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资讯  >  基层信息 > 正文
回首支农岁月|吉林分行:与农同绘幸福景 三十而立启新篇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建立三十年来,从专司粮油收购资金供应和封闭管理,到服务农业农村全覆盖大发展,再到新时代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在履职发展各阶段认真执行国家经济金融和支农惠农政策,信贷规模由建行之初的185亿元增长到2024年5月末的1550亿元,累计投放各类支农贷款超9000亿元,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脱贫攻坚、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支持东北振兴、助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在“三农”发展的伟大蓝图上绘就了一幅幅壮丽秀美的幸福画卷。

矢志不渝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发行因粮而生、伴粮成长,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是农发行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三十年来,吉林分行累计投放各类粮油收购贷款8034.7亿元,支持收购粮食累计达9115.1亿斤,为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解除“打白条”之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粮食收购资金挤占挪用和“打白条”现象出现,严重危害了农民利益。吉林分行从成立之初便将加强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作为第一要务,成立10年间,累计发放保护价粮食贷款1259亿元、非保护价粮食贷款30亿元,彻底结束了省内卖粮“打白条”的历史,有力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支持粮食企业扭亏增盈,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创造了积极条件。

 

▲吉林省粮食丰收情景

发挥主渠道作用。2004年以来,随着全省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国家实施临储收购政策,吉林分行粮食收购资金投放量连年提升。2004年至2016年,累计发放各类粮食收购贷款4735亿元,年均投放收购贷款364亿元以上,支持收购量占粮食商品量的比例年均在8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95%,扶持超过500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有效落实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打造市场化路径。2016年新一轮粮油市场化改革后,吉林省粮食购销市场呈现出收购主体、流通渠道、资金供给多元化的显著变化,粮价波动加剧。吉林分行围绕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线,创新“粮食供应链穿透式营管服”模式,先后探索推出粮食购销企业为优质大型加工企业定向供应粮源的“卫星库点”模式、民营企业把粮食寄存在国有粮企优质仓房的“贷储分离”模式、与南方大型用粮企业合作收购的“南北协作”模式、省粮食信用保证基金为国有粮企贷款担保增信的“信保基金”模式、支持地方国有粮企改革的“扶余模式”等。8年里,累计投放粮油市场化贷款710亿元,支持收购粮食1757亿斤,连续3年市场化贷款投放超过政策性投放,粮食信贷市场化转型走在全系统前列,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奋勇争先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期,吉林分行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以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统筹支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薄弱环节,累计投放扶贫贷款439亿元,投放额连年位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惠及省内9个市州、49个县市、1489个村、33万贫困人口,打造了通榆“陆家模式”等一批扶贫创新品牌项目,树立大安定点扶贫标杆,辖内4个机构、5名个人先后获得总行和各级党政脱贫攻坚表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模式“拔穷根”。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2016年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吉林分行量身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交易”的“陆家模式”,推动陆家村“联姻”长春新区,结成“发展共同体”。当年,吉林分行审批并投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6600万元,集中安置农户391户、9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188人,通过新区建设、搬迁户补偿、旧址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实现一次性整体脱贫。2018年,吉林分行复制推广“陆家模式”,又对通榆县新华镇大有村等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7个增减挂钩项目给予3亿元贷款支持,累计安置村民3069户,复垦耕地1.3万亩,有力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脱贫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后的陆家新村

“四融一体”立标杆。大安是农发行总行定点帮扶的四个国家贫困县之一。吉林分行深化融资、融智、融商、融情“四融一体”帮扶机制,量身定制金融支持方案,倾斜信贷资源,举全行之力打造大安定点扶贫“示范田”。2015年以来,累计投放各项信贷资金31亿元,支持大安粮食收储、人居环境改善、交通道路、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等领域,大安市支行贷款余额占当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一。举办产业扶贫招商引资对接会,协调东中部16个省的40余家企业与大安政府及本地企业对接,促成签约项目36个、总金额114亿元。号召和组织全行员工开展消费扶贫,累计购买农产品371.71万元,实现帮销4864.05万元。2020年4月,大安市9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打通“最后一公里”。吉林分行立足政策性银行定位,将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作为脱贫摘帽的重要抓手,坚决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脱贫攻坚战期间,吉林分行聚焦8个国定贫困县和7个省定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支持贫困村提升改造项目7个,投放贷款13.9亿元,支持贫困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垃圾处理、农田水利、危房改造、乡村环境整治、推动产业发展等项目105个,有效支持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人居环境和民生条件。

牢记嘱托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吉林分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吉林省农业强省建设目标,积极推动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发行总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发文支持农业强省建设,建强政银合作机制,致力强化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民生保障重点领域“补短板”,协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润泽黑土护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牵挂黑土地,作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的重要指示。2023年以来,吉林分行密集出台16项措施,保障吉林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实施,累计投放贷款653亿元,支持计划内高标准农田建设20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483万亩;在全省金融机构中率先支持4个县市18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化试点建设,每亩可增产200至240斤;支持中化现代环境、中科佰澳等企业推动5万亩盐碱地改造为耕地,粮食产量接近正常耕地水平;支持洮南市4.5万亩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助力在吉林黑土地上筑起“大国粮仓”。

▲中化环境修复(吉林)有限公司盐碱地改造项目

有效投资稳经济。为促投资、稳增长,从2015年起,国家批准农发行开办专项建设基金投资业务。截至目前,吉林分行支持各类农发重点基金项目126个,助力解决了重点建设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促进项目提早开工建设。2022年,为稳定经济大盘,国家决定启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吉林分行再次肩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的使命重任,累计投放农发基础设施基金31.7亿元,拉动投资近150亿元,有力保障19个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筑牢基础补短板。2012年以来,吉林分行聚焦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总体目标、“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累计投放基础设施贷款555亿元,为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供了有力支撑。自开办水利建设贷款业务以来,累放水利建设贷款63.1亿元,支持汪清县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柳河县“一河两岸”水利项目以及22个地市的水库改造提升项目,持续做强“水利银行”品牌。聚焦“绿美吉林”行动,累放绿色贷款173.6亿元,支持项目105个,推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保护项目以及一批风电光伏项目集中落地,擦亮生态资源绿色发展底色。围绕公共服务提升,投放贷款186.39亿元,支持改建农村公路485公里,改造农村户用厕所2.1万户等,有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大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投放专项借款1.7亿元,推动县区城市换新颜、展形象。

▲白城市分行投贷联动支持的吉能通榆向荣15万千瓦风电项目

时间不负奋斗者,星光不问赶路人。回首三十年历程,吉林分行伴随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不断成长壮大,取得的业绩令人振奋。展望未来,初心不改,吉林分行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战斗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三农”发展最前线,团结奋斗,勇往直前,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应有贡献。