公路修好了,每天骑摩托车送孩子上学也方便多了。”村民张华明激动地说。

 

变“输血”为“造血”

“原先守着一亩薄田,不晓得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贫困户杨卫华的话反映了村里贫困户的普遍想法。

官舟村地处大山区,地理条件恶劣,农户靠传统手段自己种植包谷、水稻等农作物只能解决口粮问题,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路线,脱贫致富只是镜中月、水中花。只有发展产业路子,才能让老百姓看到脱贫的希望。

田庆平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考察,研究了官舟村的土壤成分和特点,最后和村委会共同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

村委会先是规划建设500亩百合种植基地,农户将土地以每亩300元一年出租给种植公司,还可在种植公司劳动务工,务工人员每天可得50元劳务收入。接下来,为支持产业发展,又规划建设182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土地流转租金5.4万元,劳务费收入5.8万元,为村民整合资金11.2万元。

百合、百香果等种植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生产商关注到官舟村这个具有潜力的生产基地。清溪场镇食品加工厂抓住时机,与官舟村大头菜种植农户签订了协议。油茶、葡萄种植基地也在逐步开发中。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产品的销路又成为困扰村民的问题。田庆平自掏腰包带着10斤百香果拿给支行同事及亲戚朋友试吃,靠着自己的人脉帮助村民销售百香果5000余斤。

很快,田庆平意识到靠人脉销售只是杯水车薪,产业销路要从长远谋划。田庆平抓住电商扶贫政策的推进,通过向支行反映,联系了秀山县物流园区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农民自己网销农产品,将农家土货直售全国各地。半年后,村民种植的182亩百香果、50亩葡萄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全部一扫而空,村民的嘴角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没有田书记的帮助,我们这里可能还是机耕路、穷山村,我们现在有路、有产业,也找到了种植养殖绿色农产品的销路,生活都有了盼头。”村民由衷地称赞道。

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让多数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心,但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部分村民依然存在着“等、靠、要”的落后观念,扶贫更要扶智。他与村干部一道日夜思考,挖掘扶贫活水,制定了扶智措施,以文化宣传和自强理念引领村民,通过走家串户、开展座谈、动员鼓劲等方式转变部分村民“等、靠、要”的落后观念。

“现在,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意识到脱贫最终还需依靠自主生产、自主发展来实现。现在村干部和贫困户的劲头都很足!”他自豪地说道。

 

情系官舟村,脱贫不脱政策

刚进驻村子时,村民都以为田庆平是来完成任务、随意了解一下情况就走,对待他的访问都很冷淡。但他一待就是几年,爬山涉水,吃住在村,眼看着全村52户建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村民也慢慢打心底里尊敬这位“第一书记”。

对村里的贫困户,田庆平格外关注。建卡贫困户黄烈富老人,膝下无子女,与配偶两人相依为命,所住的两间老木屋年久失修,房屋倾斜,已存严重安全隐患。他走访时见此情景,立即与村委干部协商,申请危房改造资金2万元,将原有的木屋拆了之后,为其重新修建两间平房,使两位老人得以安度晚年。

贫困户杨志文,因患精神疾病长期住院,妻子离家出走,家里尚有86岁高龄且多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在读的孩子,家里全靠吃低保生活。为助其子女安心读书,田庆平向民政部门申请生活费补贴1000元和两床棉被,亲自送到他们家中。

这样令人动容的事例还有很多。一个心中常把贫困户温饱挂在心上的书记,老百姓记着他。如今,同他一同走在村道上,随时都会听到村民热情的招呼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田庆平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官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官舟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全村实现了水、电、路全通,村民的吃、住、行基本需求无忧。2017年7月,官舟村顺利通过了验收,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美好生活的起点”,因病已回到县城工作的田庆平仍然会经常回到村里,继续走访着村里的老百姓们,时常会和他们拉拉家常,给他们讲解最近的新政策,问问他们是否有新问题。

田庆平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日子一定会到来。

 

(石建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