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情系侗寨的“第一书记”——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袁华武

用初心浸润了侗寨,用热情温暖了侗乡人民,用行动为党员树立了先锋模范榜样——他就是贵州省分行选派到贵州省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袁华武。

登门入户,了解村情民意解民忧。初到高寅村,袁华武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和村工作会议,商讨研究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工作。他经常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走村串寨,了解村情,收集民意,解决民忧。

两年来,袁华武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协调省农发行和4家爱心企业分别捐赠22万元和12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村主任吴恒锦说:“袁书记来后,我们村的断木香菇、土蜂、袋菇、天麻等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起来了,还建立了扶贫车间,村民致富有了盼头,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

袁华武组织贵州省分行职工助力脱贫攻坚爱心捐款25万元,专项用于资助高寅村70名在校大学生,捐款直接汇入学生个人账户;争取2.58万元购置简易衣柜、碗柜等补齐“6+3”短板,争取省红十字会捐助过冬衣被、米油、轮椅、拐杖、文体用品等价值10.15万元。残疾人贫困户吴昌杰说:“袁书记的到来,让我家有了久违的欢声笑语,儿子女儿学习更有信心了。”

寻路子、添措施,找准脱贫致富途径。为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脱贫,袁华武认真调研村基础设施情况,与村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共同想思路、寻路子、商讨发展,并形成了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村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计划。

在袁华武的努力下,村里的合作社焕发了生机,贫困户覆盖率100%,实现了天麻种植3700㎡、断木香菇种植1000㎡、土蜂养殖150窝、袋菇种植8000棒;创办了织绒玩具加工扶贫车间,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使“输血式”帮扶转变成“造血式”扶贫,带动困难群众一起致富。

油茶和茶叶是高寅村的两大支柱产业。在袁华武的带动下,高寅村目前的油茶种植面积已达1800亩、茶叶种植面积600亩,丰产后预计产值达1600万元,户均增收9万元。他还积极发动群众开垦村集体荒地380亩,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种植锥栗树,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双赢”。

沉下去,为民办实事。刚驻村时,村里环境卫生脏乱不堪,主道旁还有猪牛圈,到处都是垃圾和难闻的气味。为改变这一现状,袁华武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商讨村寨“清洁风暴”环境整治工作,他自己亲自带头,发动群众一起干,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再也看不到脏乱的景象,得到了镇里颁发的流动红旗。为方便群众出行,他联系黎平供电局捐赠水泥50吨,实施串户路建设3000米。村民吴家金说:“串户路硬化了,出门方便了,孩子上学也不怕摔下田坎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袁书记!”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袁华武组织开展义诊活动。2019年7月1日,他邀请县医院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等科室大夫到高寅村开展义诊,义诊120余人次,发放免费药品价值3000余元。他还邀请县医院骨科专家上门为瘫痪在床的残疾人贫困户吴昌杰检查身体,鼓励其增强信心,坚定信念,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12月10日,他邀请贵阳中医甲状腺医院专家到高寅村筛查甲状腺疾病,义诊5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余份。

看到古屋年代久远,有漏雨现象,袁华武与县文物局对接,落实了古屋修缮资金4.5万元,对古屋进行了修缮维修。

袁华武得知村民收获的稻谷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粮贩,就主动寻找和联系买家,为群众推销大米5420斤,解决群众卖粮难、贱卖粮问题。他建议种茶户自己深加工,销售茶叶,并帮助其销售120斤。

用真情,切实抓好疫情防控。2019年是黎平县减贫摘帽年,袁华武半年无假无休,成天忙碌在脱贫工作之中。本以为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减贫摘帽验收评估后能好好休息几天,没想到春节的假期结束得比往年更早。大年初一,他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后,连夜赶回村里,初二一早即组织召开高寅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安排疫情防控、入户排查并封村设卡等工作。全村6名湖北返乡人员无一人确诊,全部顺利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在疫情面前,袁华武勇于担当,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他深入武汉返乡人员的家中,进行健康检测评估,宣传防控知识,及时发布权威声音,消除百姓顾虑,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