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行长高常青(左二)调研江苏东台至兴化高速公路东延工程项目。
江苏省处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二,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做到牢记嘱托、踔厉奋发、走在前列,以敢为善为的担当、攻坚克难的韧劲,紧跟全省发展大潮,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全局性、全域性系统工程,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江苏省分行始终坚持把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融入一体化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一)科学谋划部署,体现政策响应度。建立健全银政合作长效机制,省分行成立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最新决策部署,与发改、住建、生态环境等政府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共享政策和项目信息。建立研究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履行全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职能,及时跟进区域规划重点任务、重要事项。建立高效协同办贷机制,调动省市县三级行资源,遴选精兵强将组成营销工作专班,重大项目储备、评审、贷款发放均位居全系统前列。
(二)把握政策机遇,提升金融贡献度。明确“党建领行、业务兴行、管理强行、人才立行、文化塑行”工作理念,提出做“三个表率”、创“三个一流”奋斗目标,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十四五”以来,江苏省分行贷款投放逐年递增,贷款净增、余额屡创纪录,累计投放贷款超5200亿元、年均增幅10%以上,贷款总量连续跃过2个千亿元关口,2024年4月末贷款余额超5900亿元,信贷支持重大项目、支农资金筹集、国际业务结算量等多项业务居全系统前列,工作成效多次得到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成为省内唯一连续4年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的政策性银行。
(三)强化产品创新,打造品牌知名度。贯彻落实总行出台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出台保障信贷规模等“30+10”项支持政策,用好用足各类优惠措施,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加快启动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投融资模式创新,重点推广“富民安居贷”“强农兴业贷”等优质信贷产品,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支持EOD项目在江苏同业金融机构中处于前列,服务全域国土空间整治“整县推进”模式形成新增长点。与长三角区域兄弟行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定期开展政策信息、项目营销、模式创新交流,省内和跨省机构行内联合贷款均实现有效突破,有力推动金融服务向一体化迈进。
二、全力提供全方位优质政策性金融服务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实施以来,平台布局加快建立、合作体系有效落地、重点项目接连开工。江苏省分行对各项部署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持续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三农”需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一)切实提升长三角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2.3亿,占全国的1/6,是粮食需求最集中、流通最活跃、产销最兴旺的地区之一,构建长三角粮食“产购储运销”协同保障体系,对夯实区域粮食安全根基意义重大。一是立足大市场,巩固购销业务市场份额。在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第8的情况下,江苏省分行粮食贷款投放量始终居于全系统前三,夏粮贷款投放连续6年位居全系统首位,支持粮食收购量占江苏粮食市场社会商品量的65%以上。首创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筹集基金达11.6亿元,已覆盖全省54个粮食主产市县区。二是围绕纵延链,拓展“粮食银行”品牌价值内涵。与江苏省粮食集团、沿海开发集团等省属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组建具有农发行品牌特色的“四融俱乐部”“共护粮安”联盟。支持与沪、浙等主销区用粮企业开展产销合作,每年通过长三角产销区供需衔接模式发放贷款超100亿元。三是聚焦大流通,打造高效协同粮食储运体系。围绕长三角粮食保供一体化机制,重点支持江苏沿海、沿江、沿运河、沿东陇海线粮食物流通道,支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重点项目超20个,投放贷款超100亿元,位居全省同业首位;支持重要农产品进口业务,授信近200亿元,位列全系统首位。
(二)构建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着力点,以农业现代化为切入点,助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一是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基于人多地少、田地分散的省情农情,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作为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十四五”以来投放农地贷款超700亿元,支持全省新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超300万亩,项目已覆盖全省66个市县区。助力打造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首个“国字头”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园(二期)项目,园区落户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等10多个省部级平台和6家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二是一体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入江苏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响应全省加快实施“品牌强农”工程,“十四五”以来投放产业类贷款近300亿元,支持培育壮大40余个“苏”字号农产品品牌和60余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紧跟省委省政府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专项行动部署,持续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投放贷款超300亿元,市场份额占比达50%,帮助近45万名农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分享发展红利。三是全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紧抓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有利机遇,与宜兴等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助力打造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已经支持住建部名单内传统村落项目10个,对南京园博园、南京杨柳村古村落保护、常州雪堰回民村、徐州马庄村等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项目,投放贷款超100亿元,一个个特色田园乡村日益成为城里人向往奔赴的“诗和远方”。
(三)提升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石,江苏平原辽阔、路网密集、河湖众多、通江达海,具备为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当好先行的坚实基础。一是促进交通体系互联互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指示批示精神,与省交通厅紧密协作,共同推动全省农村路网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更畅通、更美丽、更富民的农村公路体系,“十四五”以来投放路网贷款超200亿元,修建农村道路超过1.1万公里;落地首笔强农惠农高速公路贷款,在43家金融机构中独家中标东兴高速东延工程项目,打通农民出行和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推动水利建设互保互济。立足打造“水利银行”的品牌定位,主动参与江苏“幸福河湖”和“水美乡村”创建,成为全省水利投融资专班中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十四五”以来投放水利贷款超400亿元,支持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吴淞江综合整治等一批国家级水利示范性项目;围绕太湖、洪泽湖等重点水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支持水系连通疏项目超百个,倾心守护江苏现代水网生态根基。三是实现城乡融合互惠互动。全力服务宁锡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创新,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重点任务,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提质增效等项目15个,授信超过100亿元。积极参加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区建设,与上海市分行通过跨省联合贷款,支持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同打造功能样板区,打好一体化信贷服务“组合拳”。
