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党建工作  >  廉政建设 > 正文
党员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

岁尾年初,有一件事我们不能不反思,那就是自己一年来到底读了几本书,学问精进了多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倘若胸中担不出几卷书来,我们如何生存?又如何成长进步?

很多古代文人贤士能够“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大概都是因为深得读书的营养。北宋的钱思公在西洛时,曾经对部下说,我一生就好读书,坐着就读经史,躺着就读小说,上厕所则读小的辞赋,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书。只有勤奋如此,才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三不朽”。

人人都知道,苏东坡文章纵横捭阖、卓绝天下。殊不知,他读书的用功也非常人能比。宋人陈鹄讲过东坡抄《汉书》的故事:苏东坡读《汉书》,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抄三遍,直至全部背诵,无一字差错。作者由此感叹道:“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读书耶?”也难怪苏东坡自称,“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这就告诉我们,书读多了、读深了、读透了,写出好文章便不在话下。

现在很多党员干部都爱读书,但也有少数人不能静下心来研读,或读而不专、过于浮浅,尽管看了很多书,并未进入头脑多少。如何掌握读书的要领、提高读书的效率?

清人郑板桥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给出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意思是说,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书是要经常读的,不深入下去、持之以恒,又怎能探究出书中的精义呢?

今天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愿与书为伍,探不得书中的精粹,感受不到文字的灵动与美好,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愿吃苦、不够勤奋,战胜不了懒惰。

事实上,我们的一生,都在与懒惰作战,战胜了惰性则出佳作、创业绩;反之,事业自然平平。吴承恩在《禹鼎志》中写道:“日与懒战,幸而胜焉,于是吾书始成。”的确,只有战胜懒惰,才能读而有获、著书立说。

清人郑日奎醉心于书籍,曾写有《醉书斋记》。他读书读到精彩处,“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如此醉书,是真爱书。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可以涵养精神,升华境界。精神丰富了,各种脱轨越界、脱纲离谱的事就少了!

“天下惟读书之人,而后能修身,而后能治国也。”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对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对照《规划》,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思考和反省,自己是否读了必读的书目?是否丰富了知识、丰厚了精神?当你能作出响亮的肯定回答时,自然就探得书中精义、懂得为人做事之道,也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无愧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9年第24期  原标题为:《修身治国,从认真读书学习开始》  本文有删节  作者: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