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活动  >  回首支农岁月 > 正文
回首支农岁月|北京分行:砥砺前行三十载 金融活水润京华

星奔川骛,岁月不息。19952月,顺应改革潮流,承载服务首善之区职责使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市分行应运而生。三十年来,北京分行始终坚守支农报国、立行为民崇高使命,秉承家国情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探索现代化都市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道路,奋力谋发展、强力夯基础、聚力控风险、全力带队伍,倾力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贷款规模从1995年的115亿元到目前的880亿元,为北京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农发行力量。

履职担当 探索特色发展道路

牢记使命守粮安。每年及时足额提供专项信贷资金支持中央、市、区三级储备粮推陈出新,提供专项授信支持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自1999年起,用时3年,彻底消化老粮”39亿公斤,支持粮食部门解决债务40多亿元,在全国率先解决老粮、老人、老账等遗留问题;印发小白本规范省级储备粮资金物资管理,为粮食信贷业务26年平稳运营奠定基础。2003非典时期,与政府部门共同制定成品粮储备应急预案,发放专项贷款15.9亿元收购(调入)粮油,有效平缓市场需求。2008年,为应对国际国内粮油市场价格波动,核查全市粮食库存后,第一时间投放成品粮油贷款,支持粮食部门充实市场货源、缓解供应压力。2020年至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发放储备贷款9.4亿元,支持北京市紧急增储粮油,让首都人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累放应急、复工复产贷款102亿元,为首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农产品价格平稳作出积极贡献。深入落实两藏战略,2024年审批1亿元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支持通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履职尽责促振兴。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2008年以来累放贷款1007亿元,支持多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建设。2008年,怀柔支行向怀杨路工程投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9931万元,建成农村公路3.12公里,改善了沿线农户5万余人的出行条件,建设道路成为奥运火炬北京传递点的必经之路。2010年,为解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总分行上下联动,迅速投放首笔新农村建设贷款34亿元支持西局村旧村改造;同年12月,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合作,投放38亿元贷款支持门头沟区S1线旧村改造,惠及21个村、2264户农民、854户企业。2020年至今,累放农业产业贷款978亿元、农业科技贷款32亿元,助力首都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北京分行的工作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0年和2011年分别获评北京市“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初,在人民银行2023年度北京地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

坚守初心战贫困。脱贫攻坚期间,充分发挥首都行地区优势,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招商引资等渠道,统筹协调政府、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结对帮扶,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0.35亿元,帮扶地区覆盖16个省30余个市县,被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通过“万企帮万村”模式,助力河北、贵州、安徽、西藏等13个省区的22个贫困县脱贫。通过“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以项目投产带动33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累计向贫困人口分红600余万元。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就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创新“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以投贷结合方式支持现代种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行唐县蛋种鸡、大名县小优鸡产业扶贫项目带动5800户建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帮农扶农协同共进。

 

行唐县蛋种鸡扶贫示范产业园区

激活农地新引擎。自总行党委2020年提出打造“农地银行”特色品牌发展战略以来,分行上下紧紧围绕土地做文章,发挥农地类项目现金流充足、适用性广的特点,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规划设计项目,不断丰富完善“农地银行”品牌内涵。围绕农村“三块地”改革,积极创新、探索模式、先试先行,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先后营销对接相关农地项目9个,审批贷款305亿元。2023年,总分行密切合作,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成功审批农发行为牵头行的集建地银团项目贷款240亿元,支持大兴区黄村镇农村集建地统筹入市,该项目成为分行建行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银团贷款,有力提升了农发行在北京地区的社会影响力。

永定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

区域发展做后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1995年至1998年间累计发放农业综合性开发贷款19亿元,支持农业开发性项目320余个,主要投向首都“米袋子”“菜篮子”和种养加、产加销等一体化农业产业项目,促进北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针对京津冀地区项目衔接紧密、联动高效、合作多元等特点,科学设计项目融资模式,不断深化三地间协同联动,累计投放绿色贷款116亿元,支持永定河综合治理、城乡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改善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保障河道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以来,倾力服务“三大工程”建设,精准对接首都“平急两用”项目,成功审批平谷区南山村新型乡村社区建设贷款。2024年,累放专项借款97.36亿元,支持北京市第一批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夯基垒台 积蓄发展核心动能

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扎实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摸清风险底数及隐患。精准聚焦客户营销、调评准入、评审决策、核准支付等关键环节,把好风险防控关口。加强基础管理和贷后管理,充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扎实开展押品专项治理,不断增强风险监测预警和综合管控能力。

经营管理固本强基。稳步推进城市行集约化、扁平化改革,全面上收存在数据源的基层报表和工资核算等工作,建立健全职责清晰、流程顺畅、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分行本级处室(中心)管理职能。全面实施“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大走访、大营销、大对接”活动,为推进业务转型和长远发展谋篇布局。强化财务核算和业务经营分析,精打细算挖掘发展潜能。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突出客户群、项目库建设等重点指标,对经营行和业务处室实施月度绩效考评。推动靶点问题根源治理,补齐短板弱项、强化监督检查,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队伍建设激发动能。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原则,把党委意图与群众公认度有机结合,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加快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统筹好老中青干部队伍梯队建设。2022年以来,选拔任用处级干部26人,平均年龄下降2.2岁,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优化“三合一”专员队伍结构,平均年龄降低5.44岁,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升31%。2024年首次在全辖开展支行中层管理岗“全部起立,重新选任”,选任后的平均年龄较之前下降7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干部队伍履职能力明显提升。

强根铸魂 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突出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摆在立根铸魂的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第一主题”、青年理论学习“第一任务”、宣传宣讲“第一要务”、教育培训“第一课程”,把坚定政治标准、突出政治忠诚、锤炼政治担当、严守政治底线贯穿工作全过程。

抓实理论武装重中之重。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学思想铸忠诚、学党史树信念、学法规明规矩、学业务提技能“四学”活动,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平台载体、强固阵地建设,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党性铸魂、党风塑形、党纪立规,不断完善分行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重要责任“四张责任清单”,压紧压实政治责任,一体化推进党性党风党纪建设,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扎实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行向纵深发展。

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树牢“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把基层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激励党员干部立足区域优势,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信贷支农能力,服务首都乡村全面振兴。

三十而立再出发,再谱“京”彩新华章。新时代新征程,北京分行将持续探索首都行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专而精、优而强”的特色首都行,续写支农履职报国、服务乡村振兴的北京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