(四)聚焦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融入长三角绿色发展,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以金融力量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一是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入领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内涵,聚焦沿江八市生态环境保护、岸线修复、产业转型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全力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十四五”以来累放长江大保护贷款超2000亿元,位居全系统前列。二是助力打造绿色生态标杆。将发展“绿色信贷”作为指导全省开展信贷业务的长期导向,丰富绿色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对绿色经济、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十四五”以来支持绿色项目850个,全行三分之一的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信贷领域,成为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推动者。三是积极支持国家“双碳”战略。主动融入全省绿色能源项目规划,以农村清洁能源生产、农村能源网络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储存为主线,“十四五”以来支持国家能源局名单内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24个,覆盖率33%;支持清洁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近50个,新增绿色电力规模超1万兆瓦,助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贷款支持的大美阳山生态环境修复与农文旅融合开发(EOD)项目。
三、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困难和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从愿景到现实,已经成为引领整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引。对于农发行来说,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时代赋予新使命。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三角提出新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四次亲临江苏考察调研,总书记始终对江苏在全国大局中扛起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给予殷切希望。作为江苏地区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我们要在提升站位中找准定位,在精准发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强化履责。二是发展增添新动能。总行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江苏分行发展,与江苏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深化银政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城市发展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经济超万亿的城市5座,是最具活力和经济实力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江苏省城镇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城镇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需要政策性银行为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三是创新带来新机遇。作为开放型经济前沿阵地,江苏省积极承担全国多项改革试点试验任务,成为多项改革创新任务“试验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以来,江苏省有力有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举措,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等方面,建立有效管用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为江苏省分行业务创新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的挑战和问题。一是功能定位需进一步强化。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章程》以及中央有关部署,明确了农发行服务“三农”发展、执行国家战略的功能定位,但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苏南城市行的转型发展仍是当前履职发展和未来创新转型的难点和重点。在城乡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大三农”边界,支持宁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样板区等领域,需要积极争取符合农发行职能定位的政策支持。二是服务匹配需进一步提升。江苏金融业贡献度约占第三产业的1/6,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同业加快向农发行的传统服务领域渗透,进入粮食购销、农村基础设施等细分市场,积极提供灵活的服务手段、优惠条件。为此,在信贷资源、产品创新、机构设置等方面,需持续加强系统性差异化安排,充分满足高端客户多样化、定制化金融需求,及时解决战略客户、紧密型客户以及大型集团客户营销瓶颈问题。三是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在深化长三角地区合作方面,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大沟通协作、强化信息共享方面还不够紧密,需要持续加强对跨区域重大工程的规划和指导,有力提升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四是合规风控需进一步加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政策性银行要强化职能定位、回归本源,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聚焦主责主业、严守业务边界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低层级、弱资质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及关联行业、小微市场主体等客户群体经营管理面临较大压力,潜在信用风险随之抬升,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思路与对策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战略定位、目标导向和推进路径,增强战略统筹能力,努力挖掘聚合优势,形成同频共振效应。对于下一步政策性银行如何发挥优势作用,抢抓机遇、争取红利,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和对策。
(一)深化合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准确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和“三农”工作政策方针,深刻领悟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对标总行党委对江苏省分行工作的期盼,树立系统内领先、同业间突出的鲜明导向。持续推动建立银政长期合作机制,结合当地区位特点、经济基础和产业特色,形成品牌项目、拳头产品和创新模式。建立更加紧密的行内联合办贷机制,兼顾整体和局部,统筹当前和长远,形成长三角机构分支机构深化合作、彰显特色、相互赋能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主责主业,服务重点领域。更加自觉地从党和国家大局、从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的高度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政策、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将履职服务与地方重点规划有机融合,以打造“四个银行”品牌为抓手,更加坚决、更加有力地聚焦粮食、高标准农田、水利、路网、人居等重点领域,提前介入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有示范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全力争取在“三大工程”“千万工程”“两藏战略”等重点领域取得大进展。
(三)加快创新转型,提升服务质效。认真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规划和全省“三农”发展形势,积极思考未来业务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围绕信贷支持“新质生产力”和“五篇大文章”,找准信贷支持发力点,深挖业务发展潜力和优势。规范有序推进EOD模式创新、积极对接生态保护补偿、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制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在服务项目中的应用。认真研究和用好PPP新机制,积极探索项目收益自平衡新模式。
(四)加强沟通宣传,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沟通合作,积极宣传农发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信贷政策、重点模式、工作成效及典型案例,树立农发行良好品牌形象。深化与政府、监管部门沟通对接,在重大政策出台、农发行改革方案制定实施等过程中,积极争取符合农发行职能定位的涉农支持和金融倾斜政策,努力将农发行政策主张和产品模式嵌入当地实施方案和工作布局之中,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