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时政要闻 > 正文
决战决胜!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专题

  【“学习笔记”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来,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今天,笔记君与您一起学习该书第五专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专题的主题就是“决战决胜”,明确指出了脱贫攻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系统总结了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本专题一共编选习近平总书记4篇重要著作:《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2017年10月25日)

《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2018年2月12日)

《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2月12日)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2019年4月16日)

第一篇:《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关于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此予以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深刻分析决战决胜阶段的任务:

从时间看,3年多时间并不长,转瞬即过,时间紧迫,时间不等人。

从要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

从任务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还有不少难关要过,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总书记要求:

全党同志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的部署,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篇重要文章刊发在2018年第1期《求是》上。 

 

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第二篇:《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深刻论述了讲话发表时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进展,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六个方面概括了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

首先,从进展成就看,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一是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二是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三是构筑了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

四是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2020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茶园考察脱贫攻坚情况。(燕雁/摄)“五级书记”同框的照片刷屏。画面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走向正在工作的茶农们,身旁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支书。

其次,从经验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根本: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要义: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

保障: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合力: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要领: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基础: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这“六个坚持”,深刻回答了脱贫攻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这是2018年2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贫困户吉好也求家中看望。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三篇:《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

这篇重要文章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总书记从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总体部署出发,对此后三年的脱贫攻坚战明确了八项工作重点: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强调“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抓”;

在坚持目标标准方面,强调“扶贫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在强化体制机制方面,强调“要落实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

在牢牢把握精准方面,强调“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

在完善资金管理方面,强调“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长效机制”;

在组织干部轮训方面,强调“突出抓好各级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工作”;

在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方面,强调“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实践证明,贯彻落实这“八项要求”是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决胜策”。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必须更加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抓紧抓紧再抓紧,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包括以上两篇重要文章在内的讲话全文,刊发在2020年第9期《求是》上。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这是6月21日下午,习近平在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特困户王三女一家。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第四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重庆七跃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群山之中镶嵌着一个美丽的村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转火车、换汽车,越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实地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有没有真正落地。

华溪村的崭新面貌让总书记十分欣慰:“看了这么一个村,我心里是有底的”。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

这篇重要文章就是这次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总书记透彻阐明“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导。

从当时情况看,我国“两不愁三保障”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清醒看到,有些贫困人口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省区市和基层市县要各司其职,上下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摸清“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底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确保脱贫质量;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明显超出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也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标准是什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作出明确界定,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学上、上得起学;

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确保贫困人口患了常见病、慢性病能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

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安全,不住危房;

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

当然,各地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要结合实际进行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也不作脱离实际的承诺。

这次重要讲话全文刊发在2019年第16期《求是》上,点击阅读:《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看望贫困户谭登周一家。 新华社记者  刘彬/摄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挂念的头等大事。

2015年在延安、贵阳,2016年在银川,2017年在太原,2018年在成都,2019年在重庆,2020年在北京,在脱贫攻坚的一个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跨省区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战略部署,指导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专题,进一步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脱贫攻坚战一定能够打好打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写就人类反贫困史上最宏伟的史诗!

延伸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总书记主持7次专题座谈会!

来源:学而时习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